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啊,明明下了反诈app为什么还会被骗到。
这么一个能够引发大众关注的话题竟然是某个剧组的宣传。
话题的内容支撑便是剧里的剧情,热评第一就是“买的好尴尬的评论”。
点进这个话题的网友本来是抱着关心和批判的态度抵达“战场”,却发现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这种“骗人”的热搜话题,不管是剧粉还是普通路人看到,是都能沉默的程度。实时评论中也都是对该话题营销恶臭行为的吐槽和无语。你要宣传就宣传,干嘛要利用别的性质来编造一个博人眼球的话题呢?恐怕这不是“黑红”的事,立于欺骗之上的宣传,无论是否高明,迎来的就是厌恶和抵制。近几年,微博因为热搜榜被约谈过不少,时不时就蹲到一个整改。明星们的热搜满天飞,微博舆论仿佛被明星“以一敌百”的注水粉丝把控和引导,真正需要沉默群体关注社会事件等,被归为没有流量价值的内容,甚至有时连榜单都上不去。明星过度娱乐化,一点破事都能上热搜,然后就是粉丝的控场和狂欢,的确惹人生厌。好不容易等到微博终于区分出榜单后,把明星这类没有意义的宣传都搬到“娱乐榜”,似乎能给其他网友带来一丝安宁,过上一段清净日子。剧组、综艺和艺人方等宣传只能被迫“圈内自萌”。知道网友更难忽悠了,只要带上艺人或者作品名字,就“骗不到”关注。他们就开始整各种花式标题,进入骚操作宣传时代。初级1.0版本就是利用艺人本名,而非角色名,结合冲突的剧情去做宣传话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许魏洲被打#,当时看到这个话题的人,现在可以把话筒给你们了,说说当时那种被骗为剧宣“做贡献”的感觉~许魏洲虽说是和天王天后、影帝影后那样具有广大群众基础和知名度的艺人,但至少也是知名艺人、演员。凭借和黄景瑜主演的《上瘾》一举成名,后续不断有男主作品上映,在大众心中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知名度。相信很多看到这个话题的网友第一感觉,是震惊的。大明星哎,怎么会被打?一下子既好奇又想吃瓜,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什么恶性事件,或是招惹了什么是非。大明星都能随便被打,普通人又该怎么办啊?可能有些胆小的网友都想连夜报个跆拳道,保护自己,对抗黑恶势力了。结果这么一个乍看社会新闻的话题,竟然来自剧组《亲爱的洋麻街》的宣传。话题一被戳穿是圈套,不仅路人在吐槽,许魏洲的粉丝也羞愧难当,一直在替爱豆向“被骗”的路人道歉。尽管这个话题获得很高的阅读量和讨论量,但恐怕剧组最后也笑不出来。网友不会因为这个话题而去关注作品,反而心生反感,印象极差。逆向给剧组招黑的骚操作,简直可以写到“剧宣反面教材”里,供同行警醒。经过这次网友的巨大反应,剧宣进入了2.0时代。他们依旧不放弃以冲突剧情为卖点,但学乖了一点故事人物用的是角色名字。眼看这这样不够冲击啊,在娱乐榜泛不起水花。剧宣一拍脑袋,那就加大马力,直接整出那种“最极端”的话题,比如这个来自《雪中悍刀行》的#老黄死了#。神级话题了是吧?符合“字数越少,事情越大”的定律,而且还有人物和最能引发讨论的内容“生老病死”。但凡网友没有注意到话题后面跟着的一个【娱】字,都要被骗进入看看是谁“死了”,毕竟上热搜了哎,说明事情很严重。结果,嘿嘿想不到吧,又是剧组的宣传。难怪现在网友即使不看剧,也能在微博热搜上了解这部剧的剧情和进度。被骗一次是骗,被骗两次也是骗。骗多之后,网友越来越精明,剧宣打工人扛不住KPI的压力啊,就进化到现在这个3.0版本。直接仿造社会新闻拟宣传话题,被发现之后还可以狡辩说“我们没骗人呀,就是在讨论剧情”。你见过谁讨论剧情是这么模棱两可,故意打擦边球的?过往优秀的作品一出,的确能引起网友强烈共鸣和讨论,例如之前的《三十而已》就让话题聚焦在30+女性在生活和职场的困境与突破。这样的话题讨论首先是建立在作品本身有巨大的热度,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基础上,是自发的讨论行为。而不是剧组为了宣传捏造一个话题,欺骗一些根本没有看过剧的网友“被迫”加入讨论。这完全就是两码事。
如果一个剧组需要依靠伪造话题来博眼球和关注,而不是从作品想要表达和关注的点去深挖和探究,以写实的姿态引发网友共鸣,那它就绝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烂剧。好的剧从来不需要自己编造话题,好的剧是有自己的灵魂,而观众通过剧情,是能感受到作品的创作立意和想要表达的东西,自发地去共鸣和讨论。而不用依靠这种带着欺骗属性的宣传。也许下一次剧宣会进化到4.0版本,也许以为自己已经可以轻易区分和避坑的网友还会继续踩坑。看似赢了,实际获得的只是一波流量,而不是口碑。最后,想问问大家看过还有哪些印象深刻,当下又无力吐槽热搜话题?欢迎在评论区一吐为快,让我们也避避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