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着冰雪季的到来,过去一个多月里国内的入境游呈爆发式增长,“Chinatravel”在TikTok、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台的热度更是迅速攀升。不过国内市场高度发达的移动支付,让不少习惯于使用实体货币和信用卡的外国游客颇有不适。为此,支付宝国际版(Alipay)又一次进行了灰度测试。在更新到支付宝的最新版本后,点击“我的”页面,然后在该页面右上角进入设置、点击版本切换,即可看到供切换的地区,在常规的标准版之外,已经出现了国际版(推荐非中国内地用户使用)。切换到国际版后,支付宝的首页可以说直接“改头换面”,此前底部导航栏的理财和视频两栏消失,第一屏除了如火如荼的集五福活动外,就只有中国旅游攻略、入境小贴士、中国城市指南等为入境游客准备的内容。视频和理财,无疑是支付宝试图从移动支付工具成长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抓手。此前,超强的工具属性让支付宝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用户“即用即走”的状态,以至于在一众超级App里,支付宝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最短。为了留住用户,理财和视频被“相中”,其中代表资产增值的理财击中了用户希望“以钱生钱”的痛点,而作为内容化代表的视频,则可以满足用户休闲娱乐的需求。遗憾的是,支付宝在过去十余年间建立的用户心智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在绝大多数用户的认知里,其依旧是移动支付工具、而不是消磨时间的产品,并且大多数消费者没能富裕到隔三差五就可以买理财的程度。因此支付宝App里的理财和视频就变成了用户的“干扰项”,这也是为什么更纯净的国际版会更受欢迎。实际上不仅仅是支付宝,QQ国际版、微博国际版、哔哩哔哩国际版等等一众国产App的国际版之所以被不少用户青睐,靠的就是更纯粹的用户体验,即没有创作推广、会员购、服务号、打榜、短视频等臃肿的功能,也没有无孔不入的广告。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厂商要区别对待国内和海外用户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崇洋媚外,或者说Google Play、App Store的审核更严格,加了各种广告以及权限的App难以通过审核?当然不是,这背后其实就是价格歧视。国内的App为什么要加入越来越多的功能、添加更多的广告,当然都是为了挣钱。准确来说,App功能逐渐臃肿是为了吸引用户留存,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张,App面对的受众属性也会开始分层,只有更加丰富的功能才可以做到面面俱到。而吸引用户留存则是为了更好地卖广告,毕竟广告是目前全球互联网行业最为常规的流量变现方式。客户投放广告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由此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品牌或产品,从而打开市场。一款App想要赢得广告主的青睐,就需要靠用户规模、日活跃用户数量,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是广告主的投放对象。举个例子,如果是一家国内的零食品牌,显然就没有必要投放广告给海外用户,毕竟这无异于是问道于盲。既然没有需求,就算这家公司知道自己投放广告的App有国际版,否则肯定是不会花预算去国际版上投放广告。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所以App开发商也就没必要在国际版上也加入广告和非必要功能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国内商家有出海的需求、希望开拓海外市场,它们打广告时通常也不会将国内App的国际版考虑在内,而是更倾向于直接在海外知名App上打广告。以Meta为例,在它的财报中显示,2023年来自中国的公司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投放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广告,成为其广告业务复苏的重要推手。因此国际版更类似于一款App最早期的模样,这一时期App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用户。因此为了收获用户的青睐,厂商们会不惜花钱来换市场,上线广告等伤害用户体验的举措更是想也不要想,只有到了需要商业化的阶段,广告及其他繁琐的功能才会纷至沓来。这一点国内与海外厂商都一样,如今TikTok、Snap、Instagram、Facebook上同样是广告满天飞。由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App的国际版现阶段根本就不是厂商的核心利益所在,比起挣钱,国际版更像是一个门面,是厂商用于宣传自己如何国际化的一块招牌。如果作为一个宣传工具,国际版反而即不纯净、还有广告,显然就说不过去了。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