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测评耳机单元入耳式报告(耳机索尼单元声音表现)「sony耳机单元」

索尼测评耳机单元入耳式报告(耳机索尼单元声音表现)

IER-Z1R是目前索尼入耳式耳机的旗舰型号,发布于2018年末上市于2019年初,官方定价12999元人民币,目前来看价格仍然坚挺。
由于在头戴耳机上还有一款MDR-Z1R也算是旗舰,售价也是12999元,单说Z1R可不要搞混。
感谢网友提供的送测样机,这位网友还送测了前不久测评的Acoustune HS1697Ti耳机以及Lotoo的Paw 6000播放器。
由于Z1R的定价不算便宜,所以可能更多是死忠粉丝或者高烧玩家的选择,这类玩家也许更有经验,更为挑剔,但也可能拥有多套设备,就是为了寻求不同风格声音而购买、体验。
那么IER-Z1R能否完成这样定位下的任务呢? 索尼 SONY IER-Z1R 三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耳机外观与设计IER-Z1R作为索尼的旗舰型号,精美的包装和优雅的开箱体验不能少。
IER-Z1R的包装放在今天个人消费品上,谈不上超规格的豪华,不过抽屉式厚重的纸盒取出产品时还是挺有仪式感。
耳机收纳盒顶部的铝合金面板,也算体验中小小亮点。
耳机标配了两种耳塞套,它与纸片类文档放在一个抽屉内,而两条耳机线放在另外两层抽屉抽屉内。
索尼 SONY IER-Z1R 三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IER-Z1R的最外层外壳使用了锆合金,表面做了高光抛光工艺处理,锆合金理论上有硬度更好的特性,但对于这种高光抛光表面来说,这个级别的硬度和不锈钢一样,仍然不耐磨,仍然会有很多细微的划痕,说实话,看到这里略有失望。
和iPhone、Apple Watch的不锈钢原色抛光相比,这个表面划痕容易形成程度应该要弱一些,但是和Apple Watch不锈钢黑色DLC镀层相比,可能要弱一些。
在耳机中,使用钛合金、锆合金外壳的高端耳机应该还有不少,不过我们都没有仔细长时间使用过。
索尼 SONY IER-Z1R 三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索尼 SONY IER-Z1R 三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从IER-Z1R官方结构图来看,除了外侧前方整体的锆合金外壳外,背板也是锆合金材料,而且做了明显的“鱼鳞纹”装饰。
而内部,为了三个不同的扬声器和声学设计,还有一个铝合金的内壳。
这也让耳机的重量达到了26克(官方标称,不含线),实际测试单只在搭配大号橡胶塞时的重量为12.4克,确实比较重。
可参考已经比较重的飞傲FH7,单只带耳塞套为8.8克。
重量是影响佩戴舒适度的一方面,而IER-Z1R的外观造型对佩戴舒适度也没有太多优化,所以带着出街可能确实差点意思,在家里静静地听,这个重量可以接受,不算累赘。
说到耳塞套,绝对值得一提。
IER-Z1R标配两种耳塞套,其中一种是官方所说的舒适静音硅胶套,这个硅胶的质感在以往我们接触到的耳机中没见过,类似硅胶类产品中也很少遇到这种弹性特征的。
总之,又软,又弹,手感和佩戴舒适度确实好,很不一样的感觉。
而两种耳塞套的中间套管都是比较硬的材质,手摸起来差别不大,最终影响声音表现幅度也不算大。
索尼 SONY IER-Z1R 三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耳机标配了3.5mm非平衡与4.4mm平衡两套耳机线,耳机连接部分使用了MMCX同轴接口,不过外围尺寸有些特别。
耳机需要使用线材上绕耳的佩戴方式,反着戴应该没有什么好的效果。
内部结构与扬声器关于内部结构与扬声器部分内容,我们只能从官方的说明中来获取相关信息,这包括官方图文以及一段官方发布的耳机设计师的讲解视频,说实话,看完这段视频,你有很大可能会减少购买欲望……,想知为何?亲自去看看吧。
索尼 SONY IER-Z1R 三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结构爆炸视图(官方)从官方结构图来看,IER-Z1R锆合金外壳,除了后盖之外,前面是一个整体,包括入耳伸出的管嘴部分。
耳机内部还由一个前侧的内壳,以及后部的导管、声学气流平衡等结构来组成。
最重要的当然是壳体内的三个扬声器。
最后方的是12mm动圈扬声器,“球顶”部分是镁合金,周边一圈“折环”则是LCP液晶镀铝振膜。
仔细看官方介绍,这个12mm的动圈应该负责中低频以下的频率段声音,应该有无源分频器来完成,应该不是我们在图集文章中所说的全频带吧。
索尼 SONY IER-Z1R 三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结构说明图(官方)在动圈轴向中心下方,使用了一个动铁单元,动铁单元没有像常见的娄氏那样开一个小嘴嘴,而是直接在振膜上方开孔。
关于这个动铁,官方用了不少心思,比如介绍到:使用镀银OFC音圈,镁合金振膜,连接线端子都专门镀金处理。
综合各部分官方介绍来看,这个动铁应该负责高频。
索尼 SONY IER-Z1R 三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扬声器说明图(官方)而在入耳式导管的管口靠里的部分,IER-Z1R用了一个5mm的微动圈单元,官方强调它可以延伸到100kHz频率,扬声器振膜为镀铝LCP。
在官方设计师视频中,介绍这个5mm扬声器,竟然直白地说就是为了表现100kHz超高频的?难道索尼的设计师傅还停留在这样的认知水平??还是视频的字幕翻译不太对?另外,这个5mm的动圈单元,和安放它的外壳是同轴的,竟然也值得一提?难道扬声器还要歪着装不成?所以仔细看过索尼关于这款耳机的官方介绍以后,真的是大倒胃口。
与我们常见的多单元动铁和圈铁不太一样,索尼的IER-Z1R的三个单元中加入了一个动圈来做超高频,而在负责中频、低频部分其实只有一个12mm的动圈扬声器,中心球顶还是金属的。
这与最常见的以多个动铁为主的动铁耳机,大尺寸动圈负责低频的圈铁耳机都不太一样。
主观听感在主观听感中,我们使用三个播放器作为参考。
第一,是送测网友提供搭配的Lotoo Paw6000,另外两个是HIFIMAN R2R2000红衣版,以及享声的MR1。
主观测试中,我们也会对比平衡与非平衡的区别。
对比的耳机只选择了飞傲FH7耳机,因为这是我个人私藏惟一圈铁…… 索尼 SONY IER-Z1R 三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整体风格:IER-Z1R的第一耳朵并不惊艳,当然也不刺激,这和索尼的稍微低端一些的两款动铁IER-M7、M9不太一样(在索尼店里听过),和我们常见的4单元、6单元动铁圈铁强调动态好的整体趋势也很不一样。
IER-Z1R声音并不算均衡,中频、中高频动态很一般,而高频部分也不激进,它对音源输出的“增益”设置极为敏感,哪怕是在MR1的中增益下,也会觉得IER-Z1R是一款畏畏缩缩的耳机,在Paw 6000的低增益下更是如此。
不过好在这两款播放器的高增益下,中频部分的密度和动态上来了。
高音表现:IER-Z1R的高频细节表现不错,但风格比较诡异。
在高频和中高频的衔接部分,竟然也出现了一些断层?中高频偏高部分的声音密度很一般,听起来像是故意为之,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突出了高频较高部分声音细节确实很好,层次丰富,声音相对宽松,要比单纯的动铁高高频声音松弛那么一点。
但不足是,像小提琴、管乐的高音部分动态都比较差,这不是音源推力可以弥补的,所以声音结像也会比较远,声音谈不上张弛有度,而是发飘发虚。
这种发飘的听感并不是说一种相对趋势,更像是故意为之,所以听起来就有些奇怪了。
而在高频偏高以及极高频延伸方面,其实它的密度和动态也都弱于极高频动铁,不过相对来说会松弛一些。
在音源搭配方面,Paw 6000搭配下的高频细节表现确实最为细腻,尤其极高频延伸方面是最细腻的一款,如果想突出这款耳机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能需啊哟Paw 6000这类播放器。
而在R2R2000红衣版和MR1下表现也不错,R2R2000下高音密度最好,极高频延伸相对弱,MR1下的高频密度也不错,高频最为温和。
与FH7的高音相比,IER-Z1R的密度差距较大,动态差距也不小,不过由于IER-Z1R实在是太不在意自己的动态和密度了,所以声音更好的表现出了细节和层次。
但对于如此的设计,我们认为在表达稍微需要一些动态的内容时,还是有些过于飘忽,而且整体是比较奇怪的。
奇怪就奇怪在,它的极高频细节不是靠拔高实现,而是靠明显压低更低一些的高频频段来实现。
实例中,巴洛克音乐中羽管键琴的高频泛音部分,修饰过分;拨弦类乐器偏高频修饰过分,声音线条不成比例;又比如铜管乐器毫无张力。
中音表现:IER-Z1R在听人声时给人第一感觉是声音不够饱满,结像有些靠后,声音也不扎实,这恐怕是目前广大发烧友对IER-Z1R评价时最常说到的,应该也是对这款耳机整体表现最容易感受到的。
仔细分析和对比可以发现,这里的所谓人声不够抓耳,从绝对频率来说还是前文所说中高频部分的锅,这部分动态太弱了,所以人声和中频需要力度和明亮度、华丽度的时候,都显得飘,没劲儿。
人声也是如此。
年轻女声足够柔美,却又不容易表现出声音的明亮通透。
而相对来说,表现成熟人声、男声方面动态方面、厚度方面反而并不差。
在交响乐、古典乐器乐表现上,中频缺少张力、动态不足的问题依旧,而且还挺明显。
结合中高频密度等问题,我们认为IER-Z1R在交响乐表现乐队时的结像定位风格可能和印象中的AKG N5005类似,但说不定动态还要比N5005更弱一点。
而在非大动态时,IER-Z1R的细节表现水平很不错,声音层次和舒展程度符合一个多单元圈铁耳机的水准。
但也并没有比3000-5000元级别圈铁好到哪去。
低音表现:IER-Z1R的低频相对来说并不好推,但相比FH7的动圈低音来说,它的低频要宽松不少。
为什么说不好推,因为在同一台播放器平衡与非平衡对比上,IER-Z1R表现出在平衡下低频下潜较深部分层次更好的特点,这个幅度要比以往接触到的同类型耳机明显,例如FH7。
同样的问题,追求了下潜和深度,声音的凝聚力和力度就差了一点,不过凭印象,这个力度可能会比N5005强一点。
在低音表现上,如果可以找到一个R2R2000风格的前端,那么它在大动态和力度上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也是挺有高级感的。
但是和当年令人印象深刻的FLC旗舰差距还是很大。
三款播放器表现:由于IER-Z1R本身自己的风格很鲜明,所以会觉得受到前端影响在大的方向上是扳不回来了。
总体来说,Paw 6000搭配IER-Z1R确实更能体现出它声音细腻宽松的一面,尤其是4.4mm平衡输出时,低频的细节表现也是不错的。
但力度肯定是相对最弱的。
R2R2000声音厚度在不少音箱、耳机上都能表现的很鲜明,说实话在IER-Z1R上也没啥发挥……,当然还是有一点优势,低频爆发力会好一点。
MR1的高频虽然不那么细腻,但温和的听感很特别,平衡输出下低频表现也不错。
总结:IER-Z1R整体来说,动态要比FH7差不少,最突出的是在中高频部分,以及中高频决定的人声中音、中高音区的听感部分(习惯称之为人声表现),声音柔弱,刻意追求细节。
为了表现极高频的细节,为了声音不那么拘谨,容易表现出声音无力,不扎实的一面。
从积极一面来看,我们只能引导用户去听一些细节丰富,声音宽松,高频优雅的内容。
而则非常不擅长表现高频华丽,高亢,有张力的音乐。
虽然密度、动态和舒展、细腻可能是多组矛盾,而正所谓声音要追求张弛有度,IER-Z1R的这方面平衡做得很不好,偏的有点严重了。
从设计来看,IER-Z1R的扬声器配置方式本身就与我们常见的多单元入耳式耳塞不太一样,没有堆积更多的单元在中低频低频,让耳机产生“以小搏大”的整体效果;也没有将极高频和高频分开(也许分开了,但没感觉出来,不如动铁超高频明显)。
这款耳机在声音调校方面,为了不让声音太“刺激”,反而是用一种压制某部分动态的方式来突出相邻频段声音,与常见的多单元风格和问题都很不一样。
它似乎不是为了突出“多个”单元带来的动态优势,而是在尽可能让大家听不出来是“多单元”的心思上走火入魔了? 而这种在中高频动态、密度不足,听什么都没劲的典型,在Soomal测评史中还有一款,那就是森海塞尔HD598。
是不是我们只对中频突出的音响设备评价高呢?显然不是。
比如那些不喜欢中频突出,就喜欢结像靠后的玩家,其实也可以参考一下AKG N5005,或者更早的AKG K701? IER-Z1R这套设计在声音表现上优点不多,比较好的优点是,这种动态和密度都无欲无求的状态,声音会松一点,高频在很好的音源搭配下细节会好一些,声音确实要更为干净,透彻一点。
但同样由于明显的不均衡,细节在表现真实器乐时也是非常不自然的。
最后,回顾一下索尼官方对IER-Z1R的介绍和视频,看看设计师还在一本正经讨论什么聆听100kHz的细节玄学(能延伸到100kHz是侧面说明单元在10kHz-20kHz有相对更好的表现,而不是人耳感受到超声波的玄学!),一款旗舰耳机旗舰扬声器还在老生常谈的镀层、材料、触点镀金。
这些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资料,也解释了为什么索尼音频与巅峰时期差距为何越来越大,至于十多年来的“旗舰”总难现经典,也就不奇怪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