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冲动(一遍产品就能防晒冲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无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门店,商家从来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搞促销的机会:五花八门的满减规则、买一送一、大额折扣、限时特价、抽奖活动等,考验我们的智商的同时,还刺激着我们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很多时候,看着“优惠”的价格,就不由自主地把一大堆物品加入购物车,但把它们带回家后却又发现很多东西最后都落了灰
最近看到很多直播间已经在为618大促活动预热了,所以今天,我又来守护大家的小荷包~一年有多少个购物节?首先,整理了一个表格,给大家盘点一下一年中到底有多少个购物节
(不完全统计)可见,现在的这些所谓的“购物节”,已经不是某些特定的节点,几乎贯穿了全年
所以,你还会觉得“错过了这次,下次就要等很久吗”?想想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凑个“满减”,轻轻松松从200+凑到300+,甚至又跳到500+、700+甚至更多,不知不觉就加购了很多起初没打算买的东西,还沾沾自喜觉得是自己赚了(我曾经就是那个冤大头)
有段时间我刻意留意了几种物品的日常价,后来发现其中几个店铺在购物节活动期间调高了价格,再参与满减/打折活动,甚至活动价算起来比日常价还要贵(当然不是所有商家都这样,但我真的遇到不少)……有些商家还经常搞一些两件八折,三件七折的活动,如果恰好能和朋友拼个单那还好,如果没有,仔细想想自己买回来要多久才用得完?再说说我曾经的个人经历吧:拿洗漱用品、护肤品来说,囤的多用的慢,现在的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当我想换一种产品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把这瓶用完,结果发现还囤了一大瓶,心情很不爽;喜欢吃的零食,直播间两箱一起买更便宜,结果一箱没吃完就腻了,另一箱压根就忘了,等到过期后才发现还没拆封;漂亮的衣服、包包,凡是自己看上的通通买回来,没过多久就被打入冷宫,衣柜越来越满,细细挑起来发现没几件想穿的;各种样式的帽子、花里胡哨的小饰品买了一大堆,经常戴的根本没几个……算算那些没有用过的、过期丢掉的、不想再次使用的东西,买这些东西花的小钱,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巨款”呀
后来,我不再买很多件衣服,买一些百搭的、质量好的、可以穿很久不容易过时的;洗漱用品、护肤品之类的快用完前一两周再补;包包、配饰等其他小物品也绝不多买
也真心建议大家,日常消耗极快的这类东西(比如卫生纸)可以适当多备点,其它的真的没必要
消费主义的陷阱有哪些?1.贩卖美好,让消费者趋之若鹜铺天盖地的广告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美好的假象:“只要我买了××,我就能××”,用消费代替我们本该付出的努力
似乎只要买了贵价护肤品,就能拥有好皮肤;只要办了健身卡,报了私教课,就能拥有好身材;只要买了高端相机,就能拍出时尚大片;只要买了ipad,报了辅导班,就能沉下心好好学习;只要买了付费课程,就能拥有良好的精神涵养……但其实,很多东西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根本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上有些商家夸大宣传,很容易把我们诱入泥潭
想要细腻光滑的皮肤,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比买一桌子贵价护肤品要有用的多;想要苗条匀称的身材,需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坚持锻炼,光办卡而自己懒得去是没用的;想要提升精神涵养,光买书、买付费课程是没有用的,更需要的是深入思考,提升学习力和转化力
每样东西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很多东西不是不能买,而是要想想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真正解决自己的需求,在自己手中究竟能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2.相似产品,过度细分功能举个例子,以前大家提到防晒产品,下意识想到的是“防晒霜”“遮阳伞”“防晒衣”,而如今的防晒产品有:防晒霜、防晒喷雾、防晒衣、防晒口罩、防晒帽、防晒冰袖、遮阳伞……护肤品更甚,有:水、乳、精华、隔离霜、保湿霜、面霜、颈霜、眼霜、撕拉面膜、软膜、泥膜、睡眠面膜……还有一些细分出来的美白、去皱、祛斑、去眼袋之类的功效性产品,绝大多都是智商税,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远没有广告中宣传的那么神乎其神
当然,有些品牌细分产品功能是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但不要一看到某个产品就觉得自己也得有,全部买回家,觉得总有一天用得上
想想家里有没有可替代品,是否智商税、是否刚需?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3.营造场景,创造需求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现代人们的消费不是对物品的消费,而是对情感、价值和意义的消费,人们承担了更多对实际生活没有作用的消费,并且沉溺于此
”很多品牌商将某些商品与“人生意义”“永恒爱情”“不俗的品味”挂钩,或者赋予商品以特殊的含义,让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
对于某件产品,广告商对其实际价值闭口不谈,反而大肆宣扬其品牌理念、阶级属性、象征意义,这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我们目前的所处的消费环境中,“不停地被种草,打不完的卡,过不完的节,还要保持生活的仪式感”,样样都需要花钱
似乎只有花钱才能算表达爱,花了钱才能彰显个人的身份和品味,不买礼物就过不了节……生活偶尔需要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产品作为调味品,但请不要盲目追逐虚幻的品牌光环,过于看重其“背后的意义”而忽略其“实用价值”
很多商家不仅无中生有,凭空创造出各种需求,在自己经济实力不足以匹配过高的需求时,还愿意“分期免息、借钱给你花”,醒醒吧,很多东西也没有这么急需吧?
4.创造“用完即弃”产品“用完即弃”的抛弃式消费在我们这个时代盛行,不少商家出售各种各样的一次性产品,如:一次性桌布、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浴巾、厨房湿纸巾、手口湿巾、衣物清洁湿巾……商家大肆宣扬其便捷性而让我们对一次性用品产生依赖,然后频繁复购,就能源源不断地赚我们的钱
虽然一次性产品在某些场合确实能发挥比较大的作用,比较便捷实用,但不要太过于依赖这种产品
毕竟,可循环使用的物品,买一次能用好久,既省钱又环保
如何避免陷入消费主义?有时候我们总觉得存钱太难,其实不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赚得少,而是因为整个社会都在想法设法“压榨”你的钱包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陷入消费主义陷阱?首先要清楚消费主义的陷阱有哪些,才能做好防范;其次就是强制储蓄——把不该花的钱全部存起来复利增值
当自己能够开始存钱,合理规划自己的收支,不再为消费主义的幻境裹挟时,自然就会放弃一些“不该有的想法”关于如何进行资产分配,怎么存、存多少,常见的方法有两种:收入“三分法”、4321法则
(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这两种方法,再次拿过来给大家做参考
)收入“三分法”4321法则: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各部分比例当然,理性消费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能买,毕竟每年还是有那么几次活动力度比较大的时候,有时候确实能省下不少钱
但是在购物前先考虑好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设置合理的消费清单,不要因为价格便宜,“一不小心”就越买越多,避免因为冲动而导致的不必要消费
对此,我列出了以下几个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在购物前能够提醒一下自己:不要为了凑单,或者因为“足够便宜”,去买根本用不到的东西
无论买什么都不要囤太多,按家里日常需求适当补充
不要买功能重复的产品
自己没使用过的产品,尽量不要买大容量的
不买自己不需要的捆绑销售产品
不要一次性买太多保质期短的消耗品
买完东西就退出APP,不要多看,也不要在直播间过多停留
拒绝目前能力之外的消费,拒绝超前消费
一遍冲动(一遍产品就能防晒冲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