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理想家生活#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qianseyue数字音乐时代,大家都热衷于使用流媒体进行音乐播放,CD已经渐渐变成小众的东西。不过我还是喜欢听CD,时间让一切平凡的日常,被赋予深厚的意义。可能因为从小就接触到了打孔CD碟,收集和整理CD光盘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乐趣。因为搬家翻出了很多以前的CD碟,整理了一下,冀望给那些感兴趣的HiFi新手作为指南。因为收集的CD碟里,有不少是欧洲艺术音乐,或者说是广义的古典音乐,所以第一篇就只开聊古典CD的入坑。如果音乐有门槛,那肯定是设备感觉听音乐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就像吃东西一样,旋律好听就是了,没有什么高深理论可言的。如果说一定要给聆听音乐一个限制,那肯定就是设备。设备选对,听起来宛如小现场一般的沉浸式体验,才是那个味。选对设备不是去考虑音箱喇叭尺寸、解码器芯片、甚至玄学一点的线材材质,而是选择一个能保证音乐播放素质的方案,例如在无法保证流媒体音频素质的情况下,选择播放CD碟聆听音乐是不错的方案。CD碟在是多年前就没落了,所以市面上可以淘到超多的廉价CD,如果是在广深等南方沿海城市,旧货市场还能淘到打孔碟。唱片公司也早就从从双星时代迈进包子时代,五张以上的CD碟塞进硬卡纸套,比双碟还要实惠。我就很推荐新添置CD机的朋友入手索尼的50经典套装,市场价200不到;或者是德意志唱片(DG)的音乐王国系列套装,800左右能买到120周年纪念套装。这些套装都是老货,或者说是经典曲目,录音素质都很在线,100多首也足够听很久。CD机的选择不妨简单一些,直接选那些经典、音色倾向还原原音的产品,例如马兰士CD机。马兰士的产品虽然没很奢华的或者个性的外观,但是素质方面很有保证。没有过分的音染,是踏踏实实追求原音播放的产品,套装还很有质价比。音箱我倾向监听箱,低音染,有很高的解析力。我买的是真力G2,4英寸中低音单元+0.75英寸高音单元在小书房绝对够用。另外真力G系列虽然是有源音箱,但是这种监听音箱是不带音量调节的,所以增加个前级也适合的。古典CD聆听指南古典音乐如果单纯从好听意义角度而言,是不如流行乐好听的。优美旋律贯穿始终的流行乐,比结构复杂,短则半小时长则两三小时的古典乐更精彩。虽说古典乐其实也有很好听的旋律,但是不改编很多人听不下去。就像现在的文艺电影,原片看着会犯困,可是解说很多受众。我一个舍友入坑古典乐,就是因为我推荐了一张the piano guys的新派古典乐CD碟。舍友惊讶原来古典乐也可这么好听,穆索尔斯基的图画会展览在the piano guys改编后变得灵动悦耳。要说改编素质,大家肯定会说还是拉威尔的版本好。但是拉威尔的版本真的好“严肃”,习惯了流行乐的人肯定难以接受。我发现如果不是因为会玩乐器,我也很难接受古典乐。在聆听古典钢琴曲的时候,我更多是在注意他们的技法,会惊讶原来还能这样演奏。类比就是玩魔术,流行乐这种小魔术很容易就能看穿,乐趣很短;而古典乐就是高级魔术,可以不断琢磨,耐人寻味。倾向炫技,推荐从巴洛克晚期的开始听古典乐。这时期的音乐在情感、节奏和力度都高度一致,是有多条旋律线的复调织体。这个时期的音乐还有很多复杂的装饰音,非常的华丽。典型就是巴赫的No.5 D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建议听卡尔李希特和他的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的版本。钢琴独奏段落很炫技,节奏很强。手上这碟勃兰登堡协奏曲在2020年有新版,是老录音的一个SACD重制版本。SACD也有数字版,马兰士CD6007也支持USB播放数字媒体,我入手CD碟,也有一点为了收藏的意思。实际应该是1967年初录制于慕尼黑音乐和戏剧学院。此录音1989年的发行版比较经典。上世纪90年代刚好是马兰士的石渡健时期,经典马兰士之声也是这个时期形成,并得到了延续。用马兰士CD机聆听这个时期的CD作品,可以更体验石渡健对古典乐原音的追求。手上就有一张1988年的米尔斯坦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DG出品,很久以前在盛贤旧货市场买到。比较大概率是老翻,但是录音素质还是挺不错的,曲的演奏速度、力度和音量都相对稳定。马兰士CD机加真力G2音箱的回放下,没有过分音染,很高度还原,颇有当年坐在伦敦康威音乐厅聆听的感觉。以前听人分享古典乐,总能遇到说在聆听什么什么旋律的时候,就会幻想到什么什么云云。小时候的我一直以为是自己想象力不足,脑放不够大。长大后才发现是自己的阅历不足,音乐是真的能让一切的平凡,赋予深厚的意义。一段旋律可能会勾起不同的记忆,例如看完美剧汉尼拔后,每次听哥德堡变奏曲咏叹调,就想起他的烹饪和用餐场景。给人想象力最多的还要数维瓦尔第的四季,很多电影、电视剧、广告都有它的身影。被人赞誉的是祖宾梅塔和以色列爱乐团演奏的版本,还有阿卡杜在莫纳音乐节的录音版本。个人很喜欢是珍妮拉蒙及其古乐团演奏的版本,录制于多伦多亨伯克雷斯特联合教堂。珍妮拉蒙根据自己对的四季理解,用提琴装饰音丰富了原曲,变得更为细腻,更似鸟鸣。真力G系列解析力是小音箱的佼佼者,对于谐波失真、水平衰减的综合处理非常到位,在播放珍妮拉蒙的四季时会感受到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更能感受到她改编的创新和巧妙之处。因为维瓦尔第的四季,我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更为青睐,而对巴洛克和浪漫主义期间的古典时期没有太多追捧。古典时期非常“严肃”,而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名声实在大,没认真听过古典乐的也或多或少都有接触他们的作品。我收的CD就有乔治·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海顿G大调第94交响曲惊愕、巴伐利亚交响乐团的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卡拉扬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个时期作品的理性到了极致。例如有渐强和渐弱的运用,马兰士明显是有针对这些声音有优化的,离散式电路设计在播放这些声音的时候很有优势,非常精准。在聆听这时期音乐的时候,大家都很讲究皇帝位,即最佳听音位置。因为古典时期的乐团很庞大,在巴洛克时期针对不同乐器是相同处理方式,而古典时期没意见乐器有各自的任务,例如第一小提琴基本就是低音弦乐伴奏,铜管乐基本就是增强和声,鼓是强调节奏。传统音箱的皇帝位比较局限,稍微偏差一些,就会让人对各乐器的定位产生偏差。所以我个人聆听是更喜欢真力G系列这种超低衍射箱体的小音箱,滑的圆弧形边缘箱体大大降低了前面板和箱体边缘的衍射,而DCW波指向性控制技术让音箱在各个频率上有更佳的指向性,听音范围更加宽阔,小房间内基本不用注意什么皇帝位的问题,三频聆听起来很均衡。再说真力G系列音箱还自带了一个高阻尼橡胶材料的底座,它既是减振装置,也是一个可以调节角度的底座。可以在15°的范围内调整俯仰角度,保证聆听者能获得最佳的聆听效果,不再被束缚于某个角度聆听。或许是物极必反,理性的古典时期很短,往后的创作者都在追求个性化,开始了浪漫主义时期。前面说的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也是浪漫时期的作品。浪漫时期典型作曲家应该就是舒曼,我就入手过BBC安妮版的梦幻曲、RCA鲁宾斯坦版的维也纳狂欢节。特别喜欢安妮的演奏,很炫技,舒曼典型旋律是高音作为连奏,低音快速断奏重复音装饰,要求演奏者右手要同时弹相隔八度的旋律,对演奏者要求可不低。另外玩过钢琴的人,肯定很熟悉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旋律很舒缓。而且旋律有多次重复,主旋律每一次重复都会增加装饰音,很富有变化。毛里齐奥波利尼版肖邦夜曲很值得聆听,他在演奏上有点融合了舒曼的风格,弱音的处理很精妙,有一种诗意的美。这时期炫技很明显的应该就是李斯特,曾经有段时间我不断反复听朗朗的超技F小调练习曲第10号,没有一点天赋的左手,是无法完美演奏这首曲子。后来我被朋友推荐,拉扎尔贝尔曼的版本更精彩,演奏速度自然,触键如天鹅绒毛般轻巧,整曲的演绎如诗一般。浪漫时期的音乐撞上现代录音技术,那更是臻至完美。RCO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好几款唱片,录音水准超卓,音质清澈。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在RCO演绎下充满了强烈的张力。德沃夏克还发展了三音动机,让它从低音乐器传递到高音乐器。此外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霍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英国爱乐乐团的马勒第二交响曲也很精彩,很值得一听。我推荐初烧玩真力这种监听箱听,就是因为它对于每一个音符都很高度的还原,没有一丝疏忽,对培养正确的听音观很重要。后记古典乐和流行乐事实上没有很明显界限,我们现在称呼的古典乐,正是当年的流行乐。20世纪后的古典乐与我们很接近,像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拉赫曼尼诺夫这些无调性古典乐非常的现代,格什温还开始有爵士乐的风格。音乐发展的脉络是很清晰的,都在迎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听下去古典乐其实没有遗憾,现在的音乐有众多的流派和风格,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下一篇再继续给大家分享收藏的CD碟,聊聊不同的音乐,喜欢的值友可以关注一下。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