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话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拒绝语言环境(汽车新能源脏话电动汽车语言)

朋友发来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位叫余承东的男人,在谈论传统车企“无能”的时候,居然脏话连篇,“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还能干过谁”?视频是由“汽车有文化”落款制作,标题是:“余承东骂传统车企 样样不行咋能卖得掉”。
后来,再打开这段视频时,黑色的画面就只有黄色圆点内的惊叹号,还有下面的“视频已被作者删除”字样了。
笔者试着在360搜索:余承东骂传统车企 样样不行咋能卖得掉,还是可以看到如下内容:汽车有文化发布于 河北4807 浏览2024-01-28 16:38的字样,还能听到那个叫余承东的男人口中的“脏话”。
网上查了一下这个男人,知其所在,知其所为。
决定不与其辨明是非了,因为与一位满嘴“脏话”的人谈论是非,应该是最无聊的,就如同努力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反倒是最大的浪费(包括时间在内的所有)。
中国的电动汽车,用尽了政府在工业领域所有的政策支持和支撑、财政补贴、市场销售补贴,时至今日,哪个造车新势力实现了独立维系增长?看见了盈利的“窗口期”,传统汽车缴纳的养路费,成就的道路网络,电动汽车免费跑,风光无限好吗?把带有“脏话”的语言,带到中国汽车工业的语言环境里,不应该是华为之所为吧?笔者对当下中国汽车界里冒出来此类满口“脏话”的虫子没有兴趣。
只想提醒诸位,这个虫子冒出来的背景是什么?诱因是什么?他满口指责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总要有点原因吧?我们自己有没有“需要反思”的地方?2016年9月12日,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先生在《中国汽车报》发表专论文章,提出明确的观点:不能将新能源汽车等同于电动汽车。
何光远老部长在文章中提到:“目前,业界普遍将电动汽车称作“新能源汽车”,我认为并不妥当,原因有三。
第一,电储存技术和电驱动技术并不是新近出现的;第二,电本身也不是新能源,更不是一次能源;第三,电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早于内燃机,电动汽车诞生于1834年,比内燃机汽车早了半个多世纪。
因此,不应将电动汽车称为新能源汽车,更不能将新能源汽车等同于电动汽车。
这种称谓不但不准确,还形成了语言上的独占,从而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判断。
”何光远老部长在文中还提到:“当前,各种新型汽车驱动技术还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任何一种技术在语词和概念的使用上不应有排他性,否则不利于创新工作的开展。
我认为还是各归其位比较好,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太阳能、天然气、氢能、生物质、甲醇、乙醇等,是什么就叫什么,给各种新技术提供一个公平的语言环境。
”笔者认为,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把电动汽车称为新能源汽车,这种错误的称谓留驻的时间太久了,误导太久,就连华为的余承东也被误导了。
不管是政府文件,机构研究报告、还是业界误读,总之,错了就应该改正,随着国家能源转型的发展大趋势,为科学和后代负责的使命,为实事求是负责;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名誉负责;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装备可持续发展负责;为赢得为国际市场服务的机会负责。

都要纠错了。

电动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不是电动汽车。

二者相互不可能代表,也不可能覆盖。

希望业界人士、传媒机构及媒体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我做起,携手共同纠错。
其实,改正错误,纠正误解,真的不丢人。

最后,想向任正非先生提个建议,请您用贵公司公厕里的卫生纸,把余承东先生嘴巴上的“脏话”统统擦干净,再放他出来。
中国汽车工业的语言环境拒绝“脏话”。

作者:魏安力 毕业于原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系编辑:杨慧中
脏话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工业拒绝语言环境(汽车新能源脏话电动汽车语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