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神圣官网 > 计划生活 > 正文
行程分析(行程方式都是手机打开)「手机行程查询原理」
编辑导语:随着新一轮疫情的爆发,“行程卡崩了”冲上热搜。那么,行程卡的查询途径有哪些?优化点又在哪里?本文分析并解答了该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随着新一轮疫情的爆发,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证明的查验的愈发高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仍然需要用手机等智能设备来进行操作。设备向后台发出请求,后台收到后将分析结果返回给设备,最终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在设备上。本文将主要以“行程卡”的使用流程来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行程卡”的最佳使用方式。一、什么是“行程卡”“行程卡”(也有称行程码),官方名称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行程查询服务,可以免费为用户提供本人过往14天内到访过的国家(地区)和国内城市证明。相对于将康码的多元使用方式,行程卡的使用路径和展示样式基本是一个统一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行程卡的服务提供者是中国信通院和三大运营商,健康码则各地可进行本土化的“设计”。与健康码的情感色展示类似,行程卡查询结果页会使用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颜色进行标记,规则会按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目前国内所有城市均显示绿卡,包括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和地区显示黄卡,目前暂无红卡和橙卡。到访地右上角星号标记:表示当前该城市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所以现在查验行程卡的判断规则是有无标记“”。二、行程卡的使用途径有哪些行程卡的查看途径也有很多,常见大家都是使用支付宝、微信小程序进行查询,还有上文提到的短信查询和国务院客户端方式查询,此外各地自行开发的市生活软件(如健康码篇提到的“苏周到”),都可以进行查询。虽然查询到方式有很多,但数据服务都是由中国信通院和三大运营商进行提供,因此查询结果是统一的。此外,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支付宝、微信都会跳转到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然后再获得结果,苏周到则是先跳到微信然后再进入小程序。行程卡App和手机短信因为独立的使用逻辑,都在各自软件/系统内进行展示。1. 行程卡App行程卡App其实是行程卡服务的主体,大多数人不愿意使用的原因是需要额外下载一个软件,而且还需要提供实时蓝牙权限,我在使用时发现经常闪退,在App Store上的评论发现是一个常见情况。用户首次使用需要先手机号号登录验证,一键登录或者手动输入验证。之后在一定时间内打开都不需要在经历验证的页面,但软件闪退的问题是一个硬伤。2. 支付宝相对于打开健康码可以在在首页、桌面小组件等快捷入口进入的方式,支付宝打开行程卡的方式就略显复杂,目前发现需要手动搜索然后进入,之后可以在“我的小程序中”找到入口。3. 微信微信打开行程卡的方式算是差强人意,得益于微信特殊的交互方式,下滑即进入小程序页面,最近使用过或者收藏的小程序都会展示在这里。4. 苏周到苏周到是苏州本土的市民生活软件,在之前的将康码那一篇中就有介绍到这款软件的设计考虑到了当地的政策要求,在界面和交互方式用了一些比较好的方式,在实际使用场景中能够给用户更便捷更高效的使用体验。在行程卡的打开方式同样也是,在桌面长按图标就会出现快捷入口,之后会自动跳转到微信的小程序页面。5. 手机短信手机短信的方式需要手动编辑信息发送到对应运营商,然后会收到一条验证身份的短信,再次输入信息确认后才会获得行程数据。现在大多数人已经适应了“智能化”,这种需要多次去手动输入的使用方式,是当下大家是不愿意去选择的。如果以路径长短作为X轴,入口多少作为Y轴,进行绘制坐标轴,就得到一张关于行程卡的打开方式比对图。苏周到App因为可以直接桌面长按进入查看,使用路径短,也可以在程序内固定入口或是通过苏康码页面二次进入,入口也相对较多。微信和支付宝因为本身是有各自定位的平台,所以使用路径偏长一些,二者都可以通过搜索进入查看行程卡小程序,但是微信的下拉小程序快捷入口页在交互方式上要比支付宝的只有点击固定入口要方便(全局下拉比点击按钮使用成本低),和之前查看健康码的长路径相比,这局查看行程卡,微信略胜一筹。行程卡App和手机短信查验都是单一功能属性的工具,使用入口都只有一个,但因为行程卡App是服务主体,所以查看路径非常短,直接点击图标即可。手机短信则需要多次,手动输入指定信息后才可以获得文字结果,是最不便捷的方案。国内人口基数大,运营商的服务器便要吞吐相当大的数据量,因此同时在线请求的人数太多,服务器就会有宕机的可能。例如2022年3月14号上午,许多人无法正常打开行程卡页面。这一事件的相关话题也迅速登上热搜榜,提供服务的运营商在之后发表声明解释是因为同时使用人数过多,并及时进行了修复。前面对于各种方式使用做了分析,但却忽略了网络崩溃这种特殊情况,发送短信反而成了知识的救命稻草,难用但是能用。三、实际的使用场景是什么?由于各地区查验行程卡的要求不同,这里以进入小区的一个小故事为例,门卫需要检查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证明三个安全凭证。(此处举例仅为个人实际体验、观察经历总结,非定量研究,结论不具有普适性,但具有参考性)忙碌了一天工作的张三在6点钟下班回家,路上车流滚涌,喇叭响起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个晚高峰的时期,张三也没有稍微松开自己的油门,全速冲刺,因为他骑的是电动车。在下午大约6.30,小区门口已经排了长长的两条队伍,一条是机动车的队伍、一条是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队伍,张三没多看,在距离门卫查验的十米左右就开始减速,掏出了左边口袋的手机,因为手机是人脸识别,张三需要把自己的口罩先摘下来。解锁失败。
因为眼镜上起了雾气,于是张三又摘下眼镜,把起雾的眼镜片在上衣腹部蹭了几下,又捏起衣角,把镜片另一面也擦了擦。这时发现人脸识别多次失败,需要先手动输入密码。在一番操作后,张三才完成了解锁手机,他长按了“苏周到APP”的图标,在出现的小菜单选择了健康码,没等片刻,股市大盘就出现在手机页面上(不是)。前面还有两三个人在打开手机等查验,其中有一个老人,他的手机和他的主人一样,慢悠悠的。张三等的有些焦躁,隔着几个人就左手举起了手机,结果听到有人大喝一声“小伙子把口罩带好。
”,张三这才想起刚刚解锁手机是拉下了口罩,于是两脚一撑、两腿夹紧车座,拿着手机的左手同时有靠在左车把上,用右手戴上了口罩。没多久,张三也到了检查处,门卫说:“小伙子,你手机屏幕黑了,打开出示一下双码。”原来是是刚刚耽误时间太久,手机自动息屏了。又一次解锁后,这才顺利的展示了健康码,紧接着,门卫说再打开一下行程卡,因为苏周到的健康码界面也附加了行程卡入口,于是张三点击了该按钮,页面跳转到了微信的小程序界面,点击查询,屏幕上绿色的箭头忽大忽小,张三举起手机,双脚用力撑住车子,门卫看到欣慰一笑,微微点头,眼睛带着眉毛向着门内撇动了两下。张三秒懂,收起手机,从右边口袋掏出门禁卡,在“滴”的一声后,转动右手车把油门,成功进入了小区。在刚刚上面的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核查将康码、行程卡等电子凭证时,使用的手机这个物理媒介,信息媒介是相关服务提供商的提供的数据传递。令人意外的是,困扰张三最大问题不在打开健康码、行程卡的过程中,而在打开之前,问题就纷纷出现。焦躁的排队等待、焦躁的解锁手机、焦躁的使用手机程序等等,每一处都成了挠心痛点。使用人群较为复杂,使用设备种类也较为繁多,使用途径相对来说就比较“单一”。这里的变量是人和智能设备,不变量(指非用户自由操作)是查询的数据。提高核查效率,缩减核查时间的关键点就在于这两个变量及其相关延伸触点上。四、有没有什么优化点在健康码那一篇中有提到,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身份证识别,自动核验将康码,行程卡等信息,这其实就将人和智能设备两个变量合并为“身份证”一个定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办法。但目前来看,这种核验设备需要成本投入,可以在人口流动较多关卡处(车站、展会等)使用,而对于区域性聚集场所(公司、小区等),投入成本略高,且普及推广需要一定时间。本着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态度,在这里我先提出部分设想: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证明能在一个程序打开,一个页面展示?大家的设备复杂多样,是否可以统一查验人员的设备呢?现在仍然是需要相关人员来进行核验,能否脱离人,自助核验呢?能否可能有新的形态“电子安全凭证”出现,或是非电子凭证?“疫情出现800多天,我们害怕病毒的消息似乎超过了害怕病毒本身。”在写这篇的稿子的时候我也因为“时空伴随者”的身份,被赋黄码,在居家隔离中,这也给了我更多的时间来观察思考疫情期间、后疫情常态化期间的各种生活情景,以及能否以设计的角度,去挖掘一些问题,然后能否进行一些小的改变提高部分群体的使用体验。自由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之一,但当下受疫情限制,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在枷锁之中,虽然我们目前无法完全打开它,但是希望能够用设计的方式让这枷锁对于各个群体都不那么沉重一些。参考文献: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9A%E4%BF%A1%E5%A4%A7%E6%95%B0%E6%8D%AE%E8%A1%8C%E7%A8%8B%E5%8D%A1“通信行程卡”助力掌握COVID-19密切接触信息. 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0/0912/c1004-31859083.html验证码,设计真的那么简单吗?:http://www.woshipm.com/pd/5139175.html“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使用指南:https://xc.caict.ac.cn/help.html本文由 @YMOOO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