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矿床雪山金属故事钨钼(矿床砂金工作成矿申扎)「西藏钨矿」

甲岗雪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据不完全资料考证,应该是藏北(冈底斯山脉以北)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内生金属矿床,本人及所带领的项目组是本矿床的第一发现者
尽管当时(2000-2002年)在藏北其他地区,例如,斑公湖带上已有几个铜金等矿点矿化点,包括后来被勘查证明是超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的铁格隆南、波龙、多不杂等
由于矿床所在的甲岗雪山是西藏神山,矿区海拔高度5200-5800米,生态环境脆弱,虽然规模已达中型,且经后来工作,发现还含有铋、铷、铌、钽等可供综合利用,开采开发条件较好(矿体出露地表,距县城直线距离仅2km,配套水电充沛),但到目前为止未开发
尽管如此,在矿床找矿勘查中的艰苦经历和轶事故事,现在回忆起来,虽有些后怕,但仍然津津有味
一、甲岗雪山和申扎县城甲岗雪山(照片1),原称甲岗,位于西藏申扎县城西南部,主峰海拔6444米,距县城直线距离约10公里,隔格仁错(一个湖)与县城相望,6200米以上常年积雪(正因为如此,后来发现矿后,我就将它定名为甲岗雪山)
山脊陡峭、挺拔绵延,峰峦叠嶂,云遮雾罩
每当晴好之日,太阳照在雪山上,光芒四射,尤为壮观,有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因此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山
申扎县城就在雪山脚下,据说是一个当地人加外地人总数不过2000的小县城,多是藏族老乡,此外有一些来高原采砂金的老板和民工,四川、青海人居多
唯一的一条泥巴街近南北向贯穿县城,从南走到北也就十几分钟
两边散落着县城的相关机构和简易民居,有几家四川人开的小吃店、理发店和台球屋(供外来人娱乐的)
与藏北其他几个县城(班戈、尼玛、措勤等)不同的是,该县城有电
因为在格仁错上游有一个浙江省援建的水电站,电用不完,因此,浙江还给县城内的居民每家购买了一台电视机
我们第一次到该县城,已是半夜12点多,就是在远处看到了街上的路灯,才少走了不少弯路
照片1 美丽而神奇的甲岗雪山(本图片来自网络)二、初上高原和首年工作(一)任务由来1999年底,新组建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
本人所在单位奉命考虑在西藏地区申报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当时申报的两个项目均获得批准
一个在班公湖带,以砂金调查为主;另一个就是本人申报的,在冈底斯带,也是以金矿资源为主的调查评价项目——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带中段以金为主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二者均在藏北艰苦地区
当时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分艰难
在此之前,本人未到过西藏,手头可利用的资料非常有限,除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章或专著外,最重要就是青藏高原1:150万区域地质图、1:50万化探图以及此前掌握的一些藏北地区砂金矿床资料
报告提交时间又很急,来不及到处收集,事实上,也没有多少资料可以收集
就这样,主要依靠对现有资料的阅读分析,结合在其他地区开展工作的认识和经验积累,其中主要是在西南三江地区开展科研工作时提出的“地质构造环境成矿专属性”认识(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滇西北富碱岩体与金矿成矿》一书)等,粗粗地提出了项目主要目标任务,选定了若干个重点地区,开展了工作部署
其中,甲岗雪山地区是重点部署工作的三个地区之一(另两个分别在东部的嘉黎地区,当时,据说河南省区调队在该区发现了很好的找矿线索,和中部的班戈-纳木错地区)
选定该区的主要依据,一是在1:50万化探图上有个多元素组合异常的小圈圈,二是根据1:150万区域地质图及我们自己开展的遥感解译图,对成矿地质环境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条件相对有利,有成矿的可能性;三是该区露头良好
主要安排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用于解剖区域1:50万化探异常,路线地质调查用于概略填制甲岗雪山一带的地质图,和若干地质地球化学剖面用于查证异常等工作
后来的事实表明,在这种空白地区找矿,地质理论分析是前提,化探成果是依托,扎实的野外调查是基础的普通方法组合是最有效和可靠的
记得当时的工作中,我们首次使用了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可能也是国内首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开展地质调查工作)
那时这个软件才是4.0版,现在都发展到17.0版了
到现在我都还认为,这个地理信息系统是最适合在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过程中使用的软件之一
它体积小、运行速度快;界面直观,菜单简单,操作简便,很容易上手
几乎不用专门培训,一看就会;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的常用功能都有,更具有别的软件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不过用它做出的图不太适合中国规范,也没有MapGIS做出图的好看,但更符合地理+信息的内涵与真谛
(二)高原工作2000年是项目第一年开展野外工作
这一年的野外工作基本上就是在工作区范围内,以选定的地区为重点,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满地跑
那时候的困难真是一言难尽
首先是交通
项目组共8个人,由两个单位人员组成,开了3台车(2辆黄吉普,1辆东风),一切后勤保障物资、材料(吃——米面干菜,油盐酱醋;喝——主要是矿泉水;住用——睡袋与帐蓬、军用大衣、工作用具等;安全保障——大木板、手枪一支、子弹若干发、铁锹、绳索、对讲机、救援工具等)全部随车带
进山第一天从拉萨经当雄、那曲(即北线)赶往第一站班戈县的路上,东风车就爆了胎
自己带的工具连轮胎都卸不下来,在原地苦等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等到了一队从西边过来的架设电线的车队,求他们帮忙后才解决问题
在此后的工作中,风雪冰雹、风沙浓雾、陷车坏车的情况经常碰到,反正一次又一次地都泰然处置、有惊无险,平安地渡过了
二是加油
大车上有两个油筒,进山时加满了油,但很快便用得差不多了
从班戈县到纳木错边的德庆乡,需要再次加满油(70号汽油),但县里唯一的加油站就是不给你加,说需要县长开条才行
后来不得不拿着调查证找县长,县长了解情况后,写了一张纸条,全是藏文,一个字不认识
但到加油站好使
项目在申扎县工作时间较长,开始两次,加油站还给加了,第三次就不行了
项目不得不发挥特长,派后勤人员,天天到加油站为他们打扫卫生、套近乎,用行动感动了他们
事实表明,这一招管用,此后两年,项目组在这个加油站加油,就是在油紧张的时候,都没遇到什么问题,并且还优先安排
三是通信
那时,整个藏北地区均无移动信号,县城里的固定电话也仅有几部,电话号码还是两位数
我们带了一个800km的无线电台以作通信用
但这个电台的天线很长,需要架得较高才能通信
进山之后,因为跑面,住无定所,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架设,所以也一直没有联络过
直到一个月后在申扎县城的一个小招待所住下,借用其围墙安装天线,才试着通过呼叫预先设置的“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是黄河”的暗号,与单位联系上
单位也很着急,说是这个项目组是不是失踪了,要是现在,可能早就部署救援了
四是日常生活
讲两个故事
(一)吃牛羊毛拌面
项目组野外工作时间3个月,进山工作时间一般两个多月,几乎天天都是高压锅闷干菜加辣椒酱伴饭,喝6-7成开的水(申扎县城海拔4996米)
进山的第一天晚上吃的是一顿牛羊毛拌面
那天我们10点出发,从班戈县城沿地形图上标出的一条极其崎岖的山路赶到纳大错边一个叫德庆的藏族乡,已是晚上11点了
总共30多公里的路,走了整整一天
经打听,乡里有一小学有两间泥巴房说是可住,于是去了,但这里已经被比我们先到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的一个项目组占了
项目负责人了解到我们的情况,主动找乡领导,帮我们联系到乡里的一个会议室住
这个会议室也是泥巴房子,很小,两边靠墙放了5个长椅,上面铺了毯子,中间是一个类似茶几的长矮桌
桌椅和毯子都是藏式的,整个屋里黑乎乎的,牛羊味、酥油味十足
我们一共8个人,房里只能住5个,因此我带着另外两个睡到我们的大车上
安顿后,从车上搬下发电机发上电,连上白炽灯,埋锅造饭,一天都没吃了,大家饿得不行
听老乡说,村里有个水井,我们从井里打出水来,煮了一大锅面条,伴着自带的咸菜、辣酱,吃得很香,也吃着不少,锅里还剩了一些
碗筷等也没顾上收,就睡了,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往锅里一看,我的天,原来昨天晚上我们吃的不仅是面条,还有牛羊毛,黑的、白的、棕的,啥颜色都有——一顿实实在在的牛羊毛拌面
原来村子里的那个水井主要是用来给村民们的牛羊饮水的,水里面乱七八糟地漂着很多牛羊毛
晚上在不太亮的白炽灯下,根本看不见
算了吧,反正吃也吃了,也是一次很难得的经历
以后不能从那打水吃了,只得开着车,拿着水桶,到村边的一条小河里打水
(二)泡高原温泉
在野外工作期间,基本上想不起来要洗澡,既没地方洗,也不敢随便洗,怕感冒
好在高原地区污染小、温度低、空气干净,一个月不洗澡,也不觉得有多难受
后来(应该是进山一个半月后),到崩纳藏布砂金矿考察时,发现那里有一池(面积大概有十几平方米)温泉,常年水温39度,矿山工人干完活,都在那里洗澡
我们也顾不得许多,第一次在那里的高原烈日和强烈紫外线照射下,痛痛快快地泡了一把
两天之后,泡过澡的同志从脖子和胳膊开始,几乎掉了一层皮
此后两年,每年出野外,都要专程驱车2个小时(该砂金矿距离申扎县城90公里)去那里泡上两次高原温泉,当然也会脱两层皮
实际上,申扎县城附近,也就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甲岗雪山脚下,也有一处温泉,但温度很高,有100多度,附近还挖了一坑,做成水泥池子
据说当年修电站的人就在这里洗澡
但其早上很早放一池水,要到晚上9-10点才能洗,否则太热
所以我们住在“城”里,没到那里去洗过
水电站就建在其附近不远
生活虽苦,但乐在其中
(三)初步成果甲岗雪山地区的化探测量是优先安排的工作,由参与项目的另一单位派专人开展
到我们野外工作快结束时,化探样品测试成果大多出来了,很快形成了一张图,其中圈出了多个金和其他多元素的(组合)异常
分析图件,由于项目目标是开展金矿调查评价,当时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个地形图上名叫“嘎日阿统的”的金异常上,并很快开展了异常检查,施工了两个探槽
记得有两个样品有1点几克/吨的矿化
这是项目工作首年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此地后来确定为第二年要开展工作的重点
对其他异常没有关注
其他的成果包括:(1)认真考察了工作区内崩纳藏布、下吴弄巴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并在矿山支持下,对其可能的砂金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其上游地质条件,形成了寻找矿原生金矿的调研路线,但没有什么发现;(2)通过概略填图,对甲岗雪山,特别是化探地区的地质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3)对其他地区感兴趣的点和找矿线索进行了实地考察,优选了2处,拟作为下一步继续工作的对象
三、扎根申扎与重要发现通过第一年的工作,第二年目标就相对集中了,其中甲岗雪山是重中之重,同时围绕几个砂金矿床,继续展开其源区的调研
其他几个有点线索的地点虽然有兴趣,但由于工作时间有限,实际没顾得上
(一)首闯进山新路线2000年底,记得在家看电视,偶然听到中央电视台有一条简短的新闻报道,说是自南部日客则,过雅鲁藏布江,翻过冈底斯山,进入藏北的公路基本打通,一天就能到申扎
因此,第二年到拉萨后,我们项目组决定从南边直接进入申扎(即南线)
那时过江仍是轮渡,但我们开始没有找到渡口,竟然跑到日喀则对面的谢通门县去了
刚好听说那里有一个叫洞嘎的角砾岩型小金矿,还顺便到那里去看了看
后在本区找到的雄村大型斑岩型金矿实际就在洞嘎金矿背靠的山上
后来回想起来,要是在那里多呆上几天,说不定那个矿我们也会发现(有点吹牛了)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区范围都在冈底斯山北坡,不涉及冈底斯山主脊以南,所以当时也没有格外关心
在那里一问,原来渡口在上边的南木林县对面
后又返回到日喀则,到南木林对面过轮渡去了
看到已有几个过江大桥的桥墩立起来了,心想,距离开车过桥的时间应该不远了
这确实是一条刚刚修的路,一般地方勉强可以通过,碰到沟谷,没有桥,必须得费劲去绕,很难走
翻过山顶,就是缓缓下坡,由于几乎没有车走过,实际上没有路
到申扎县城要通过多处无水的湿地,很容易陷车(我们的车就陷过两次)
费尽艰辛,总算是到达了申扎县城
说实在话,当时我们选择这条路线进山,是冒着一定风险的
到县城后,一切日常生活与工作与去年几乎一样,连住的地方都一样
不同的,一是配置了一部卫星电话,及时与单位进行了联系;二是所带的吃住用等方面的东西进行了适当优化;三是县城里竟然能够买到时间在半个月以上的白菜
三是头年带的手枪换成了一支步枪
安顿下来后,及时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重要发现与工作调整嘎日阿统的附近当然要先去
对探槽及附近进行调查,发现该点虽有构造破碎,但规模很小,地表延伸不清,与金矿密切相关的硅化蚀变也不强,地表未发现金属矿物,偶而可见岩石表皮有些褐铁矿化
对其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不好判断,但相关工作部署了,该做的还是要做
在嘎日阿统的开展工作同时,结合检查情况,认真分析了化探成果,认为不能把宝都压在这一个点上,化探圈定的其他异常不能忽略,应该也必须进行查证
这样,临时决定将主要工作精力投入到其他异常的查证上去了,并选定了一个相对好的钨锡铜钼等多元素异常作为重点
由于异常范围较大,加上区内山高沟深,而且每条沟近乎平行,并切穿异常,沟两侧露头较好,几乎是天然的调查剖面
因此,决定一条沟一条沟地跑
记得第一条沟跑得最深,见到了甲岗雪山峰顶延下来的冰川,在没有携带任何氧气装备的情况下,上到了海拔6200米,再无法攀登,在沟边的一个大石头上用地质锤刻上坐标,油漆写上,等到此一游就回来了
当跑到第3条沟时,沟里发现了几块当时以为是含电气石的花岗岩和石英脉转石
回来认真一看,才确定是黑钨矿
于是,第二天,带着一个在县城开饭店的四川老板(姓戴)又进去了到转石处,我对戴老板说,你到沟南侧的山坡上给我跑一遍,注意找这样的石头,如果发现了,就告诉我们
没想到这个戴老板,年纪不小,但劲头十足,拿起锤子样袋就上去了
上到半山腰,大概5400米左右(沟底5100米),就顺着等高线走(我们在沟里走),很快就发现了让他找的石头,并对我们说敲不动
这样,我们也不得不爬上去(山坡很陡,海拔又高,我们实在是不想上)
(这个戴老板是从新疆过来的,原来在新疆为矿山承包过探槽
我们到申扎后,有时下山晚,就到他那里吃饭
人很客气,经常问我们找到矿没有,后来才知道,他是想承包我们的探矿工程
你别说,他这一目的还真达到了
我们当年,包括后来(2002-2004年)在这里开展普查的探槽和坑道工程都是他承包的
但可能没挣几个钱,因为他的工程队里有一位老兄就是2002年在这里挖槽子,因感冒得肺水肿,进而是脑水肿,没来得及送出去就走了
内地同志在高原地区工作就怕感冒,得了感冒如果不在一两天内控制住,极易引发肺水肿,很快演化为脑水肿
那个时候交通条件又不好,一时送不出来,就很危险
记得那位民工去世那天早上,大概是6点左右(相当于内地早上3点左右),我们都还在睡觉,戴老板急匆匆地去我们那里敲我们宿舍门,说是前两天感冒的那个人快不行了(当时他也是从我们这里拿的感冒药吃的,县城虽然有一个小医院,但那里没什么药),让我们安排车送他到日喀则去看病
我们答应了,立即起床,安排好车,准备热点稀饭吃着就走
但稀饭还没吃完,戴老板又来了,说是不行了,前后也就一个小时不到
十分遗憾
虽然现在交通、通讯条件好了,这一点是仍然是要高度重视的)

上去一看,眼前一亮,宽约2米左右的石英脉和围岩的花岗岩露头里,黑钨矿、辉钼矿晶体粗大(照片2),十分明显且耀眼
宽大的石英脉(照片3)产出于花岗岩体中,其中的黑钨矿自形程度高,呈长柱晶簇状,辉钼矿呈菊花状集合体;花岗岩里以辉钼矿为主,稠密或稀疏浸染状细脉浸染状产出者均发育
周围一望,石英脉具有一定规模
再往前一走,几条近平行的脉体依次出现,虽然多处被山坡上滑下来的坡积物盖住,但总体产状可见且稳定
这时,我心里知道,一个新的钨钼矿床可能被发现了
照片2照片3随后,我们的工作部署不得不做出重大调整
在先后跑了其他几条沟,并对首次发现矿脉的山坡,翻过山脊到另一侧系统跑了一遍
为了了解整个矿化区的全貌,还特意花了一整天时,沿着对面极陡峭的山脊爬上去,察看了其整体情况
远远望去,对面山坡上矿化的岩体区域总体呈黄褐色,与其侵入的深褐色地层岩石之间有明显的界线(照片4)
照片4 黄色示岩体界线,红色示矿化界线
仔细观察可看已施工的探槽此后,我们将原先部署到嘎日阿统的的探槽工程,除已经施工的1条外,全部转到了这里
因为是调查评价项目,总共也没多少槽探工程
在探槽施工的间隙,跑了跑崩纳藏布和下吴弄巴砂金矿上游地区,原先规划的其他点也就没有再去了
在2001年的工作中,在申扎县住了大概两个月,从南木林回来后,在冈底斯山的南坡,顺便调研了厅宫、冲江等几个铜矿点,它们都不在工作区内,主要是想长长见识,然后就结束年度野外工作,班师回朝了
(三)危险故事本年度工作总体比较顺利,但也发生了两次比较危险的事
一次是工作中期单位领导要到项目组检查,但又不想到野外现场(主要是野外没地方住),我们只得带着一些材料下山去拉萨
头天晚上冈底斯山下大雪,但我还是带两名成员按计划开着一辆车去了
离开申扎县城不久,路上追上了从崩纳藏布开出来的另一辆车,跟在他后面行驶
刚开始还好,所谓的路上积雪不多,但走着走着,雪就厚了起来,前面的路基本看不见了,更坏的是,前面那辆车根本就不是去拉萨的,走了一会,转到另外一个方向去了
这下麻烦了,本来路就不熟悉,还指望着他们给带出去,但现在只能靠能自己了
莽莽高原,皑皑白雪,一路上对着地形图,边走边看,凭着感觉和来时的记忆,摸索着前进,好像也没有怎么迷路,糊里糊涂地就翻过了冈底斯山,到山那边就好了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的
第二次是完成甲岗雪山的工作,还是在返回日喀则的路上
这次不是下雪,而是泥石流
当天天气很好,三辆车,一辆北京吉普前面开路,中间东风拉着家当和样品跟进,后面一辆猎豹断后
很顺利翻过冈底斯山脊,时间大概是下午2点左右,海拔高度大概5300米左右
来到一条河边沿陡崖中部修建设的路上,在经过一个大约20米长填沟而成的路段时,看到路面填了新鲜的土石,上面还放了几块石头
前面的吉普一加速轻松而过,中间的东风感觉也问题不大,直接驶上了路面,没想到还不到中间,车的后半部就陷进了新填的泥土中,连轮子都看不见了
大家下车一看,原来这个地方头两天下大雨将沟内原来的填土冲走了,新鲜填土是时从崖顶沟口下来的泥石流,沟口还在不停地往下流水
这下麻烦大了,要挖车
几个人七手八脚,将车上的铁锹和大木板拿下来,就开始挖
没想到一边挖,车轮却一边往下陷,整了一个小时,又饿又累,没有任何进展,这猴年马月能把它整出来?于是决定让前面的吉普赶紧往前开,找矿有人的地方,招呼一些人过来帮忙
将近3个小时之后,他们还真的找来大约30个人,全是藏族妇女和小孩,都拿着工具,来了之后,也不说话,就直接干起活来,好像原来都干过似的
还是人多力量大,毕竟又是当地人,一个小时功夫,后车轮外侧的近一半露出来了,似乎看到了希望
项目组的一位同事拿着摄像机给他们录像,我就在一旁“指挥”(说是指挥,估计他们也听不懂)
就在这时,我好像听见沟口的崖顶部传来轰隆隆的声音,直觉告诉我,可能又是一股泥石流要滚下来,急忙招呼大家赶快跑,挖车的老乡们一脸茫然,但也都拿着工具,避让到一边去了
一分钟不到,果然又是一股泥石流,从沟口奔驰而下,直接砸在刚挖出来的路上,把露出来的一半车轮又埋了进去
好在这股泥石流体积不大,否则会将整个车推到下面的河里去,后果不甚设想
挖车的老乡看到,也是一脸的无奈
没办法,老乡们很快又走到车边继续挖
这时天渐渐黑了下来,随身带的应急灯全用上了
很快两个小时过去,大半个车轮又露了出来,我决定前面吉普车拉,东风车发动,开足马力,30个人在两侧和后面推,前面路垫上木板,看看能不能把它拱出来,试了几次,不行
老乡们又接着挖了起来
说实在话,老乡们一边挖着,我就一边在想,别又整一股下来,那可真的不知道怎好了
要做好最坏打算,车子冲河里去就算了,但车上的东西,特别是样品可不能丢
于是,我决定暂不挖了,先把车上的东西先搬下来再说,一是为了减轻车子重量,二是为保护样品,以防万一
没想到这一招管用
把车上的东西搬下来后,再一拉一推,竟然把它给拱出来了
大家虽然累,但都喜形于色,甭提有多高兴
在将卸下来的东西又搬上车后,我们让帮忙的老乡们排好队,每人30元钱,两根火腿肠,一瓶矿泉水,大家带上工具,冒着黑黑的夜色,都有说有说笑地走了
这天,我们到达南木林县时,已经是深夜1点了
回来一检查,别的东西没丢,样品还是少了好几袋
(四)主要成果测试结果出来了,(1)与我们在山上的判断基本一致,嘎日阿统的地区的地球化学剖面和探槽样品几乎没有什么进展;(2)钨钼矿化石英脉的样品品位喜人,几乎都达到了工业品位,局部很高;(3)两个砂金矿区上游的路线剖面样品,也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
现在回想,有可能取样的对象有一定问题,我们主要是冲着石英脉去的,对其他形式的矿化蚀变没有特别关注
但问题是在1:50万化探图上,这些地区也没有金的异常
藏北高原的平原区,大小沟谷里的砂金是很多的
那个时候到这里采砂金的人很多,经常见到一群人在沟边撑上几个简易的帐篷,自带干粮,穿着破旧的军大衣,全身晒得漆黑,在那里淘金
那么,这里这么多的砂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
在斑公湖带的西段,现在发现了很多大型、超大型铜金矿床,其附近的砂金来源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
但是,更多的砂金点距离这些矿床很远,高原腹地又是一马平川,这些砂金是否肯定是从那些矿床风化剥蚀搬运而来仍然存疑
更关键的是,藏北两个最大的砂金矿——崩纳藏布和下吴弄巴就在冈底斯山山脚下的沟里,其位置高于平原区发现的那些矿床,其中的金不可能是从那里来的
后来,我们结合 A. 高原腹地地热泉大量出现;B. 热泉附近与其相关的(松散)沉积层中又多见砂金;C. 砂金大多成色高,粒度细;D. 多地热泉实地取样,其中金含量异常等情况,提出了藏北部分砂金矿床是近现代内外生连续成矿(即由地热水从源区或深部将金带出地表,并随即转入表生沉积成矿)的认识
团队成员后来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了这种认识,从另外一角度解释了一些砂金矿发育区找不到原生金矿,或无法确定其来源的困惑
三、系统工作与找矿突破项目第三个年度的工作相对就简单了
一是较详细填制了一张矿区范围内的地质图;二是根据对调查评价工作的理解和要求,结合矿脉分布情况,在上年度工作基础上,部署了若干条探槽,对矿脉进行地表大致控制;三是运用高密度电法测量,试图了解一下矿脉深部的延深情况,包括嘎日阿统的构造破碎带深部情况;四是加强外围调查和异常查证,看是否还有新的发现
实际上第四项工作就没怎么干
有了前两年的工作经验和熟悉的环境,这一年工作开展得也较顺利
进申扎的简易县公路不像以前难走,雅鲁藏布江上的桥墩已建设完成,只差架桥了
申扎县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也有了些许改观
例如,小饭店和小买部里的东西明显增多,吃一只鸡再不需要像第一年一样要花120元,还不给你吃(老板说要留给县政府人吃的),80元就够了
听外面进来的人说,这里还要搞蔬菜大棚,远处的一个小山包上还要立起通讯塔
比较麻烦的,一是由于山坡太陡,头天挖的槽子,还没等你来得及编录和取样,第二天又让上面滑下来的土石给埋上了
不得不人家在前面挖,我们立马跟着编
二是物探测量时必须埋好电极,要在其上面套上塑料袋,否则一会下雨,一会下雪的,会把电极损坏
而遇到晴天,还要到山下的沟里去装水,到山上去浇电极,来回上下,非常痛苦,因为海拔实在是太高了
不过槽子和地球物理剖面不是太多,又相对集中,同志们又努力,不到两个月时间,野外任务完成,安全撤离到了日客则
在那里整理了4、5天的资料,感兴趣的同志去了一趟扎什伦布寺后,回到拉萨
经过12天马不停蹄的奔波,一路上,该去的地方没去,该看的风景也没看,迫不急待地回到了单位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从拉萨到格尔木的行程
从拉萨出发时了解到,由于修青藏铁路,沿线大小客栈基本都让筑路人员给住满了,中途可能找不到休息的地方
因此我们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带了一些黄瓜、西红柿什么的,想一站杀到格尔木
没想到青藏公路上到处在修公路,多数情况下,都是修一边走一边,但其中有3、4段,也不知道是哪家单位承建的,竟然将全路封死,必须等到它将路面浇好后才能通过,每一段都不得不等上3、5个小时
最后,从拉萨赶到格尔木,我们3辆车组成的小车队,加上路上大车小车又多,车开不快,本来预计24个小时可以走完的路,竟然用了42个小时,早上10点(相当于内地7点)从拉萨出发,第3天凌晨才到格尔木
到格尔木时,一个个眼睛通红,疲惫不甚,十分狼狈,找了个饭店倒头便睡,一觉睡到当天下午5点
好在司机可以趁等修路的间隙,抓紧时间,睡了几觉
在西藏工作的三年中,工作之外的轶事故事还有很多,有些还很奇葩,但不能都写出来
经过三年艰苦工作,项目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
一是比较系统的总结分析了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带中段成矿地质环境;二是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和矿点矿化点调查,总结了工作区成矿规律;三是发现并提交了甲岗雪山钨钼矿产地,提交钨钼(333+334)资源量2.3万吨;四是对区内砂金矿成因形成了新的认识;五是开展区域以金为主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估算了金铜等矿床成矿潜力,圈定了若干找矿远景区
其中甲岗雪山矿产地的提交,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藏北地区地质工作程很低,没有任何矿化线索,周围也没有其他矿化信息的空白区,发现的第一个内生金属矿产地,叫矿床也未尝不可
实现了冈底斯山中段北坡内生金属矿床找矿的零的突破;二是在该区首次发现以钨为主的钨钼多金属矿床,可能也是西藏首个钨矿床,验证了本区作为西藏地区重要的钨地球化学块体的真实性;三是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成矿带成矿类型,拓展了找矿思路和空间;四是考虑到本区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也属高分异型淡色花岗岩类,同时又有石英大脉,矿石中含稀有元素,不排除本区发育伟晶岩脉,应该具有更多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找矿潜力;五是为深入研究冈底斯成矿带成矿系统、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提供了新的平台;五是对矿床及其成矿环境、成矿背景和成矿控制研究,有利于将青藏高原,特别是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以本项目成果为基础,承担单位完成了探矿权登记(在本矿权登记前,甲岗雪山为中心的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无一处内生矿床探釆矿权区),本人主笔编写,滚动申报了新的地质调查项目——西藏申扎县甲岗雪山一带铜多金属矿普查评价(2003-2004),并获批准
回顾甲岗雪山钨钼铋铷多金属矿发现的过程,以下几点是十分关键的
(1)尽管可收集的资料不多,也不系统,但还是要尽可能收集,并加以综合研究分析,以了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分析成矿专属性
(2)工作部署必须突出重点
工作范围那么大,虽然说面上要系统掌控,但也不能都漫无目的
(3)扎实的基础地质工作,包括地质填图、中大比例尺化探等在新区找矿不可缺少,而且越早完成越好
(4)将分析研究工作贯穿于项目工作全过程,及时提出新认识,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部署很关键
(5)找矿思维和思路必须开阔,不能受既有的认识或观点束缚,是找矿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6)对野外地质现象仔细观察、记录、研究,并具备一定的敏感性,善于捕捉对找矿有意义的关键信息,是找矿取得进展的重要前提
(7)传统的地质工作方法与手段仍然是实现找矿突破的最重要、最有效手段
对西部一些地质工作程度比较低,找矿没有突破的地区,化探异常是指导地表和浅部找矿、快速定位靶区最有效的信息
不能好高鹜远,过份追求高大上、新特全
客观地说,甲岗雪山地区除已发现矿化的很有限范围外,其他地区几乎未做任何地质工作,工作程度仍然很低
可以肯定的是,以本矿床发现为标志,本区区域上金属找矿具有较大的潜力
虽然本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但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加大矿产资源调查工作仍然是大有作为的
后记一本矿床经后续普查评价和有关单位的研究,在甲岗雪山施工了当时海拔最高的探槽(5800米)和坑道(5400米)
确定为一中型与喜山期二长花岗岩有关的热液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床,一说应为云英岩型钨钼矿
矿化不仅出现在石英脉中,在二长花岗岩内也发育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化,并发现其中铋也达到工业品位
控矿岩体二长花岗岩的U-Pb同位素年龄22.22Ma,矿石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为(21.37±1.35)Ma
2006年本探矿权转给某矿业公司,经其开展进一步探矿工作,据公司给我们开的成果应用证明,又发现其中含铷、铌、钽等元素,其中铷预测资源量可达200万吨以上,其他元素可以综合回收利用
后记二——诗二首.甲岗雪山找矿有感西征万里别家再西征,金戈铁马跃昆仑
念青唐古雪眩目,纳木错湖水沁人
雅鲁藏布波浪急,冈底斯山峰峦隐
缺氧低温全不顾,高原寻宝开新程
探宝冈底斯山峰召唤,申扎城里布战阵
眼前依稀妻儿泪,耳边常忆首长咛
格仁错边立军帐,甲岗山里出奇兵
黄金战士多壮志,不见金山不回营
藏北矿床雪山金属故事钨钼(矿床砂金工作成矿申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