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离线互联网阿里计算时代)「万物感知 万物互联 万物智能,给智能终端」

分类 | 文阿里云是在线时代的产物,王坚博士用历史的思维去定义云时代的产品设计,也同时造就了阿里云的成功。
对比亚马逊和谷歌的云平台,阿里云被称为结合两者优势的真正的公有云平台。
《在线》这本书花了三天读完,有非常多轻松又深刻的想象。
王坚博士对阿里云设计的非技术思考大致有四点,也是书中重点的说明。
离线和在线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类生活在离线时代。
通信没办法做到即刻高效,美国诞生的早期软件公司,比如微软,当时的软件设计基本处于花钱购买光盘然后安装使用的阶段,只有部分有特殊需要的人会使用,也不存在通过互联网来感知用户的使用习惯一说,当时的用户体验改善完全依靠人力去询问沟通,一直到了让软件介入互联网生成使用日志用户体验才真正做了起来,这便是用户体验的来源。
即便是到了软件时代的QQ也会有离线的设置,不要认为离线状态只是一个单纯的设置,它的在线状态实际上代表的是你花了一段时间在网上进入了虚拟世界,而离线则代表你离开了在线虚拟世界。
一直在线跟部分时间在线是有本质的区别。
有了互联网之后,世界在向在线进化。
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Bit就类似于以往的书信邮递,当然它的速度接近光速。
一个G的信息传递又如同一辆大型货车所传递的资料,文字资源在线化也就意味着同样的资源用更少的消耗可以获取,这只是一种在线。
相比较于有离线功能的QQ,微信就大不一样,只要你有数据传输就代表你可以时时在线,别人也可以时时联系到你,无论你接受不接受你的状态一直在线,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移动版的QQ也将离线设置放在了很隐蔽的地方。
线上世界是新的世界在线代表了你消耗了自己的时间在虚拟世界中,人们都了解量变到质变的概念,一天二十四小时花二十四分之一的时间在线跟二分之一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它意味着人们从离线世界上升到了在线世界,在线世界是没有既定规则的,并且用离线时代的规则无法全部约束。
所以新的模式层出不穷,也就是如此,旧的产业被重新定义。
离线的状态下人们想了解一个人基本靠口口相传,从他人评价中获得,这是一种行为的积累。
在线世界中同样需要做到一点就必须模拟离线状态下的方式,不过它的范围大到比真实范围中的数据庞大的多。
所以会有蚂蚁微贷的一分钟贷款、今日头条的内容推送、滴滴出行的实时调度,这背后都是机器对数据收集又处理的结果。
计算是一种资源,也是公共服务 在电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作为直流电的发明者爱迪生还闹出过许多笑话,甚至是匪夷所思。
因为在直流电中没办法做到长距离输送,也就不会有电气时代的工业革命,而我们当今使用的电都是通过交流电技术输送到每家每户,它的发明者是特斯拉(一位科学家),刚发明出来时爱迪生由于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而在学术界大肆传播交流电有害的消息,最终的结果无疾而终,电带来了一次工业革命。
说起电,如果没有国家电网,你想使用电,那么只能在自己家里装个发电机,并且加一个电器就得加相同功率的发电机,还不廉价。
使用成本相当的高,重要的是为了生产所付出的对电的投入远不能跟产出成正比。
这就如同互联网时代的计算,如今更多公司愿意选择阿里云,愿意将阿里云作为网站的源头,可是在几年前几乎每家互联网有关的公司都要托管服务器、运维。
这就相当于使用电时在自己家中多加一个发电机不使用国家电网里的电一样。
如果把计算当做电,它必须足够廉价和易获取才能让更多在电时代发明出来的产物重新被发掘。
一次搜索所需要消耗的电能你已经不会在意,因为你不用承担,但是它的确很耗电。
现在每一个在线的操作都需要计算支持,计算的规模与效率决定了产出的速率。
如果计算能像电一样,创新也会加快。
你可能不知道3D的动画渲染需要几千台计算机同时工作几个月才能做出来,这个速度在云计算时代太慢了,如今的公有云你只用出部分资金就可以或得几万台计算机的规模计算,所以当计算是一种公共服务时,所有的创造力会被激发出来,同时充满各种可能。
数据因在线而产生价值数据是人类自己生产的资源,它不同于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有史以来自己生产资源又重新利用。
你的步行数据、心跳频率、脂肪摄入量等等各种各样的数据在没有互联网时没办法做到统计又让数据在线,正是因为设备的支持与数据的在线让更多预判成为可能,甚至毫不相关的因果关系会降临。
智慧城市因为有了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而变得成为可能,可以有效的控制人流车流等。
书中有句话这么写到:如果有能力把你走过的每个脚印都计算一遍,那么我就知道你去了哪个餐馆、进了哪个商场、甚至可以估计你的收入、大概也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看,这就是现实世界中统计的线上化。
万物在线是一个趋势。
作者:zhang
万物(离线互联网阿里计算时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