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职称评定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比如要想评职称,你必须具备的三项条件:课题研究,各级模范,优质课然后再通过答辩。关键优质课这个定位必须是省里组织的两年一次的优质课管用。两年一次,而且参与的人数是有限定的。你想一个拥有1万多教师的县城,想参加的人会有多少?参加的人多,那就必须优中选优。每每到优质课赛课季节,大家明争暗斗,积极准备就不用说了,各种灰暗面的因素就不再赘述。 笔者是一位小县城的教师,素质还算不错。不管是讲示范课,观摩课,还是给全市教师的培训等等,几乎每学期都要讲几节。讲课的的证书几十节,但18年评职称时管用的只有一节课,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18年以前你的职称评定所有的课可以累计,那样通过率高,但是由于职称评定比较难,所以18年明确规定,只要有那三个条件,再通过答辩都可以评定。所以从那以后,我再想往高一节别的职称评定时就有了想法,我只讲管用的课,其他的示范观摩课我一律不再讲,除非实在抹不过去。不只我有这个想法,所有的老师也都跟我一样的想法。这也就是领导们所说的现在的老师积极性都不高了,组织活动都不愿意参加了,活动组织一次很费力。在这里给所有的老师洗白一下。不是老师不积极,而是每次公开课,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备课,磨课,为了完美,很是花费时间,但费事职称评定时却不管用,所以大家就都避而远之。 近两年,又增加了一个管用的课,那就是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这个是每年的五月份左右有一次。总是给广大教师带来了福音。但这个是你录好了视频上交,然后一级一级的专家评委进行评价。跟以往的讲课唯一不同的就是你要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能明白上级领导的苦苦用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这个没有问题,现在学校的的硬件都已经达标,学校也经常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所以操作没有问题,说到底还是要求课的质量。 今年我也参加了,因为要评高一级的职称,我必须给自己攒足条件。讲台对于我来说就是战场,所以我轻车熟路,准备了一节课请人 来录。录完课后去看剪辑结果,发现了一个跟我一样的老师,也参加了此项活动。在剪辑师那里,我看到了很惊讶的一幕。她跟前放了一张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写道:几秒到几秒不要,几秒到几秒不要…… 看到这里,我不禁问道:你在哪个学校?她说了一个学校,是一个乡镇学校。现在不管哪个学校,硬件都应该很达标,但是教师的软实力真的需要提高。因为离城里远,现在教书又杂事很多,潜下心来自己研究的机会和时间都很少,所以一些教学理念或者方式方法都稍显落后点。就差那么一点点,不是说优越感,可能学习的机会多些,稍微比乡下老师好了一点,当然,跟大一点的地方比,我们我就是乡下。很多专家和学者一直说,现在不存在乡下和城里了,互联网那么发达,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都有机会,就看你想不想学,你自己上不上进。当听到这些话时我就想起了郭德纲先生的一句话:遇到事情很多人劝我大度,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你劝我?在我们小地方,可能管理上不一样,我们能忙到一线,忙到教学上的时间少之又少。上级各种文件像雪片一样飞来,都要求高质量完成,学校的的各个部门连轴转还得加班加点赶不完,老师们肯定也不能闲着,很多都得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完成。每天真是心累,还有家庭,甚至都忙得顾不上。八九十年代,大家会说娶老婆时找个老师吧,安安稳稳的还能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都不要老师了:老师啰嗦,挣钱少还不顾家,净管别人孩子了,千万不敢找老师。单从娶媳妇的变化上都能看得出老师的地位有多尴尬。 我看见剪辑师傅对那位老师说:你这样剪下去,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不连贯,会影响你吧?那位老师说,没关系,主要看信息技术融合呢,你就这样剪了。
为了剪辑这节课我录了十几遍呢。
我不禁有些难过:信息技术考察的目的是在课上锦上添花而不是单为了它而评,这样去剪辑,估计获奖的希望又得落空了。
我那节课录了41分钟,原因是因为当时点击视频时出了点小问题,那块得剪掉。不敢想象录十几遍是什么概念。所以在这里也提醒下一年要录课的老师们:信息技术融合课主要评讲课,假如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上锦上添花,那肯定能获奖,千万不要单单为了信息技术而录课。另外,准备课一定要扎实,一次讲好,不能多次讲靠剪辑也不行。那样剪辑出来的视频会不流畅,很多专业的人员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反而效果不好。 这是今天早上看到那个老师剪辑想到的一些东西,写出来,也给自己一个警钟:不管身处何地,有多艰难,都要跟上时代,要多学习;不论做什么事情,明确目标后扎实准备好,要付出就要有收获,前提是付出方向要对。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