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做广告的都喜欢看广告,最近喜欢看各种APP的开屏广告,我发现,大多数开屏广告都很傲娇,它们并不想让我把广告内容看完开屏广告一般3-5秒钟,估计这是用户能忍耐的极限值但很多广告主完全没把这时间限制当回事,呈现的内容在3-5秒内正常人根本没法看完,更不要说激发用户行动了感觉是在用做电商详情页的思路做开屏广告有的我连广告主是谁都没看到就唰一下没了有的内容横排竖排加各种卖点罗列,没长几双慧眼还真是不行,我不得不截图保存下来细看才能看完它的内容有的开屏广告还在角落里放了一首诗,这种迷惑行为令人叹为观止有的一进来就有超级震撼的3D爆炸效果,劈里啪啦一阵晃,广告结束后我一脸懵,我刚才看到啥了?有的我刚看完标题,很感兴趣,想点进去唰一下又没了,等我关掉APP重新进入,又是另外一个广告了为了再次看到那个广告,我不断关闭开启APP,有时运气好能二刷,估计后台大数据对我的画像是个神经病我长年看书,阅读速度还行,而且能专心致志地看广告,这样的“超级受众”都来不及看完,对一个本来就讨厌广告的普通用户来说,广告信息的触达率可想而知当然也有不少优秀的开屏广告,一句简单的标题,再加一个简洁的跳转按钮,没有冗余的内容有的甚至一句话都没有,全凭产品形象吸引你点击详情页有的开屏广告和APP内容无缝衔接非常自然,比如抖音的TopView,开屏过渡进去直接是品牌的信息流内容那么开屏广告到底该怎么做?一、如果一句话讲不清楚你的诉求,就不要投开屏了虽然APP开屏广告有3-5秒钟,但事实上受众给一个广告的时间只有2秒,2秒大概是扫完一个标题的时间,因此标题那句话大概率决定了广告的生死,尤其是现在开屏有了跳过广告的按钮之后,甚至2秒的机会都没了要第一时间把人抓住,你至少得让人看明白,这是很浅显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不懂所以如果一句话讲不清诉求,就不要投开屏,投了也是白投当然你如果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字不用也能讲清,那是再好不过怎样判断是不是一句话讲清楚了诉求,把APP开屏广告位的信息量当作高速路上的户外高炮来处理开车的都知道视线不能离开前方2秒,开车时精神高度集中,惊鸿一瞥之下能让人记住的高炮,至少信息传达是及格的,那些在高速高炮上留一串电话的行为我是很难理解的你的品牌要升级了,产品要上新了,节点到了要大促了,一句话讲清楚,投放之前多找几个圈外普通人看看,测试下二、开屏广告流量巨大,但你接住了多少开屏广告是用户进入APP的必经之路,尤其那些国民级APP,CTR(点击率)再低也能有巨大的流量,流量来了,你如何接住?现在开屏承接流量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跳转到第三方应用,比如音乐APP开屏点击跳转到购物APP,直接引导完成购买,这种比较多因为购物APP的转化流程是最成熟的,如果用户对产品或服务感兴趣,也是最容易转化的二是跳转到品牌自己的官网或详情页,这种如果体验很顺滑还好,用户能沉浸式浏览品牌内容,不会被其他信息干扰但有的后台根本不支撑这种大流量转化能力,操作繁琐,时有卡顿,纯属浪费预算三是在同一个APP内完成从曝光到转化的闭环,如果本身就是购物APP,这种路径是很自然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容APP也开始发展电商,有的把开屏、信息流、品专当作一个整体去设计,品牌曝光之后,伪装成原生信息流内容的产品广告亮出,引导用户深入了解,完成转化,整个流程跟去公园遛弯顺便在摊位上买个东西一样流畅,未来也许是一种趋势三、把开屏当作健身房,主要是去秀肌肉的开屏是APP的脸面,开屏广告很贵,动则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预算,地位很不一般,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霸主也不为过,相当于传统纸媒时代的封面广告,或者户外广告的城市地标广告位能投开屏的一般是成熟的一线大牌,很少见到小品牌或新品牌投开屏这种动作,先不谈效果,投放本身就是一种象征,说明品牌就是有实力但地主家也没余粮,有实力并不代表可以瞎做麦克卢汉老师认为媒介即信息,媒介不仅是信息的载体,媒介就是信息的一部分你用什么样的媒介,就透露出你的品牌段位在哪里大品牌从来不会投互联网上的“电线杆广告”,就是那种花里胡哨、闪烁不停的电子牛皮癣有一段时间,国内的品牌特别喜欢去纽约时代广场的户外广告上露个脸,那地方能有几个受众可想而知,但投放动作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品牌广告,甚至还会有国内软文跟进,“XX品牌登陆美国时代广场”之类的所以很多品牌把开屏当作健身房,要推新品了,签了明星代言了,有新的营销动作了,投开屏往往是一个标配主要目的不是健身,而是去秀肌肉但前提是,你真的是个肌肉男作者:陈无用,微信公众号:陈无用(ID:wuyongzhiyong2022)本文由 @陈无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