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牟昊琨)推开录音室的门,马寅青熟练地摸索到录音设备并打开,在话筒前酝酿了一下脸上的表情,便开始了一天的录制生活。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可能很多人不会注意到,这个认真工作的女孩已经失明二十六年之久。和大多数盲人不同,从推拿专业毕业后,马寅青并没有从事传统的推拿工作,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有声书演播,在喜马拉雅开设电台“逐光之声”。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她不仅成为喜马拉雅平台上的人气主播,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团队成员达20余人,其中,75%是视障人士。在喜马拉雅,和马寅青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断向世界传递动听的声音,却从来没看到过世界的色彩。尽管身体有残缺,他们依然凭着自己的坚持与勇气,不断撰写着自己人生的新剧本。看不见光的人,希望自己成为光当回想往事,马寅青偶尔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现在的我回到两年前,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早产放暖箱里吸氧过量,1994年出生的这个女孩,还没认清新世界就失去了视力。遁入黑暗后,收音机成为马寅青生命里的光。那源源不断的悦耳之声,治愈着苦闷和寂寞,也引领她接触网配圈、广播剧,因此改变了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轨迹。将时针分针朝后拨动,来到2018年,马寅青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专业毕业。求职季里,她最初满怀期待地前往一家做有声类内容的公司面试:“这个爱好我坚持了很多年,大学期间也在不断尝试,除了掌握同样的技能,在制作音频时,我们视障者具备一些独特优势,例如对声音的敏感度异于常人,且遇到套路和程式化的制作环节时能真正静下心来,更细致地完成后期工作。”但因对方担心视障人士出行不安全,这个尝试戛然而止。在他们的世界里,这样的无助总是在很多个生活的瞬间里存在着。乐观的马寅青有着宿命式的坦荡,但现实中却拒绝消费自己的苦难。尽管针灸推拿是视障人群最主流的就业去向,她还是想遵从内心:“要在一个我不喜欢的岗位上待到退休,想想都觉得可怕。在一些同样喜爱声音的视障朋友的建议下,我做出了选择:创业,组建团队做有声书。”但身边充满了极力反对的声音:老师觉得这份工作不可能,父母觉得这不务正业,他们都劝她放弃创业的念头,安心从事按摩工作。尽管有追求自我价值的信念,但回到现实生活中,马寅青四处碰壁:“最初三四个月,团队完全接不到业务。我当时整夜整夜地失眠、大把脱发,而团队里的其他伙伴还在兼职做按摩以保障收入。”为了找到项目资源,马寅青开始坚持每天在QQ群、豆瓣小组等平台搜罗合作方。终于,就在他们陷入“无望”之际,这不到5人的创业团队与一家杭州的公司相遇。对方很满意团队发过去的demo并提出合作,马寅青飞一般地只身从上海奔赴杭州,签下团队的第一单业务。她心里暗自庆幸:公司终于不用关门了。最重要是,这群曾可能自认为是家庭负担的年轻人,渐渐觉得,自己真的能行。为了证明“创业”这个决定的严肃性,以及论证“我们可以”,马寅青不太喜欢谈业务之前告诉对方自己是一个视障团队:“不想因为这个原因被别人同情,从而被放低要求,我们团队的成品质量至少跟健全人保持一致,甚至做得更好。”很多的少年梦想中最为恳切的那一部分——被别人看到和承认——在那之后,逐渐实现了。2020年,马寅青团队业务步入正轨,团队效益逐步增加,开始盈利,2020年全年预计收入近百万,可以养活公司20多人。上海90后姑娘马寅青上喜马拉雅开设主播账号“逐光之声”。主办方供图当信念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时,也许它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终将长成一棵大树。创业成功后,马寅青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说到:“承认自己的不同是一件很难的事。当我真正释然,接受自己就是个盲人,并毅然决然地踏上创业这条路时,才意识到当初的那一点‘相信’,在持续不断的行走间,已经长成一棵能抵御风雨的信念之树。”马寅青的团队中,四分之三是视障者。她说,在招聘中,她对健全人和视障者是一视同仁的,只是遇到能力相近的求职者时,马寅青会优先让视障者入职。“我想证明,视障者除了推拿还可以做很多事。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长处去回馈社会。”人也像马,一旦找到了宽阔的草原奔跑,习惯了就很难回去了。今年,马寅青把团队业务从音频剪辑扩展到制作原创的有声内容,并入驻喜马拉雅。以喜马拉雅为依托,她的团队接到了更多的工作,并且与知名公司合作产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频内容,有些作品已交出亮眼的“成绩单”。2020年,她终于松了一口气,暗自想着还好两年前做出了创业的决定。生活的洼地,现在已经被声音填平,她和她的团队,通过声音谋生,在喜欢的事业里,享受构建未来的感觉,在参与社会活动的每一刻,都有新的力量。在这个圈子里,互助是一种常态。在马寅青创业的同时,90后视障小伙王彦龙同样也经营着自办的公司,3年来已帮助200多位视障人士,教他们在喜马拉雅等平台用声音自立。“看不见的人,可以通过按摩以外的职业来挣钱,可以通过自己的声音来稳定地获取收入,来养家糊口。”王彦龙说,“这是从古到今,大部分视障人士都不敢想的事。”在王彦龙看来,互联网创造的平行世界,为视障者打开了重新接入世界的机会。依靠语速快到常人无法理解的读屏软件,视障人士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完成与普通人完全一样的操作。靠听极快的语音提高接收信息的效率,这项技能让他们在网络世界里接近自由畅通。而类似喜马拉雅这样拥有成熟内容的平台,给予了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也给予了他们一份新工作的可能。2017年,王彦龙成立“宁波黑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帮助视障人士了解有声演播行业的现状、并且为公司有声主播提供培训和指导。身体的残缺有的时候是永恒的,但这个时代赋予的能量,能给视障者看见世界、也让他们被世界看见的机会。“黑乐,意思是‘黑暗中的伯乐’。”求学路上曾受到其他视障者鼓励的王彦龙说,希望黑乐成为同类人的伯乐,为他们挖掘推拿以外的职业。为了给更多视障者争取到进入有声演播行业的机会,王彦龙首先想到争取喜马拉雅等头部平台的支持。2020年王彦龙的“黑乐电台”正式入驻喜马拉雅,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十几本书的录制权,由黑乐培养的有声主播来演绎。他们的经历里藏着这个时代的最新隐喻。也正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机会,聚拢后却足以改变一些人的人生。白昼关闭的,将由声音带予他们写过《推拿》的作家毕飞宇曾说:在中国,盲人,或者说残疾人,始终是遮蔽的,或半遮蔽的,他们的日常生活从来没在阳光下面得到充分的展示。24岁时,刘志伟在网上发了《互联网:请不要忘记残疾人》一文,这无疑成为纯黑人生中的一处高光。那时,中国残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给他打电话,许诺将“盲道被占用”“验证码阻碍盲人上网”等问题写进全国两会提案。先天性失明的他,一直关注残疾人的社会生存问题,并且从未忽视自身与媒介的传播价值——想把这个群体拽到更光明敞亮的地方,让更多人看见。做推拿20年的视障人士刘志伟,现在成为喜马拉雅的主播“卧龙残雪”。出于自己对平等就业观的坚持,他希望失明的人不仅用这个平台收听,还要“通过这个小小的APP实现多元化就业”。对于喜马拉雅视障主播“演播石火”而言,声音对他就意味着自我价值的实现。“演播石火”读小学时视力忽然下降至全盲,是收音机陪伴了他熬过患病早期的心理落差。或许是来自童年的久远的暗示,“演播石火”在去年走出针灸推拿行业,踏入有声小说的世界,享受用声音构建新世界的过程,这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摆脱单一的职业选择,“演播石火”已经迎来经济相对宽裕、日常充实而有序的生活:每小时至少120元的有声书录制报价。乘上音频内容的风口,他还发现,追求价值的过程本身,就自带价值:“我也想告诉更多人,像我们这样有残疾的孩子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现在的他,白天在一家特殊教育学校担任老师,晚上在家录制有声书,有时还担任公益性的有声演播课程培训导师。当石火热火朝天地播着玄幻故事时,同样在喜马拉雅平台上,身患先天性血友病的“CV塵埃”也全身心投入于此。虽然疾病没有为“CV塵埃”带来视力障碍,但他身体受到轻微的碰撞就会出血,双踝和右侧膝、髋、肘部也活动受限。“你连坐在炕上都会生病。”小时候,家人这样对他说。那时,为了避免支付由流血带来的医疗费,他被禁足在家,没上过一天学。农民俯首农桑,科学家攻克难题,企业家锐意进取,他们有着千差万别的背景,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尽己所能。对于他们,做普通人也是一个有难度的愿望。少数群体的生活状态的改变,需要社会观念的嬗变作推手,更需要技术的演进作保障。成为一名主播,或许帮助很多人完成了自我救赎。在他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生活的另一种的样貌,更看到同样旺盛的生命力。在喜马拉雅平台上,22岁的情感主播“归期_SoMo”简直就像一个装满了故事的故事机。这些故事有大有小,有关于“老婆很暴躁怎么办”的家长里短,有关于“学习工作效率很差怎么办”的情感倾诉,还有关于亲子、成长、亲情、友情、爱情的嬉笑怒骂、人生百态。对于“归期_SoMo”而言,声音意味着能释放出予他人以慰藉的价值。他始终记得开播日“特别懵”的场景:9月7日,只有七八个听众。虽然出师不利,但运营一个月后,他定下直播风格:要让听众觉得“这里就是有一个很真实的人存在,现在就是一个很真实的沟通过程”。在喜马拉雅平台,千万种生活的故事碎片,以声音的形式汇入,成为一条河,又从他的解说中缓缓流淌出来。自2019年9月以来,有逾千人在喜马拉雅里的《归期暖心电台》中得到了他的情绪梳理。由他主创的这档音频直播节目,目前已有超过140万的收听量。对于这个数字,很多人都觉得震撼。但他潜入这条河,想游得更远。今年他把声音传递的情感连结延伸至实体,在自建的情感陪伴室里,他一对一帮助近百人,还准备在直播之余继续做线下的“树洞”。熊子辰是一个在传统媒体呆了二十余年的老媒体人,在几年前,突如其来的双腿股骨头坏死导致他行走困难,还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和计划,令他一度陷入消沉,但演播有声书让他重新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主播,变成拥有72万粉丝的人气主播,他对演播的热爱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工作之余,他就沉浸在自己的演播世界里,琢磨着如何提高演播水平。从录节目、钻研学习到认识粉丝、接触工作上的新同事,在不知不觉中,熊子辰逐渐从消极的状态中走了出来。此外喜马拉雅丰富的优质内容资源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多元化的创作空间。仅2020年423听书节期间,喜马拉雅就与26家出版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同开发音频产品,其中既有中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青岛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老牌出版社,也有磨铁图书、果麦文化、新经典文化、读客、博集天卷、凤凰联动等知名民营出版社,以及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中原传媒集团、江西中文传媒集团、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等大型出版集团,合作内容包括有声改编、IP孵化、版权保护等,为“演播石火”、“CV塵埃”、熊子辰他们这样的主播提供了可持续创作的音频内容,构建了必不可少的场景生态。就像是一条小鱼,熊子辰游进了广袤的海洋,在喜马拉雅丰富的内容体系支撑下,他打算尝试喜马拉雅里的配音秀,计划展开更多的探索。互联网让他发现了自己潜在的能量,帮助他们跨越了残障所带来的鸿沟,也让更多人有勇气重新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33岁的吴光,也是喜马拉雅盲人主播中的一位。去年7月,他正式告别推拿行业,成为喜马拉雅全职主播。他在喜马拉雅做主播已有 5 年,开设账号“穷开心广播”,作品播放量超3500万,通过说书拥有了近20万粉丝,吴光对这个决定表示很满意:“如果没有喜马拉雅,我肯定还在做推拿,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帮助我、注意到我。因为有人关注,我就觉得我的节目没有白做,我的人生也很有意义。”喜马拉雅主播“穷开心广播”不仅有大量粉丝,还成立了自己的团队。主办方供图对于互联网带来的工作机会,吴光说是科技和互联网成就了他:“有科技解决盲人读写问题,有喜马拉雅这样的平台能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现在和别人通过微信聊天,对方一般是感受不到我是一个盲人,包括我使用录音设备、剪辑软件,我自己刷微博、公众号文章,以及在喜马拉雅上做主播,都无障碍,这都要感谢科技、感谢互联网。”大部分人可能无法想象失去视力的生活。如果看不到司空见惯的一切,日新月异的世界也变得危险重重。视障者同样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充满向往,声音,是帮他们治愈黑暗世界苦闷和寂寞的灵丹妙药,也是他们感受世界的另一种媒介。1800万人,或许因此有了新选择人生有多少次选择的机会?数据显示,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天要做出大约35000个选择。这些选择里,有的是出于习惯,有的是经过深思熟虑,有的是主动,有的是被动。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人生的主动选择权似乎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残疾人身上时,他们却常面对同情、无奈。“公平。”摩心这么介绍他坚持在喜马拉雅做主播的原因。出身寒门,先天残疾,初中毕业,少小离家、半生飘零……当他用这些词概括自己的过往时,周遭很多人都认为,上帝为他关上了人生所有的门。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喜马拉雅平台的主播招募。“没有学历要求,不需要专业背景。公平竞争机制……我突然在这里,找到我追求许久的公平。”简单两个字,却是他的最大支撑力。从东北农村奋战到央视舞台,再到喜马拉雅,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最在乎的那份公平——一个草根逆袭的机会,一个特殊群体的尊严。但是做主播并没有想象中容易,为了拿到有声书录制资格,他几乎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习、试音,最终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大庆有声书第一人”。5年的时间,摩心完成了21部有声作品的录制,其中4部作品播放量过百万。多年来的仰望星空并非虚无,脚踩大地的时刻显得尤为敦实。“即便是一只蜗牛,也有自己的梦想,他每天多向前走一步,都是一种进步。”他如此笑侃自己的经历。摩心、马寅青……作为一群最普通的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艰难却可以折射出一个更大群体的困境。数据显示,中国视障群体人数接近1800万,他们的就业率不足30%,95%做的是推拿。这个数字,接近北京的人口总数。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披露,中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这个数字约占中国总人口的6.21%。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上出现更多新型职业,不仅给普通人提供了机会,也为残疾人提供了全新的就业途径,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实现价值。互联网浪潮之下,视频、音频、自媒体等不同形式的工作机会为所有人敞开大门。这是摩心口中的“公平”,亦是吴光口中的机会。他们积极融入时代大潮,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相结合,并由此改写自己人生的剧本。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目前有残疾人主播8000多人,分布人数最多的是亲子儿童、有声书和情感生活频道。他们作品播放量最高的已达8.7亿,粉丝最多的有72万,年收入最高的可达近百万,“耳朵经济”的蓬勃发展可见一斑。电影《阿甘正传》中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在做出决定之前,我们很难确保自己可以得到什么,但对于那些曾因身体残缺质疑生活的人、渴望做出改变的人,行动本身或许比得到更加重要。1992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12月3日命名为“国际残疾人日”,此后,残疾人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喜马拉雅给出了更加实际的行动。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喜马拉雅对残疾人主播群体进行了持续孵化、赋能与扶持。截至目前,喜马拉雅已开展残疾人主播培训40余次,培训残疾人1100多人(包括盲人、高位截瘫、智力、精神等不同类型的残疾声音爱好者),签约100多人,近3万残疾人领取了喜马拉雅残疾人文化大礼包。一直以来,不少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印象还停留在行动不便、就业难、弱势群体等固有认知上。社会带来的进步与改变,不仅应该公平地提供给每一个受困于身体的残疾人,还应该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上。在 2020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喜马拉雅升级残疾人主播赋能政策:定向提供优质IP,提高残疾人主播收入;加大培训力度和频次,签约更多残疾人主播,使残疾人主播收入更稳定;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发起公益活动,为保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持续发声,为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贡献更大力量。未来,会有更多残疾人在声音里找到光。来源:中国青年网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