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被判角色形象擅用软件(原告角色互动自然人软件)「自然人案例」

来源:工人日报软件擅用自然人形象设AI角色被判侵权本报讯(记者卢越)今年是民法典施行的第二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日前评选出9个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
在“AI陪伴”软件侵害人格权案中,人工智能软件擅用自然人形象创设虚拟人物,被判构成侵权
该案被告运营某款智能手机记账软件,在该软件中,用户可以自行创设或添加“AI陪伴者”,设定“AI陪伴者”的名称、头像、与用户的关系、相互称谓等,并通过系统功能设置“AI陪伴者”与用户的互动内容,系统称之为“调教”
原告何某系公众人物,在原告未同意的情况下,该软件中出现了以原告姓名、肖像为标识的“AI陪伴者”
同时,被告通过算法应用,将该角色开放给众多用户,允许用户上传大量原告的“表情包”,制作图文互动内容从而实现“调教”该“AI陪伴者”的功能
北京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软件中,用户使用原告的姓名、肖像创设虚拟人物,制作互动素材,将原告的姓名、肖像、人格特点等综合而成的整体形象投射到AI角色上,该AI角色形成了原告的虚拟形象,被告的行为属于对包含了原告肖像、姓名的整体人格形象的使用
同时,用户可以与该AI角色设定身份关系、设定任意相互称谓、通过制作素材“调教”角色,从而形成与原告真实互动的体验,被告对于案件的上述功能设置还涉及自然人的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
自然人被判角色形象擅用软件(原告角色互动自然人软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