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次分享提到,列出模块后,可使用“KAS模型”、“PRM模型”、“道法器模型”来细化。这三种方式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灵活交叉运用。整个课程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结构也可以选择两或三种使用。“KAS模型”是最经典的方式,这节课来详细了解“KAS模型”。什么是KAS模型K为知识(Knowledge),包含概念、含义、定义、内容、知识点等,对应的是“What”,即“概念是什么”“内容是什么”等。A为态度(Attitude),即认识、看法、观点、意义、价值、作用等,对应的是“Why”。S为技能(Skill),其中有方法、技巧、工具和模型,对应的是“How”。如何运用KAS模型一、区分你所开发的课程属于哪种类型。通常把课程分为三类:知识类、态度类、技能类,寻找自己课程中的侧重点。比如讲“产品知识”“公司制度”“法律概念”,这些就是知识类。课程中有“心态”“情商”“压力”等关键词则属于态度类。课程中讲到方法、工具、流程的,就是技能类。分完类之后便可进行结构化的展示。通常以哪一类为主,该类的内容就会多一些。二、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如何进行?首先看课程时长,通常如果只有一个小时,则用KAS就很容易区分。如下图,任何一个课程都可以用KAS模型分成三部分。当然结合前面所说的主要模块的灵活性,也可以对结构进行微调。比如很多时候会把“态度”放在最前,如企业开发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放在导课环节,正文则是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具体做法。将企业文化课程从灌输的课程改造为侧重操作技能的“点燃”型课程。如果遇到复杂的课程怎么办?两到三个小时的课程该如何结构划分?如下图:先将大课程分为几个主要任务,再对每个任务进行KAS分析。注意,有的任务只有K,有的任务缺少S,所以并不是每个任务都必须要有三个内容,根据实际内容来决定。通过上面两个模型,我们可以发现KAS既可以用在短课程,也可以用在长课程。短课程直接KAS,长课程先划分主要任务再对任务进行单独KAS。通常来说,任何一个模块都可以用KAS来划分。在你因为课程结构划分而苦恼时,不妨试试KAS模型。以上就是我分享的“KAS”模型的设计要领。欢迎大家来湛卢学堂和我一起学习《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