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调侃着一段话:“如果有来生,不做你的红颜,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爱人,不做你的任何人,就做你的手机。那样的话,你会每天把我捧在你的手里,把我贴在你的脸上,把我放在你的唇边,我知道你的一切,了解你的所有。如果有一天,你匆忙间把我忘在哪里,你会着急地四处寻找,不是我黏着你,而是你离不开我。”读到这段话,不禁哑然失笑,这虽是一个段子,却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现代社会,人们对手机的依赖。10年前,我再一次搬家,爱人对我说,现在有事情都是打手机,家里的固定电话已成为一种摆设,是不是到电信局办个停机销号手续?说心里话, 报停这部使用了20多年的固定电话,我还真有诸多不舍。不过,最终还是报停了家里的座机电话。对电话的印象,最初是从小时候的广场电影里看到的,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才在父亲的单位上看到一部和电影里一模一样的黑色手摇电话机。好奇心驱使我一直想打个电话,但又不晓得往哪儿打而未能如愿。那时候,打长途电话要到邮电局,先填条子交给话务员,等到话务员把电话接通了,叫你到几号“接听室”里,与你要联系的人通电话。等接通电话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运气好的时候可能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接通电话了,运气不好的时候,要在邮电局里等上好长时间。参加工作以后,我在乡教办看到了转盘式的电话机,使用时,把手指放入数字对应的孔里,顺时针旋转到底,全部拨完,电话就拨出去了,但还是通过人工接转接的。当时是4位数的电话号码。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话号码升级成了5位,后来又升级到了7位,电话机的样式也有了改变,变成了手摁式,方便、实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电话的初装费要三四千元,有些单位已经安装了电话,而能装得起电话的家庭是凤毛麟角,如果哪家安装了电话机,在亲朋好友间也算得上是一条新闻了。老家同村的表叔率先安装了一台座机电话,我激动地跑去参观,记下了电话号码,碰到家里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就到爱人的单位打电话请表叔转告母亲。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传呼机,也叫“BP”机,爱人兴致勃勃地买了一个。刚流行时,他觉得那传呼机太方便了,可是后来他说,接到了传呼,得四处去找电话回复对方,有时在周围根本找不到电话,增添了许多麻烦。1996年,我到云南师范大学脱产进修两年,那时,师大的每一幢宿舍值班室有两部座机电话,但人很挤,费用也高,所以我打电话都会到公用电话亭。当时我的孩子刚刚满一岁,学习之余都是对孩子无尽的思念和牵挂。由于家里没有电话,我大多都是写信回家,每星期只给家人打一次电话,我都是提前和他们约好在有电话的亲戚家等我,还要选择电话费为半价的夜间22:00以后这个时段去打。冬天的夜晚,寒风呼啸,冻得直打哆嗦,电话打通了,可是电话那头的孩子经常睡着了,于是,流着眼泪回到宿舍,一夜无眠。直到1997年,爱人购买了一个大哥大,我联系家人才方便了一些。虽然大哥大很笨,像“砖块”一样,可是拿着那种无线通讯电话可神气了。1998年,家里终于安装了一部电话机,已经是按键的了。然而因为亲戚朋友家电话安装得少,可以打的人还是有限,有什么事,多数时候还得亲自见面说,远处的朋友依然只能写信联系。只有短短的几年工夫,电话机的初装费一降再降,很多亲戚朋友家都装上了程控电话,打电话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后来,通讯工具的品种不断增加, 2000年左右,市场上出现了具有“无线市话”之称的小灵通,我好奇地买了一个,虽然小灵通只能在城里使用,信号也不太好,可是已经比原来方便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话、手机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特别是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手机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从黑白屏到彩屏,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样式有翻盖的、平板的、滑盖的、触屏的,外观式样也越来越精致,不仅可以看天气预报、发信息、导航、了解国内外大事,还有QQ、微信、支付宝、投资理财等功能,让我们不带钱包也能走遍天下。真的是一机在手,天下任意走。有一天我收拾家里,看到抽屉里摆着各类淘汰手机十多个,真有些琳酿满目的感觉了。我和爱人说,这些手机都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要把它们都珍藏起来,爱人连连说好。近20年来,通讯设施越来越发达,手机从2G、3G,发展到4G,现在马上就要进入5G时代了。通讯工具的变化,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来往和沟通越来越方便,整个地球,仿佛真的成了地球村。电话的变迁是我们老百姓生活发生巨大飞跃的一个缩影,见证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也见证着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辉煌历程。来源:大理日报原标题:电话的变迁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如尘审核:字丹瑶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