冲积平原地球化学济南地下水水文特征(岩溶孔隙地下水地球化学济南)

摘 要:以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孔隙水和岩溶水为研究对象,采用 Gibbs 图解法、饱和指数法、离子比值法、钠吸附比值法、离子相关性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水化学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旨在摸清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岩溶水和孔隙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结果显示: 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孔隙水和岩溶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控制,既存在联系,也存在差异
孔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以 HCO3-Ca 为主,孔隙水离子空间分布离散性大于岩溶水
根据 Gibbs 图,孔隙水与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孔隙水还受到一定的蒸发浓缩作用
饱和指数、离子比例系数图和离子相关性分析显示,Ca2+、Mg2+和 HCO3-大多来自于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蒸发岩的溶解对 Na+和 Cl-、Ca2+和 SO42-有贡献,Cl-、SO42-、NO3-和 Ca2+存在人类活动造成的外源输入
因子分析显示孔隙水水化学组分受到岩溶水补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岩溶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同时也受到一定的人类活动影响
目前济南西部孔隙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而岩溶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
济南西部是济南市重要的水源地,今后应该重视对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和保护
关键词:冲积平原;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水岩作用;作者简介:贾超(1976—),男,教授,博士,从事工程可靠度风险分析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
刘森(1989—),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海洋地质、海岸带水文地质海洋近岸沉积与环境效应
基金: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水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基金面上基金(201992011);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人才引进与培养类专项)(62420079614087);引用:贾超,王丛,刘森,等. 济南西部冲积平原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 中英文) ,2022,53( 3) : 49-60. JIA Chao,WANG Cong,LIU Sen,et al. Study on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in the alluvial plain of western Jinan[J] .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22,53( 3) : 49-60.0 引 言济南地处我国北方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区,区内岩溶水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岩溶泉域
济南泉域主要分布于市区中心地带,形成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和珍珠泉四大泉群
岩溶水赋存在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主要用于生活供水,同时岩溶水还是济南泉水重要的补给源;孔隙水赋存在黄河冲积平原松散沉积物孔隙中,主要用于工农业供水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的开采力度加大、降水量减少和地表水入渗补给的减少,“四大泉”出现经常性断流,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地下水的水质也发生了恶化,尤其是西郊水源地的水质变差会直接导致缺水问题
国内众多学者针对济南泉域开展了大量研究,研究过程主要包括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过程、补给源的确定、水质评价、水位动态变化、数值模拟和渗流场
其中,王珺瑜等运用水化学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探讨了补给径流区的水质影响因素及影响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水水质受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管清花等通过分析济南市岩溶水的水化学特征,探讨了主要化学指标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从东南到西北的径流方向,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发生变化,硝酸根浓度增高,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和工业活动
这些研究对科学认识和管理济南市地下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的研究区大多分布在济南市中部和东部、研究对象多为岩溶水,对西部排泄区和孔隙水的研究较少
济南岩溶水在由山前地区补给下游过程中,一部分补给下游岩溶水,另一部分补给了孔隙水
通过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分析地下水化学演变规律和形成机制,进而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以济南西部孔隙水和岩溶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子相关性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饱和指数法、离子比例系数法、Gibbs图解法、钠吸附比值法等研究方法对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孔隙水和岩溶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为该区地下水演化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济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多年平均气温14.3 ℃,多年平均降水量665.7 mm, 降水主要集中于7—9月
本研究的济南西部第四系覆盖区紧靠黄河和玉符河,地貌单元属于玉符河冲洪积扇,地貌类型单一
研究区地质构造处于泰山背斜北翼的济南单斜构造单元,燕山运动期内以断裂变动为主,断层与裂隙方向多为NNW(北北西)、NNE(北北东)向,与单斜构造的倾向一致,为地下水的运动与富集创造了条件
地下水运动条件严格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诸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地下水流总体由东南向西北流动
研究区内的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上)和岩溶裂隙水含水层(下)
济南市南部低山丘陵区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地表裂隙岩溶发育,为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垂直渗漏补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区内裂隙岩溶水除各泉群及开采排泄外,亦通过顶托补给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排泄和沿着深部基岩风化带继续向北径流排泄(见图1)
研究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厚度约50~140 m, 大气降水、河流的侧渗及山前裂隙岩溶水的顶托补给是其主要补给来源,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和径流排泄,枯水期垂直蒸发排泄也是其排泄形式之一
图1 济南市南北向典型水文地质剖面2 数据与分析方法2.1 数据来源本次工作在研究区针对性的采集了12个地下水样品,其中包括8个孔隙水样品和4个岩溶水样品(见图2),岩溶水取样深度约为100 m, 取样时间为2018年11月
分别对水样的7种主要离子(Na+、K+、Ca2+、Mg2+、Cl-、SO2−442-、HCO-3)浓度以及主要水化学指标进行了测试(见表1),在表1中的YRS05样品点引用于其他研究,因此进行数据分析时是针对8个孔隙水样品点和5个岩溶水样品点
采样前将采水器用待取水样荡洗2—3次后再采集水样,水样必须注满采样瓶,上部不留空间和气泡,并有水封口,采集完贴上标签,同时采集平行样和全程序空白样,贴上标签,装入采样箱中
阳离子Na+、K+、Ca2+和Mg2+浓度和阴离子Cl-、NO-3和SO2−442-采用美国赛默飞Dionex Aquion IC离子色谱仪进行测定;HCO-3采用盐酸滴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图2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采样点分布2.2 数据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使用AqQA软件绘制Piper三线图;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3.1.1计算石膏、方解石、白云石和岩盐四种矿物的饱和指数;利用SPSS25.0进行离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使用Origin2017进行离子比例系数图的绘制
2.2.1 饱和指数计算分析饱和指数(Saturation Index, SI)可用于判断和研究矿物相对于地下水的饱和状态
水溶液相对矿物的饱和指数计算公式为式中,IAP表示矿物所含组分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积;K表示矿物溶解反应时的平衡常数
当SI<0时,表示矿物相对于水溶液不饱和;当SI=0时,表示矿物与水溶液环境处在平衡状态;当SI>0时,表示矿物相对于水溶液环境是过饱和状态
2.2.2 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表征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强弱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
根据变量之间的不同情况,相关性分析根据变量间的不同情况分为线性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距离相关分析
线性相关分析研究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是描述这种线性关系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SPSS软件默认的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是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法,计算公式为式中,r为相关系数;x¯x¯、y¯y¯分别是变量x、y的均值;xi、yi分别是变量x、y的第i个观测值
若r为正值即为正相关,若r为负值则为负相关
2.2.3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把一些具有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无关的新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进行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因子分析中将之称为公共因子
假设观测系统有k个评价指标,n个观测单位,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就是把n个观测单位分别表示为p<k个公共因子和一个独特因子的线性加权和,即式中,F1,F2,…Fp为公因子,它是各个指标中共同出现的因子,因子之间通常是彼此独立的,εi是各对应变量Xi所特有的因子,称为特殊因子,通常假定εi~N(0,σ2ii2),系数αij是第i个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系数,称为因子负荷量,它揭示了第i个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
3 结果与讨论3.1 水化学特征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参数统计结果如表2所列,孔隙水pH在7.36~7.64之间,岩溶水pH在7.61~8.19之间,整体呈弱碱性,岩溶水的碱性略强于孔隙水
根据淡水(TDS<1 g·L-1)、微咸水(TDS为1~3 g·L-1)和咸水(TDS>3 g·L-1)的分类,孔隙水(TDS为0.26~0.6 g·L-1)与岩溶水(TDS为0.14~0.33 g·L-1)均属于淡水,孔隙水的TDS大多高于岩溶水
孔隙水各离子含量均值反映为Ca2+>Na+>Mg2+>K+,HCO-3>SO2−442->CI->NO-3;岩溶水表现为Ca2+>Mg2+>Na+>K+,HCO-3>SO2−442->CI->NO-3,孔隙水和岩溶水的主要阳离子均为Ca2+,主要阴离子均为HCO-3
在水化学组分特征上,孔隙水与岩溶水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变异系数(cv)是标准差与相应平均值的商值,其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从表2可以看出,孔隙水的NO-3变异系数为1.57(>1),表明期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程度很大,孔隙水的K、Cl-、SO2−442-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85、0.60、0.81(处于0.5~1之间),表明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余离子空间上变化程度不大;岩溶水的SO2−442-和NO-3变异系数分别为0.65和0.94(处于0.5~1之间),表明岩溶水中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上的分布有一定的离散性,总体来看,孔隙水离子表现出的空间离散性比岩溶水强
研究区地下水Piper三相图(见图3)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
通过舒卡列夫分类法将研究区地下水的13个采样点的水化学类型进行分类(见表3),个别孔隙水样品点(KXS04、KXS06和KXS08)水化学类型发生变化,即KXS04和KXS08样品点SO2−442-和CI-的比重增大,KXS06样品点Mg2+比重增大,人类活动的加剧会对浅层地下水的演化过程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产生影响,孔隙水水化学类型的变化可能是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YRS03和YRS05样品点均反应出Mg2+比重增大的特点,岩溶水经历不同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化学组分会产生一定差异,同时岩溶区地表和地下连通性较好,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容易进入地下水系统,岩溶水样品点水化学类型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蚀差异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3 孔隙水与岩溶水Piper图3.2 水岩相互作用3.2.1 饱和指数本次研究利用PHREEQC3.1.1对研究区地下水主要化学相的饱和指数(SI)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4所列
矿物的饱和指数(Saturation Index, SI)可以指示各矿物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化学演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反映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的控制因素
根据表4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孔隙水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的饱和指数均大于零,说明这两种矿物在孔隙水中都已达到饱和状态,部分岩溶水中的白云石和方解石还未达到饱和;而孔隙水和岩溶水中的岩盐和石膏均处于不饱和状态,未来还将继续溶解
孔隙水四种矿物的饱和指数平均值均大于岩溶水,说明孔隙水的溶滤作用比较强烈
3.2.2 地下水离子比例分析Gibbs图常用来推断自然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该图中的3个单元分别为蒸发—结晶、岩石风化和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作用控制区具有较低的溶解性总固体浓度(<10 mg·L-1),较高的Na+/(Na++Ca2+)和Cl-/(Cl-+HCO-3)比值,一般在0.5~1,该区分布在Gibbs图的右下角;岩石风化作用区位于左中部,TDS值一般在70~300 mg·L-1之间,Na+/(Na++Ca2+)和Cl-/(Cl-+HCO-3)的比值一般均小于0.5;蒸发结晶控制区在图的右上角,该区具有较高的TDS(>300 mg·L-1),Na+/(Na++Ca2+)和Cl-/(Cl-+HCO-3)的比值也较高(0.5~1)[39,40,41]
根据Gibbs图(见图4)的反映,孔隙水和岩溶水都主要受到岩石风化的控制作用,但是部分孔隙水的TDS大于300 mg·L-1,受到了一定的蒸发浓缩作用
根据图5(a),大部分样品点均位于HCO-3∶(SO2−442-+Cl-)=1∶1线的上方,说明地下水水化学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的溶解
图4 孔隙水与岩溶水Gibbs图图5 孔隙水和岩溶水离子比值Na+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和蒸发岩的风化溶解,Cl-在地下水中相对稳定,主要来源于蒸发岩的风化溶解,若地下水中的Na+和Cl-全部来源于含水层中岩盐的风化溶解,则γNa+/γCl-的比值应该等于1
根据图5(b),样品点的分布整体比较分散,尤其是孔隙水,而岩溶水的样品点都较靠近y=x,反映出岩盐的风化溶解对岩溶水Na+和Cl-的控制
部分孔隙水样品点的分布较为分散,表明孔隙水中Na+和Cl-除岩盐溶解的贡献外均存在其他输入
为了进一步探明碳酸岩的溶解情况,研究了Ca2+,Mg2+,HCO-3,SO2−442-之间相关性
一般来说,岩溶地区地下水中的Ca2+和Mg2+浓度主要受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蚀影响,二者的主要溶蚀过程为CaCO3(Calcite)+H2CO3=Ca2++2HCO-3,CaMgCO32Dolicite+2H2CO3=Ca2++Mg2++4HCO-3从上述反应方程中可以看出,当白云石和方解石溶蚀后,溶液中的Ca2+∶HCO-3和(Ca2++Mg2+)∶HCO-3当量比应为1∶1
根据图6(a)和(b),多数样品点都偏离Ca2+∶HCO-3=1∶1线和(Ca2++Mg2+∶HCO-3)=1∶1线,图6(c)显示,样品点基本都落在(Ca2++Mg2+)∶(HCO-3+SO2−442-)=1∶1的当量线附近,反映了不同来源的SO2−442-对孔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成分的控制
图6 孔隙水和岩溶水Ca2+,Mg2+,HCO-3,SO2-4关系为了区分碳酸岩和石膏溶解产生的Ca2+,进而探索碳酸岩和石膏的溶解情况,分别计算只来自碳酸岩溶解产生的钙离子量和只来自石膏溶解产生的钙离子量,只来自碳酸岩溶解产生的钙离子可以通过Ca2+-SO2−442-计算,只来自石膏溶解产生的钙离子通过Ca2+-0.33HCO-3计算
如图5(c)所示,1∶4和1∶2平衡线分别代表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溶解平衡,大部分样品点都位于1∶4和1∶2平衡线之间,部分孔隙水出现偏差,说明碳酸岩的溶解控制了大部分区域的地下水化学过程
图5(d)可以看出Ca2+-0.33HCO-3和SO2−442-浓度都较低时,样品点分布于1∶1线附近,随着浓度的升高,逐渐有样品点分布于1∶1线之上
图6(c),图5(c)和图5(d)部分孔隙水样品点都显示有非水岩相互作用产生的Ca2+,说明了有其他水体或者污染物的混入,受到影响的主要是孔隙水
3.2.3 钠吸附比值钠吸附比值(Sodium Adsorption Ratio, SAR)的定义是Na+含量与Ca2+、Mg2-含量平均值的平方根的比值
可用来判断地下水中Ca2+/Mg2+与Na+的交换作用,SAR值越大,固相表面对Na+的吸附趋势越强,阳离子交换作用越强
岩溶水和孔隙水的SAR值统计结果如表5所列
孔隙水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比岩溶水要强烈
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区位于冲洪积扇,孔隙水含水层内部含有大量黏土矿物,地表水下渗过程中,就会用地下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黏土矿物中的钠离子
孔隙水的SAR值比岩溶水要大,所以孔隙水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比岩溶水要明显
但是整体来看,孔隙水和岩溶水的SAR值都不高,说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虽存在但并不强烈,不是控制济南西部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
3.3 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常用来研究水化学演化中的离子来源,同一来源的组分相关性较强,否则相关性较差,孔隙水和岩溶水的各水化学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6所列
孔隙水TDS与Ca2+、Mg2+之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与CI-、SO2−442-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岩溶水TDS与Ca2+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SO2−442-和NO-3表现出显著正相关
孔隙水中K+与NO-3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这两种离子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孔隙水和岩溶水的CI-与SO2−442-分别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农田和村庄广泛分布,地下水样品采集区人类活动密集,Cl-和NO-3常被用于示踪生活污水和农业化肥等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而SO2−442-来自人类活动输入有机质的分解作用
孔隙水中K+与NO-3之间的相关性反映孔隙水受到了农业活动输入的复合肥(硝酸钾)的影响,孔隙水和岩溶水CI-与SO2−442-的相关性表示孔隙水和岩溶水受到人类活动输入的影响
岩溶水的Na+与CI-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说明两者有共同的来源,一般是来自蒸发岩溶解;岩溶水Ca2+与HCO-3之间显著正相关反映碳酸盐岩溶解的作用
孔隙水和岩溶水Ca2+与NO-3之间显示显著正相关,根据离子比值,孔隙水中存在非水岩相互作用产生的Ca2+,孔隙水Ca2+与NO-3的共同来源是其他水体或者污染物的混入,岩溶地下水常处于氧化环境,发生的硝化作用和碳酸岩溶解会使Ca2+与NO-3浓度升高,具体反应式为NH+4+2O2+CaMg(CO3)2=NO-3+Ca2++Mg2++2HCO-3+H2O,NH+4+2O2+CaMg(CO3)2=NO-3+Ca2++Mg2++2HCO-3+H2O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因子分析可分为R型和Q型
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R型因子分析可以去除水化学指标中重复的成分,提取出来的每一个主因子都指示一种水化学特征的成因,R型因子分析可以解释水化学组分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次研究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研究区的孔隙水和岩溶水样品的九个水化学指标进行R型因子分析
孔隙水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7所列,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3个主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93.217%
第一主因子F1以SO2−442-、Cl-、TDS和Mg2+为主,其方差贡献率为48.105%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孔隙水作为上层地下水,其离子含量极易受到影响
其中,SO2−442-和Cl-除蒸发岩的溶解外,还有部分来源于人类活动的输入等,Mg2+主要来自于岩溶水的补给作用
因此,F1主要反映生活污水等对接受岩溶水补给后的孔隙水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二主因子F2以NO-3、K+和Ca2+为主,其方差贡献率为28.105%,NO-3和K+同时表现出较强相关性,其主要来源于农业化肥,Ca2+主要来自于岩溶水的补给作用,所以F2主要反映农业活动对接受岩溶水补给后的孔隙水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三主因子F3以HCO-3、Mg2+和Na+为主,方差贡献率为16.657%,F3主要反映岩溶水的补给作用对孔隙水水化学组分的影响
岩溶水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和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如表8所列,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3个主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99.788%
第一主因子F1以HCO-3、Ca2+、TDS、NO-3和SO2−442-为主,其方差贡献率为62.731%,HCO-3和Ca2+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的溶解,SO2−442-除蒸发岩溶解产生外,与NO-3同样存在外源输入,因此,F1主要反映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灰岩水岩相互作用
第二主因子F2以Cl-、Na+和SO2−442-主,其方差贡献率为23.743%,根据离子比值和离子相关性,岩盐的溶解控制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分,F2主要反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岩盐水岩相互作用
第三主因子F3以Mg2+和K+为主,方差贡献率为13.314%,Mg2+主要来源于白云石的溶解,负相关的K+因子荷载为-0.805,但K+的含量较低,因此F3主要反映白云石的溶解对水化学组分的影响
王珺瑜等针对济南泉域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其提取的4个主因子分别反映了灰岩水岩作用的影响、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影响、白云岩水岩作用的影响、农牧业和生活污染的影响,说明在大区域范围内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因素相似,但是每个因素对水化学组分的影响程度不同
4 结 论(1)研究区孔隙水、岩溶水的TDS均<1 g/L,但属于淡水;pH在7.09~8.23之间,整体呈弱碱性
孔隙水的TDS较大,岩溶水的pH较高
孔隙水和岩溶水阳离子和阴离子主要为Ca2+和HCO-3
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为主,符合岩溶区高钙弱碱性特征
根据变异系数,孔隙水的NO-3、K+、Cl-、SO2−442-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余离子总体变化不大;岩溶水的SO2−442-和NO-3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变化较大
孔隙水离子空间分布离散性整体大于岩溶水,这些离子对环境变化敏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2)根据Gibbs图,孔隙水与岩溶水的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孔隙水还受到一定的蒸发浓缩作用
饱和指数、离子比例系数图和离子相关性分析显示,主要离子Ca2+、Mg2+和HCO-3大多来自于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蒸发岩的溶解对Na+和Cl-、Ca2+和SO2−442-有贡献,Cl-、SO2−442-、NO-3和Ca2+存在人类活动造成的外源输入,目前济南西部接受岩溶水补给的孔隙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3)孔隙水的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主因子,第一主因子F1反映生活污水等对接受岩溶水补给后的孔隙水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其方差贡献率为48.105%;第二主因子F2反映农业活动对接受岩溶水补给后的孔隙水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其方差贡献率为28.105%;第三主因子F3反映岩溶水的补给作用对孔隙水水化学组分的影响,方差贡献率为16.657%
岩溶水的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主因子,第一主因子F1反映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灰岩水岩相互作用,其方差贡献率为62.731%;第二主因子F2反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岩盐水岩相互作用,其方差贡献率为23.743%;第三主因子F3反映白云石的溶解对水化学组分的影响,方差贡献率为13.314%
(4)孔隙水与岩溶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
孔隙水的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以及受到人类活动影响都比岩溶水更为明显
控制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因素是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
由于研究区孔隙水主要用于灌溉,岩溶水用于饮用,地表水和孔隙水之间、孔隙水和岩溶水之间在该研究区内水力联系复杂密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杂志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期刊(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以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先进技术
期刊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工建筑、工程施工、工程基础、水力学、机电技术、泥沙研究、水环境与水生态、运行管理、试验研究、工程地质、金属结构、水利经济、水利规划、防汛抗旱、建设管理、新能源、城市水利、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水库移民、水利现代化、国际水利等
冲积平原地球化学济南地下水水文特征(岩溶孔隙地下水地球化学济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