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了不起的中国智造#工业软件的需求和资源的错配,确实让中国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这些“恨”工业软件“不争”的背后,潜藏的是中国的工业数字化的重重危机:由于过去很长时间,中国的信息产业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应用产品的开发上,而这些应用产品严重依赖基础性的计算机软硬件(工业软件就很典型)一旦有一天,这些基础架构被国外企业抽走,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就都成了空中楼阁,甚至很可能发生大范围坍塌道理全都懂,目标很清晰,可为什么就是过(做)不(不)好(出)这(工)一(业)生(软件)?Emmm……不如把购买国外软件的钱,拿过来投入到中国的工业基础软件技术开发中去吧?我们来试算一下,如果每年我国把额外增加的1000亿美元购买国外产品的资金,投入到中国的基础技术软件开发中,可以每人以20万美元的年薪聘用50万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那么,各种基础技术(包括工业软件)迟早都能研发出来吧?一项技术如果发展慢,无外乎有三方面的原因:要么核心技术无法攻克;要么缺资本、缺市场,比如瓦特蒸汽机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然而蒸汽机的研制需要巨资,巨资的投入又需要超级大市场的盈利前景;再要么就是无利可图其实在软件行业中,工业软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却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被称为“工业领域的皇冠”,其中高端软件更是“皇冠”上的“明珠”,重要度不言而喻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工业制造”为何一直难以涅槃成为“工业智造”?一、“外国的月亮”究竟哪里圆?简单地说,就一个字:钱基础技术的发展需要大资金和大市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获取基础技术发展所需的资金和市场都不容易先看一组数据:2020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约为4332亿美元,同期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仅占全球份额的7%左右,约为1974亿元即使这样,还是得益于从2019年开始,我国工业软件以16%左右的增速高速增长的结果工业软件技术上的“先天不足”,使得我国近几年95%以上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依然依赖进口而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工业革命靠的是大市场:非洲的奴隶卖到美洲,在美洲种植棉花,再把棉花拿回英国纺织,然后把产品销往全世界美国制造业的兴起,同南北战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那场惨烈的南北战争,美国很难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型所以对中国来说,能不能保障基础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和资金,这是一个关乎国运的问题所以换句话说,举国体制和市场化的有机结合,可能是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快速发展的巨大突破口国家投入+大市场培育,将弥补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的两大痛点:工业软件领域长期投入过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如开头提到的情况,长期以来,国外优秀的基础技术产品占领中国市场,使得中国自身的基础技术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工业行业“野蛮生长”和工业企业“原始积累”阶段,很多企业更愿意直接使用低价的国外工业软件,对自身原创性研发软件的投入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工业领域的“重硬轻软”现象个人认为,中国长期以来工业软件基础技术发展不利,很大原因是重硬件、轻软件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很多从业人员(也包括我自己),过去由于国外的软件花钱就能买到,国内就没有动力去做原创的研究随手举几个例子:现在很多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会主会场和大部分专业会议的主题都是应用为主;媒体对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报道,多关注于应用场景、应用型产品;科技项目以应用型项目为主,地方政府的科技政策以应用为主,甚至风投的方向还是以应用型为主,等等等等事实上,工业软件本质上是工业品而不是普通的应用软件,它是工业流各类程和技术的程序化封装,需要长期工业流程和庞大的技术数据作为“骨骼”长期“重硬轻软”必然会导致“缺钙”,这需要工业软件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二、我国工业软件“弯道超车”的可能加速点从以前爱迪生的试错法,到层层建模,层层仿真的虚拟建模,中国的工业软件在快速发展工业软件是什么?一个普遍的理解是,它是工业流程和技术的程序化封装,需要长期工业流程和庞大的技术数据作为”骨骼“,本质上它是工业品对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建设而言,创新工业软件,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是重点补强环节再往前走一步,可以实现工业软件弯道超车的加速点则在于其中的核心技术,比如工业仿真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工业仿真技术工业仿真技术,也是智能制造技术链的根基所在因为工业仿真技术的核心场景,同时也是制造产业升级改造的核心需求,比如生产线布局设计优化、生产效率提升、缩短施工周期和降低投资成本等等,这样一个供需匹配,直接把工业仿真技术拉到了重要位置工业仿真技术,顾名思义,实际上是对实体工业的一种虚拟,它可以把实体工业中的各个板块转化成数据,并且整合到一个虚拟的体系中去,在这个体系中模拟实现工业作业中的每一项工作和流程,并与之实现各种交互在某种程度上,就很像工业系统中的元宇宙对于我国工业仿真软件市场而言,要想持续有力地发展,必须解决产品技术和产品应用两大短板一方面,国内工业仿真与设计软件的核心算法产业化能力较国外相比,显得稍微弱势,比如国外拥有CAE有限原算法和CAD核心几何内核算法,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购买国外几何内核算法的知识产权,进行二次开发另一方面,由于仿真技术产品的应用具有两极分化、差距极大,只能将仿真技术作为验证手段,不具备仿真材料数据库还记得前面说过,工业软件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材料数据库,而材料数据库的缺失,不仅限制了产品应用,更限制了长期的人才培养数字孪生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一种强劲的挤出效应,这种冲击波带来的就是对机器人的刚性需求”人机协同““人机共融”成为未来数字”梦工厂“发展的增长点,同时是机器人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机器人与人的感知过程、思维方式和决策方法会紧密耦,而数字孪生的关键在于和物理生命体的“共生”,数字孪生体和物理实体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也成为未来构建智能制造体系的核心技术三、虚实共生:未来“数字世界”图景中国工业软件发展,从工业软件历史进程来看,以前是专家系统、智能学习,原创都来源于美国,到第三代人工智能是类脑智能,在中国很有可能实现实际上,中国制造业早在10年前就开始图谋弯道超车了比如美的十年之前在精益化的基础上做自动化,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做信息化,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围绕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重构制造产业链条目前美的在国内34家工厂实现了工业仿真应用,并绘制了一幅“美的图景”:自动化工厂改造美的通过对人员-设备-机器人1:1规划、验证,构建了多维度工业仿真链条,这种仿真模拟可以让工人、机器人和设备在一个1:1的”工业元宇宙“中进行生产为了实现这样1:1的布局规划和验证,美的采用MIoT.VC仿真软件进行3D工厂布局和整体规划,不断滚动进行仿真规划设计、评估验证、设计更改,并充分考虑产品换型、柔性制造,完成了上百种产线及物流布局方案的仿真模拟阀体自制自动化项目在阀体自制自动化项目中,美的通过工业仿真技术对机器人姿态、轨迹可达性、多机器人协作逻辑和机器人布局等进行全面分析,使占地面积最小的同时满足机器人姿态的合理性,将四个抓取工位通过机器人布局优化和可达性分析,减少2个机器人、节省成本40多万、单产线产能提升8%不仅如此,在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数字创新等诸多领域,都会有全新的数字生态在美的的“数字美的2025”中,除了给B端客户描绘了一幅业务数字化转型的【产业数字化】图景之外,还兼顾了C端用户的【家庭数字化】需求在未来的家庭中,数字孪生体也被“画”了进来届时,人工智能会是以一个实体“管家”的形象出现,这个“管家”叫做“WISHUG”,美的新推出的一款家庭服务机器人它能够为用户管理包括水、空气、健康、能耗、食材等在内的生活所需,从能够实现自动缴费等功能的数字孪生体,拓展成一个更加聪明的数字大脑,将现实与虚拟的相结合,实现一个真实的“元宇宙”世界以前说“国家强,所以软件强”,看来现在要说,软件强,所以国家才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英国工业革命,由国家出面支持大航海,女王给东印度公司经营特许权美国的DARPA项目、NASA机构都是国家投入,对美国的科技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工业软件实际上就是人和计算机在一个平台上对话,我们中国需要自身练好内功,把基础技术扎扎实实地提升一个层次,才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大概如此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