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手把手教你耳朵医生科学(耳朵耳垢耵聍外耳道分泌物)「外耳污垢多」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掏过耳朵,掏耳朵似乎特别解压。
那么问题来了,经常掏耳朵是健康的行为吗?我们掏耳朵的方式正确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生怎么说。
掏耳朵是为了清理耳朵中的分泌物,耳朵中的分泌物叫做“耵聍”,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
它的主要成分为60%的角蛋白,12~2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9%的胆固醇。
不同人群的耳屎组成成分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干型和油型。
一般来说干型会比较容易脱落,而油型可能会容易积在耳道里。
耳朵究竟要不要掏?耳朵里的分泌物,它的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润滑保湿、保护耳膜、抗菌、防噪音、自洁等作用。
正常来说耳朵中的分泌物会随着人们的咀嚼运动向外排出,并不需要特别的干预,所以一般情况就不要掏耳朵了。
但是很多人都会习惯于自己抠耳朵,有用长指甲的,有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的。
其实自己掏耳朵,风险可真的不小呢。

1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
2方法不当,可能将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
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使就诊时清理的难度加大。
3用不干净的挖耳勺、长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细微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
或是光顾不正规采耳店会导致卫生问题。
门诊接诊的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日益增加,大部分与外面不正规采耳有很大的关系。
4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可能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
5频繁掏耳朵,耳屎真的会越挖越多,经常挖就会分泌的越来越多。
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如何正确地“掏耳朵”?从健康角度考虑,一般来说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无需处理耳垢。
如果实在想要清理耳垢,医生建议选择滴耳剂,如过氧化氢、婴儿油、甘油、矿物油等,将1~2滴滴入耳道内并保持1~2分钟,每日两次,睡前滴耳最佳。
通常耳垢会在两周之内自己排出。
如果采用以上办法仍无法排出耳垢,或耳垢导致了疼痛或听力丧失,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请求专业帮助。
没有掏耳朵的经验,最好不要自己操作。
另外,如果你是油型耵聍,可能容易在外耳道形成团块,不容易自行排出,建议油型耵聍的朋友3~6个月到医院看一下,如果需要清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快放下手中的棉签,耳朵不是你想掏就随便能掏的。

有耳垢是正常的,因为它是耳道内膜的最佳保护屏障,千万不要再嫌弃它啦。

转自:北京老年医院微信公众号来源: 人民网科普
你真手把手教你耳朵医生科学(耳朵耳垢耵聍外耳道分泌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