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收音机评论译介一、什么是“笨想”和“巧想”?以前在读书的时候,老师总教导我们要“笨想”。所谓的笨想是指抛弃过去读过的文本,避开老师从前的讲授与引导,对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与范畴做几番认真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拾人牙慧,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其他理论或学说的跑马场,而是主动、自发地生成一些本真的思考。哪怕这种思考显得很笨拙,得出的结论也很可笑,但这种努力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做自己头脑的主人,增强个人的主体性非常珍贵。思维活跃的朋友可能会反问,既然有笨想,是不是也有巧想?答案是肯定的。它是指无差别地接受前人的理论和思想,通过识记的形式机械地输入到自己的知识库中,不想也不愿意反思一下这些理论的长处和短处,甘愿做一台人形的复读机。每当涉及相关主题时,因循前人思考过的路径,原封不动地再照搬出来,或者换一种文字描述再复读一遍。我们可以把这种巧想归结为“思想懒惰”或者“过眼不过脑,过脑不过心”。二、“笨想”与“笨玩”有感于上述的笨想和巧想,我认为,在把玩收音机时,也应该适当地提倡一下笨想。诚然,收音机不是思想和理论,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的具体事物,用“笨玩”代替“笨想”似乎更合理一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笨玩”呢?第一,适当地少看收音机说明书上的性能参数。为了让用户或玩家全面了解收音机产品,厂商通常会在使用说明书中标注灵敏度、选择性等参数,用数据说话,体现自家产品的“高灵敏度”、“强选择性”。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一些利欲熏心的厂商开始在性能参数上做文章,利用一部分消费者对参数的不了解和误解,随意篡改或夸大一些核心指标。某些纸面上的性能指标那可是强压索尼、松下和根德,但是当你拿到收音机,与根德、索尼等机器一对比,立马显了原形,露出了马脚,弱信号收不到,强台的镜像信号满处跑。为此,我们应当少看这些性能参数,更不能唯性能参数至上,要实打实地去接收,要笨笨地上手摆弄和亲耳聆听。第二,适当少看文字版的收音机评测文章。咱们每个收音机玩家都有一颗“众乐乐”的心,玩过一款机器之后,都喜欢在一些平台上分享出来,即便只是寥寥术语,也愿意写下来,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同好看到。不仅自己不吐不快,而且帮助他人成功避坑,或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收音机,也属于功德一件。但是,文字毕竟有文字的局限,词不达意、言不尽意、“此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况且创作者是基于自我对收音机的认识来进行创作,难免会裹狭着个体的偏爱,不经意间将这种情感偏差熔铸到文字中。有时这会造成对某些优点的夸大其词,有时会过于强调收音机的某个缺点和不足。对此,咱们广大玩家理应有个清醒的认识,要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看文字版机评千百篇,不如捧收音机笨玩一遍。话说当年广播论坛还健在时,主页上的“两德专栏”、“乐信专栏”、“天线相关”等版块的文章不知道被我看了多少遍。毫不夸张地说,真是贪婪地看过每一行文字,用心体会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持续地共情,脑补各种画面,就像自己亲自玩过那些收音机一样,获得了一种精神上、意念上的满足。然并卵,“百闻不如一玩”,我想大多数的收音机玩家都有这种共识吧?第三,适当少看视频版的收音机对比评测。如果说文字版的机评缺少画面感,缺少对视觉、听觉器官的刺激,那么视频版的收音机对比评测正好补上了这一环。镜头前,收音机的两两对比、多机混战给广大玩家贡献了近乎第一手的参考资料。不过,还得提醒大家,适当少看,因为这些视频也难免有失真。例如,受限于拍摄和收声设备,大多数评测视频对收音机音质的还原度都不高,想通过这类视频窥探出某个收音机音质的真谛,好似刻舟求剑。再如,对比评测时,收音机的摆放位置、拉杆天线的长度和朝向、周边的干扰源、信号传播在某一刻的起伏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评测的结果。更糟糕的情况是,拍摄者在不熟悉收音机设备的情况下拍摄的视频误导性会更大。例如,几个月前,我曾经拍摄过旅行家天线与德仕博GA800环形天线的中波性能对比,由于我低估了方向性对小环天线的重要性,第一次对比时,简单地将两个环形天线紧贴着玻璃窗挂在一起,结果就是GA800天线的表现惨不忍睹。后来,我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个错误,马上将两者取下,重新调整环边的朝向,再次对比,大家又发现GA800天线的中波表现改善明显,不是惨败于旅行家天线,只是略微不及而已。这只是我发现的错误之一,我想自己的其他视频中可能也存在类似现象。有鉴于此,不能过度沉溺于视频PK,这种载体也经过了拍摄者、拍摄装备、拍摄环境、平台数据压缩等多重环节的加工处理,失真是必然的,远不如亲手操控这种“笨玩”来得真实可靠。总而言之,玩收音机是一种斯时斯地斯人的感觉,是需要我们手拿把掐、反复把玩才能收获的一种直接经验。单一的读和看替代不了这种原生的触、听、看一体的综合体验。别人写得天花乱坠,拍得有身有色,都赶不上自己屏蔽掉这些“干扰物”,一是一、二是二地将收音机笨玩一遍。眼尖的读者可能留意到了,我上面的三个建议都含有“适当少看”的字眼,也就是说,我肯定性能参数、文字版评测和视频版对比的必要性与帮助性,也承认它们与生俱来的一些短板,不会为了提倡笨玩而全盘否定它们。其实,在我看来,本真的收音机打开方式是笨玩与巧玩的辩证统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呢?三、如何实现“笨玩”与“巧玩”相结合?这里的“巧玩”正是指充分利用前人创作的文字版或视频版的收音机评测,去粗取精,帮助自己完成对收音机一轮又一轮的循环认知。纵然这些文字或视频有偏差、有主观色彩,但它们还是负载了很多收音机信息,可以为我们所用。按照英国保守主义的开山鼻祖——埃德蒙·柏克的观点,这些测评文章和对比视频就是一种“成见”。需要注意,成见可不是贬义词,它能令我们在紧急情况下有所凭依,不至于茫然失措。比如,早些年,我的收音机电位器也经常出现刺啦声,要么返厂,要么束手无策,但是看了广播爱好者论坛知名玩家“海林小罗”分享的经验帖之后,我自己尝试用缝纫机油和吹风机处理德生PL757A的电位器,取得成功,此后,接连自行处理了德生PL210、索尼7600GR等收音机的电位器故障,再无电位器杂音的困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这些评测文字和对比视频统称为间接经验,是我们形成知识的唯二构成要素,另一个要素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就是直接经验,也就是我们前文的笨想和笨玩要获得的东西。无视间接经验,就好像坐在金山上却哭穷,饭在嘴边却饿肚子。记得早年间某哲学教授声称自己为了研究基督教哲学而加入了教会,我认为,这就是忽视间接经验的反面典型。按照他的思路,如果他要研究死亡哲学,难道还要死一次?人都没了,还研究啥?研究历史的就更没法搞了,难道还得玩儿时空穿越?认真对待测评文章和视频等间接经验,巧玩收音机,能避开不少坑。过来人告诫我们:老机有风险,入手需谨慎。结果你不听,买了一个存在各种暗病、“扔了可惜,看着闹心”的老机,最后掉进坑里了。另外,笨玩的局限性也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巧玩。从本质上讲,笨玩是获取直接经验。咱们玩家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已产的收音机都直接体验一遍,更何况咱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做支撑。这就不得不依靠评测文章、对比视频等载体来巧玩收音机。说了这么多,怎么样才能平衡笨玩与巧玩呢?我还是举个例子吧。大名鼎鼎的法外狂徒张三想要买一台顶尖的收音机,但他对收音机一无所知,怎么办?当然是在网上看评测文章和对比视频啦。阅贴无数后,他终于明白索尼的旗舰收音机是ICF-2010、松下是RF-B65、德生是H501、山进是909X2。在这四者之中,他看着索尼收音机顺眼,就入手了ICF-2010。至此,这番操作属于巧玩,他没有盲目无脑地乱买一通,有效利用了已有资源。名机到手后,张三爱不释手,转一转顺滑的飞梭,体验一下整机的质感,感受一下按键的触感,体认一下八十年代收音机产品的独特气息。不消说,这个过程属于笨玩。可是,看着密密麻麻的按键,张三不知道如何使用ICF-2010的自动搜索频率功能,而且他也不会英文,看不懂使用说明书。于是,又求助于互联网。几番搜索,他发现了一个名为《怎样使用索尼ICF-2010收音机自动搜索功能?》的演示视频。他照猫画虎地跟着视频操作几遍,终于熟练掌握了操作方法,又一次成功实践了巧玩。此后,他就在使用体验、查询观看、笨玩和巧玩之间来回横跳,最终深度理解了这款经典收音机。总而言之,笨玩和巧玩是两个方向,偏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并且舍弃另一个都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遵从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教导——“允执其中”,辩证地看待笨玩和巧玩的关系,熟练实践笨玩和巧玩,双管齐下,争取把自己的收音机玩透了,用明白了。末了,用一句话做总结吧:投石问路靠巧玩,战术穿插靠巧玩,直捣黄龙靠笨玩。朋友,您同意我的看法吗?请留言评论。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