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支持下线整改,拒绝自我欺骗。
虽然市面上的搜题APP都设置了“实名制”,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仅仅是获得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那么所谓的“青少年守护”功能便只是形同预设,并不能真正地阻止滥用APP抄答案的现象。诚然,我们需要承认“拍照搜题”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解决“疑难杂症”提供了便利,并且随着视频解析功能的出现,也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全面地吃透题目中的重难点。不过它也在潜移默化间增加了学生的惰性。或许一开始只有在遇到特别困难的题目时,才会进行搜题求助,但久而久之,对于部分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较差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产生一种惰性心理。只要遇到一点新颖的、困难的、或是过程复杂的题目,便直接省去了自己动脑的过程,条件反射地点开APP,然后伴随着一声“咔嚓”,答案和解析就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了你的面前。可是掌握了解析后再去做题,就像是满级大佬来到新手村,完全无法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也不能从作业中得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别提一小部分人直接用APP完成所有作业,那是糊弄了老师、家长,也欺骗了自己。如果说抄答案只是“第一宗罪”,那么更令人“深痛恶绝”的便是投机取巧,利用这类搜题APP进行作弊。就在今年6月8日,武汉考生吴某某在高考时将数学题拍照上传小猿搜题APP(当时还未改名),尽管小猿搜题再发现疑似高考真题后,没有提供任何答案,并在考试结束确认试题后第一时间进行了举报,但这一案例也足够引起人们的警醒。学校固然禁止学生在上课和考试时使用手机,但高考都有人钻空子,更何况平日里的测验。而且一旦班里有一位同学使用了这样不当的方法获取高分,那其他同学会作何感想,难道辛苦付出的努力还不如大着胆子拍一次考卷吗?那又何谈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呢?倘若搜题APP无法做到彻底分割开“学生”和“家长”模式,那么上述所提到的问题也将无法得到真正地解决。点击查看A观点B:不要下架。
它不只是搜题工具。
自搜题APP诞生以来,它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获得多种解题思路。面对繁重复杂的各科作业,如果因为抠一道难题而耽误了大量学习时间,岂不是得不偿失。尤其是当视频解析功能推出后,无论是难题还是上课听不懂的题目,学生都再也不用对着寥寥几笔的解题过程一筹莫展,也不会只知“答案”而不知“内核”。除此以外,APP还会对学生提供的题目进行关键词提炼,然后给出大量相似题、同类型题、同一单元题、还有难度提升题,并且自动总结易错点、拓展快速解法,甚至可以提供专题训练和模拟考试……这些丰富的功能让搜题APP不再仅仅是快速提供答案,而是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丰富全面的知识库,如果能合理运用它,那它为学生所带来的好处将是不可丈量的。而对于内向的同学来说,有不会的题不敢问老师,更何况题一多排起队来,不仅费时又麻烦,同学也各有各的事情,那可怎么办?这不就只能依靠搜题APP了。当然,它不仅填补了学生的知识漏洞,也缓解了家长的辅导焦虑。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毕业这么多年,再看到孩子的这些难题,不会做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那么此时,搜题APP中所提供的解析和指导就是家长们的“好助手”了。至于此类APP是否会惰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重点在人不在物,就像限制未成年玩游戏一样,他要是真的想玩,便能找到一千种办法。同样,如果他真的想要不懂脑子抄答案,或是考试作弊,也自然能找到一千种办法,毕竟在没有搜题APP前,这样的事情也并非千载难逢。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APP部分功能的调整以及“学生、家长模式”的推出,搜题APP所带来的好处已经远大于它的弊端。软件提供的名师解析、错题整理和知识题库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所以与其苛求软件做到尽善尽美,不如思考如何将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点击查看B观点看了以上两种观点,身为家长OR学生的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