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喝好,不如睡得好。相关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睡眠状况呈现日益下降的趋势,在《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中,2023年的中国睡眠指数相较于2022年下降了5.16,特别是城市居民,睡眠焦虑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问题。在睡眠焦虑的影响下,最近两年与睡眠有关的智能设备也是越来越多,传统的智能睡眠监测手环、手表大家肯定都已经很熟悉,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消费级睡眠监测设备。不过,智能手环等腕部智能设备并非适合所有人,比如有的人不喜欢戴着手表入睡,有的人皮肤非常敏感,在被手表的光电检测模块长时间照射后,会出现红疹等皮肤问题。或许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商机,智能枕头、智能指环乃至智能睡眠监测垫等产品都陆续面世,主打的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相较于智能指环、监测垫等产品,智能枕头的受众算是最多的,因为这类产品主打的就是一个无感探测,而且还提供一些额外的功能,比如鼾声干预等。作为一个经常熬夜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睡眠不足,自然也是被“蛊惑”的人之一。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买回了一个8H的智能枕头(真不是广告,且听我徐徐道来),最初只是想买个好睡的枕头,然后转念一想不如咬咬牙上个智能枕吧,看看这玩意是否真如吹嘘的那般好用。在体验了一年,又做了一周的对比测试后,我觉得现在可以和大家唠嗑一下,智能枕头的体验真的比普通枕头更好吗?睡眠监测真的好用?防打鼾功能真的有效?图源:雷科技其余两款参与横评的设备分别是OPPO Watch 4 Pro和Apple Watch Series 6,均为个人购置设备,同样不存在什么偏向性,作为对比样本的同时我们也能看看Apple与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在监测效果上的区别。使用体验PK:智能枕舒适度有优势不管是OPPO Watch 4 Pro还是Apple Watch Series 6,作为智能手表,在开启睡眠监测功能后,使用体验肯定都是不如8H智能枕的,毕竟无感监测是后者的主要卖点之一。不过,如果对比两款手表的佩戴舒适度,我还是会选择Apple Watch Series 6,不管是重量还是大小,都要明显小于OPPO Watch 4 Pro。而且它有大量的表带可以选择,编织回环,磁力链等表带在佩戴舒适度上明显优于传统的扣式表带,缺陷则是如果睡眠时动作过大,可能导致手表松脱,影响睡眠监测成果。图源:雷科技说回8H智能枕,除开额外增加的监测传感带外,本质上就是一个乳胶枕头,官方给的数据是93%天然乳胶,经典的高低位设计,还有按摩颗粒和透气孔,单就枕头本身的舒适度其实还不错,支撑力度OK,与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基本上处于同一个水平。而且,经过我的一年使用后,枕芯没有观察到变形情况,也没有乳胶枕常见的开裂、脆化等问题,应该是得益于内外双枕套的设计,以及还算不错的制造工艺。从控制器的线缆位置来看,传感带位于枕头的底部区域,所以实际使用时几乎感觉不到传感带,反而是乳胶枕上的按摩颗粒存在感更强一些,说实话这个颗粒对于皮肤敏感的人来说不算友好,脖子移动时会有奇怪的摩擦感。图源:雷科技单从枕头的体验来说,就是一个百来块的优质乳胶枕,考虑到智能枕的售价是300+,为智能功能额外支付的价格,其实与购入智能手环的价格差不多。智能监测,真的好用?智能枕的传感带想要做到无感,只能是将其埋藏在枕芯的浅表层,既要尽可能地接近人体,又要避免干扰使用者的睡眠。所以,传统的光电传感器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采用的是压电传感器,这是一种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监测技术,在与人体零距离贴合的情况下,可以给出精确度极高的数据。这项技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压电效应的原理,配合一些受到机械应力时会产生电荷或电压的材料制作传感带,通过监测电荷或电压的变化趋势,配合算法计算出相关的数据。图源:京东就以睡眠监测来说,目前多数消费级的睡眠监测设备都是利用心率、血氧和人体动作幅度等数据,结合算法推断你的睡眠状态。智能枕其实也不例外,通过压电传感带可以监测动脉的活动频率,就可以获得较为精准的心率数据,只不过无法像智能手表那样,结合心电传感器来获取更精准的数据。另外,利用人体呼吸时的身体姿态变化,还可以获取呼吸频率、单次呼吸时长等数据,最后再结合体动监测,配合AI算法,智能枕就可以计算出大致的睡眠状态。以5月22日的监测数据为例,可以看到在米家App中,列出了总睡眠、深睡、浅睡、快速眼动和清醒等不同睡眠阶段的时长占比,并且标出了合理区间,帮助你了解各个睡眠区间的占比是否正常。图源:雷科技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深睡的占比低于合理区间,而浅睡的占比则差一点超出合理区间,仅看智能枕的数据,我的睡眠状态并不算好,深睡过少会导致精神恢复效果不如预期,即使睡眠时间达到了8小时,也会在醒来后感到疲惫。作为对比,我们再看看OPPO Watch 4 Pro的同一天数据,同样是区分为深睡、浅睡、快速眼动和清醒四个阶段,只不过还额外增加了小睡阶段,用来记录午睡等零散睡眠时间。图源:雷科技而Apple Watch Series 6的数据记录则取决于你使用的App,我用的是最主流的AutoSleep,数据分为入睡用时、苏醒、快速眼动、轻度和深度等五项数据,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图源:雷科技不过,主要的数据所代表的睡眠阶段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深睡、就寝时间和浅睡时间这三个数据上,智能手表与智能枕有着较大出入。图源:雷科技先来看看总睡眠时长,智能枕给出的是6小时41分钟,OPPO则是6小时50分钟,差距并不大,而Apple则是6小时15分钟,是总时长最短的。有意思的是,在就寝时间上,Apple与智能枕接近,而OPPO却晚了整整半小时,是OPPO的不准确吗?倒也不是,考虑到OPPO佩戴在右手,而我在睡觉前有刷一会手机的习惯,大概率是因为左手和头部处于静止状态,而拿手机的右手在动,所以造成了入睡时间上的明显误差。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除非你躺在床上后马上开始进入睡眠状态,否则不管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枕等设备,都有可能因此产生误判。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人在床上躺着不动玩手机时,心率和身体移动幅度与入睡初期的状态十分相似,即使存在些许区别,也可能被设备的算法标记为误差而被忽略。实际上,最有意思的还是深睡时长的不同,8H给的数据是36分钟,而OPPO则是1小时14分钟,苹果则与智能枕较为接近,时长为48分钟。通过对比睡眠阶段记录图,我发现差异主要在3点到4点的阶段,OPPO在这段时间里记录了一次长达37分钟的深度睡眠,而8H则没有记录,苹果有记录,但是时长明显小于OPPO。图源:雷科技从这里可以看出,算法对最终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国内如OPPO、小米、华为等主流的智能手表厂商,背后其实都与医院、研究所等机构有深度合作,通过分析中国人的睡眠数据,可以更精准地判断你的睡眠状态。当然,这并非说明Apple的数据不准确,苹果的睡眠监测功能同样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利用全球各个国家的用户睡眠数据训练出来的算法,在精准度上显然不会差。而且在对比了后续几天的数据后,我发现在整体数据的趋同性上,Apple与OPPO要更接近一些,而8H的深睡时长则基本在1小时内。另外,手表佩戴的松紧度是否合适,也会直接影响监测成果的准确度,比如5月25日,我在起床后发现Apple的表带出现了松脱,导致当天的深睡时长直接为0,仅提供了总睡眠时长等数据。舒适与准确度难以兼顾,可能就是智能手表在睡眠监测领域面对的痛点之一。其实智能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睡姿不正确,或者睡觉时喜欢乱动的话,会直接影像睡眠检测效果。比如5月23日,Apple与OPPO均显示我的睡眠时长在6小时以上,而智能枕给出的数据只要1小时,原因就是我不小心滚到了床上铺的另一个枕头上,导致智能枕只记录了入睡后1小时的数据。图源:雷科技换言之,如果你的睡姿比较差,那么还是考虑一下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指环更好一些。聊回正题,以目前记录的数据来看,智能枕确实可以提供一定的睡眠质量参考数据,但是在精准度等方面的表现则比较一般,对用户的睡姿和睡前习惯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无感的睡眠统计设备,同时不太在意数据是否精准,那么智能枕一定程度上倒也可以满足需求。如果你对数据的精准度要求较高,那么我还是建议你考虑OPPO、华为、佳明等品牌的智能手表,选择一款合适的表带应该可以解决你的一些问题。我给出这样的选购建议,不仅仅是因为智能枕在数据方面的准确度不够,智能枕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解决。续航与安全在收集睡眠数据的过程中,我发现智能枕有着严重的数据丢失问题。通过历史记录可以看到,在5月5日更换了电池后,除当天之外接下来的10天都没有数据记录,直到5月15日我想查看数据时才发现蓝牙已经无法连接到智能枕。而在重置蓝牙后,接下来的六天都正常记录,但是在5月21日再次丢失数据,通过再次重置设备,睡眠数据记录再次恢复正常,结果从5月25日开始再次进入无数据状态。图源:雷科技此时我往回搜索数据,找到了购买时第一个月的数据,从6月16日智能枕到货,截至2023年6月底,一共15天的时间只有10天有数据,剩下5天则显示丢失记录。图源:雷科技在分析了数据分布的特点及回忆自己的操作后,我发现智能枕丢失数据的可能原因:为了增加传感带的续航时间,智能枕在与手机蓝牙断开连接,并且没有检测到生理数据后,会自动进入待机状态,直到用户打开App连接智能枕或是通过控制器唤醒。相较于每天都会携带的智能手表,智能枕显然无法一直带在身边,而8H智能枕似乎没有设置通过压电传感带唤醒设备的功能,导致经常性丢失数据,只要你某一天忘了打开App进行同步,那么就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问题。显然,干电池的电池容量难以满足智能枕724小时运行的需求,那么8H为什么不选择拥有更大容量的锂电池呢?这就涉及安全问题,锂电池虽然具有大容量、轻薄等优点,但是安全性却远低于干电池,干电池损坏最多就是内部电池液泄漏。锂电池则不然,一旦因为高温(比如冬季电热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损坏,是有可能出现自燃现象的,锂电池燃烧时产生的高温,不仅可能灼伤人体,而且会瞬间点燃全是易燃物的床铺,带来严重的人身及财产损失。图源:百度虽然并没有相关条例规定智能枕不能使用锂电池,但是在完全解决锂电池的安全问题之前,干电池可能是唯一安全的选择,相对于安全问题,数据缺少等问题,反而不是那么的致命,是可以通过软件优化来解决的。或许你会问,智能手表也是锂电池,为什么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一方面是智能手表位于手腕部,远离人体关键的头部、颈部等区域,另一方面是手表的续航要求往往不高,所以锂电池容量很小,自燃后危害也不大。考虑到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的智能睡眠设备,我建议大家在购买前最好了解一下设备的工作原理,规避可能得安全隐患。智能设备真能让你睡得更香?在智能枕的宣传页面中,你基本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宣传语:“了解睡眠,才能更好睡眠”“智能防打鼾,不要惊喜枕边人”,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我的体验来说,睡前放下手机,调整生物钟,规范作息才是最佳的方式。有时候,睡眠监测反而会增加你的睡眠焦虑,当看到深睡只有三四十分钟时,估计就算不累,也得纳闷自己昨晚为什么没有睡好?而在设备制造商看来,这可能只是一次意外的数据错误罢了。不过,智能设备确实有助于你调整自己的睡眠计划,包括OPPO、Apple等在内的智能手表,往往都会在睡眠模块里设置帮助栏目,通过一些睡眠训练和功能来帮助你得到更好的睡眠。比如苹果的入睡准备、入睡白噪音等,OPPO的睡眠训练营、呼吸训练等,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入睡或者获得更高的睡眠质量,看着睡眠分数逐渐提升,也是一种正向的驱动。图源:雷科技至于智能防打鼾功能,就个人体验来说十分一般,目前三四百价位的智能枕大多采用震动的方式来干预打鼾。简单来说就是将你从睡眠状态中浅唤醒,或者促使你改变睡姿,以此中断打鼾。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误触发,我就试过因为使用音箱播放助眠音乐,导致打鼾干预在三分钟内误触发了两次,可以说体验极差,或许更贵的智能枕会有好一些的体验,比如京东某款售价两三千的产品,只是到了这个价位段,或许不如买一台小型呼吸机更有效。图源:雷科技虽然很多智能睡眠设备都是未需求,但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我还是希望能有一些真正能够帮助到人的助眠设备出现。只是考虑到每个人的睡眠环境、睡眠情况以及睡眠习惯都有所不同,传统的助眠App和建议其实效果都不太明显,还是需要按照个人情况来定制睡眠计划才更有效。以前,我们可能只能求助于医生来制定计划,不仅收费高昂,而且还需要前往医院就诊,费时费力。现在,我们或许可以利用AI大模型来为我们制定合适的计划,实际上AI算法早已成为智能睡眠监测设备的核心,而在AI大模型的支持下,AI可以更深层次地介入到我们的睡眠中。在谷歌等厂商的预想中,AI可以根据你的入睡时间、睡眠状态、睡眠环境等数据,分析影响你睡眠质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提供入睡辅助。以Google Nest Hub为例,其可以根据智能IoT设备提供的数据,智能调整湿度、温度以及环境亮度,并且播放对你而言最佳的助眠音乐,营造更合适的入睡环境。图源:谷歌国内的话,小米、百度、天猫等拥有智能家居生态的品牌,也正在探索这个领域的应用,并且已经陆续推出了部分功能,帮助用户获得更智能、美好的生活。此外,AI还可以根据你的食谱及日常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在晚餐时降低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在最佳入睡时间前,提醒你进行入睡准备等,利用本地部署的AI大模型,这些功能其实并不需要多高的算力就可以完成,而且能够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在我看来,AI与智能设备的结合,才是智能睡眠设备的真正完全形态,只有让AI不止于算法,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睡眠。封面来源:VEER2024年5月20日-6月30日,618年中大促来袭,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六大电商平台集体“听劝”,取消预售、疯狂杀价。
手机数码、AI PC、智能家电、电视、小家电、空冰洗等热门AI硬科技品类摩拳擦掌,战况激烈。雷科技618报道团将全程关注电商平台最新战况,AI硬科技品牌最新动态,电商行业全新趋势,敬请关注,一起期待。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