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网上阅卷系统概述网上阅卷,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依托,以达到考试评卷客观、公平、公正性原则为最终目的,结合多年来传统人工阅卷的丰富经验和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判分,主观题由阅卷教师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答卷的电子图像进行评分,最终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进行核分和统计分析的一种全新的阅卷方式,是教育考试阅卷的发展方向,对基础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二、翰林金榜网上阅卷系统三大组成部分1、扫描识别子系统 实现客观题部分的自动识别与判卷;完成考生答卷的电子化,并将电子化答卷以图片格式保存在服务器。其中,客观题电子答卷可供答题与识别结果校对使用,主观题电子答卷供网上评卷使用2、网上阅卷子系统 评卷教师以系统授予的合法身份及权限进行网上评卷,并以各种科学的方法 确保网上评卷质量与效率3、统计分析子系统 以教育测量学指标体系为依据,并结合教育管理部门实际需要设置统计分析指标,自动生成各类统计分析报表三、翰林金榜网上阅卷系统的优势亮点1、采用“智能识别,无需定位技术”,印刷要求低,使用方便 本系统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模糊识别”技术,答卷设计无需增加固定的定位点、定位线或同步头,也不需要以答题区域的边框、转角等作为定位识别符,确保了不因答题区域的线框偏移、变形、模糊或断线等因素影响扫描识别的稳定性及准确率2、试卷纸张适应性好,支持超薄、加长纸扫 本系统支持使用50克以上普通纸,以复印、速印或胶印方式双面印制答卷,2010年安徽中考各科试卷在本系统中均顺利通过扫描3、支持任意答题卷或答题卡的扫描、阅卷由于采用了“智能识别”技术,本系统可做到在预先不知答题卡设计的情况下对任意答题卡或答题卷的顺利扫描和阅卷工作。2010年安徽中考阅卷成功使用本系统即是很好的例证。4、互联网阅卷优势明显 本系统支持A4、A3及不规则尺寸的答卷扫描识,且A3答题卡在200dpi分辨率下,其双面扫描的影象文件容量不大于250K,这就确保了在当前互联网带宽不是很宽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流畅的进行互联网阅卷;本系统不仅支持在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上进行阅卷,并且提供B/S和C/S结构的可选系统,具有支持通过互联网实现教师在家里阅卷或跨地区学校联考远程网上阅卷功能5、分布式设计,轻松实现联考本系统采用C/S结构,支持分点联合阅卷功能,可以轻松实现与其他同样应用本系统的兄弟单位一起进行联考阅卷。6、答卷扫描与考生考号、客观题涂点识别同步完成,无须行进行二次识别操作本系统在答卷扫描的同时即完成客观题答案的准确识别,当扫描完成时,客观题的识别工作即全部完成,有利于及时发现扫描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便于及时进行查错和纠错操作。如果采用严格定位技术设计的产品,扫描与识别分二次进行,先扫描后识别。7、答题卷设计灵活,支持多种统计与分析本系统支持单选、多选的客观题任意混排,不限制客观题答案选项的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6个)以及不限制答案的组合方式,同时支持客观题的题目和涂点混排。本系统也支持主客观题部分的选做题(M选N,M≥N,如2选1、3选2等)评卷及数据处理功能,即系统可以自动识别选做的标识并进行处理;同一大题的不同选题应可以交由不同分组的老师独立评阅;且支持公共答题区域和8字码(七段码)识别,以最节省纸张的方式实现选项较多的选做题。支持A、B卷的答题卡及常用条形码考生考号的自动识别,同时支持题卡合一和题卡分离的模式。本系统支持评卷题目按照题组分组阅卷以及统计分析功能,从而实现对文综、理综中单个科目(如: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分科单独统计分析。 8、系统适应性强、容错性好支持试卷印刷异常的特殊情况处理功能,确保在出现例如:试卷页码漏印、试卷印刷有倾斜、客观题涂点印刷不完整、试卷有小幅褶皱等情况下的正常扫描识别功能。9、可实现与主流高速扫描仪的无缝对接本系统设计使用底层协议实现与当前主流的高速扫描仪无缝对接,采用本系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图形加速卡,即可实现对答卷的扫描识别速度不低于扫描仪的标称值,实时性达到100%(即:正确识别的答卷扫描识别量 ≧ 扫描仪标称速度 X 实际扫描时间)。 10、支持典型试卷、电子化批注,便于课堂讲评支持在试卷上做类似于人工阅卷评卷给分的给分标记,在标记时完成登分;试卷评阅的痕迹能以图像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并与阅卷过程中的标记及得分进行合成生成电子图像。在评卷过程中对典型试卷可随时作标记,阅卷完成后方便调阅,使课堂讲解更直观、生动。四、 翰林金榜网上阅卷工作流程 高速扫描,客观题系统自动阅卷,主观题原笔迹阅,自动数据分析诊断分析表五、使用翰林金榜网上阅卷系统的带来的好处提高教学质量,节约考试成本,提高考试成绩,成绩估评更科学,评卷结果客观,提高阅卷速度,方便课堂讲解,减少数据误差成绩发布便利,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为教育管理者:构建考试发展分析的数据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辅助教育决策。 为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业发展水平,及时有效的改进教学,减负增效。 为学生及家长:及时获悉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与变化情况,准确定位薄弱环节,形成自我认识,并有效的改进。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