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研是医生的刚需,临床研究数据在其中尤为重要对于医生发起的临床研究,其数据收集流程仍然依靠纸质资料和Excel软件的录入,往往需要病人入组、获得纸质资料、手工录入数据、筛选初步数据、数据清理、最后结构化数据等六步,存在诸多不便;另外,还不能实现自动进行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逻辑核查,需要人力手动核对,效率低且成本高为此,EDC (Electronic Data Capture,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给出了解决办法,它通过网页方式录入,能实现多中心数据采集和实时管理 据悉,美国现已有80%以上的临床试验在使用EDC ;但在国内,EDC发展相对滞后——使用率不足50%,且大都用于药械相关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针对医生真实世界研究使用EDC的还比较少36氪近期接触到的「易侕EDC」是一家为医生提供临床研究数据服务的SaaS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帮每位医生/每个科室建立自己的专病数据库,方便医生开展临床研究和患者随访管理工作,将临床经验转换为科研证据具体来说,易侕云科研平台主要为医药企业提供临床系统云部署、临床科研培训、数据管理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具体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由易侕EDC系统、易侕IWRS系统、易侕CTMS系统(研究者把控项目进度)、文档管理系统等产品共同完成,每个产品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可互相协同工作据创始人赵广介绍,易侕EDC系统是一款数据采集软件,系统以科研思维为导向,逆向设计数据库结构,面向医生、药企科研人员提供数据采集服务,具备临床数据录入、患者管理、质量核查等功能;在此基础之上,易侕IWRS系统则根据临床研究中的实际需求制定随机化方案,并协同药物开发单位进行盲法设置,把控药物分配和临床随机化入组;易侕CTMS系统则是帮研究者把控项目进度,文档管理系统则是帮科室内交换临床数据,并进行整合据悉,易侕EDC利用机器学习——基于医学领域的相关算法(譬如数据分类分布类型、关联关系等),可自动识别变量中的可疑数据,以确保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赵广透露,该算法能识别出有97%可能性的错误,达到了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的相关要求赵广表示,上述软件目前目前的应用场景包括科室数据库、队列/流调系统等基于上述系统,最终科研工作者只需病人入组、输入EDC数据、得到数据三步即可完成数据管理,从而加快数据分析和相关决策的效率目前,公司的主要营收来自于产品销售,包括建设费和维护费赵广透露,自2016年产品面世以来,已与300多家医药企业达成合作(包括100余家三甲医院),为2万多名医生提供数据相关的服务,其2018年营收250万元,平台付费用户400余人,较去年增长100%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已经有4年历史的软件服务公司,易侕的营业状况很难称得上喜人赵广解释到,早期(14-16年)公司主要专注于数据分析服务和软件系统搭建,到16年初才开始商业落地,且重心一直放在产品研发和迭代上,获客都来自于自然流量或口碑,一定程度制约了市场的扩大赵广告诉36氪,过去3年为了确保用户体验,公司一直扎根医院跟医生紧密配合,最快的时候1周便会迭代一次,现已到了4.0版本他表示,公司今年还启动了针对医生科研的免费版产品,来扩大品牌影响力,短期内不会把营收作为主要目标从市场容量上看,截止2018年中国二甲以上医院共1万家,赵广表示,若以易侕的收费标准(50余万元)计算,有效市场容量为50亿;随着诊疗下沉,一甲医院和地方医院也会有建立自身临床研究平台的需求;此外,中国还有2万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如疾控中心等)加总来看,总市场累计近100亿“这看似不性感,但至少也能容纳2-3家上市公司”其实,在临床研究数据应用方面,目前已有不少公司切入,太美医疗、百奥知、医渡云、零氪都是其中的代表,也成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宠儿不过太美医疗、百奥知主要是针对药企CRO的药物临床试验;医渡云、零氪虽有院内场景的数据管理服务,但重心放在临床数据结构化和数据打通上,缺少以项目为单位的组织过程,没有针对医生直接开展科研的落地产品赵广表示,易侕EDC通过这种重度垂直的产品和接地气的服务,建立了差异化竞争力其实,由于政策利好和行业推动(创新药产业崛起),近年来EDC也在快速普及,但主要还是针对药企CRO和CMO;针对医生科研的EDC却没有看到明显增长,我认为除了市场需求并未激增外,医生的付费能力可能也是问题赵广表示,短期来说药企的钱确实好赚,但这已经是一片红海;而医生的潜力还很大他告诉36氪,经过2年的市场验证,即便医生研究经费有限,但科室的付费意愿很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明显,为降低消费门槛,公司也采用了“小B+大C”的市场定位;另外,国内针对医生科研数据管理的市场相对空白,也适合易侕这样的小公司切入值得一提的是,易侕现在还在布局垂直类资讯平台——类似于医疗科研内容的“今日头条”赵广认为,目前市面上很多医疗信息,但基本都是二手转述或会议推广,不符合医生诉求;他们对科研领域的国际国内热点(譬如SCI最新进展)的及时了解才是刚需他认为,一般情况下医生需要自行检索文献,但其实完全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定向推送据悉,该产品将在今年年底推出beta测试版最后介绍下团队,创始人&总经理赵广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曾工作于默沙东制药公司,曾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国自然等数十项课题项目,为众多临床研究提供了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总监贺逸远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高中开始学习编程,大学期间为学院开发教学系统,曾任MEB团队技术主任;联合创始人罗开瑞为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曾经服务于天士力,是最年轻的大区经理,获“总裁特别奖”,还担任过施慧达药业副总经理整个团队10余人,主要都是研发人员易侕现已启动800万元Pre-A轮融资,用于扩充技术开发团队,完善科研团队、开展线上拓展等方面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