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案特稿江小白(烧酒悬案高粱酒厂特稿)「江小白的高粱酒」

悬案特稿江小白(烧酒悬案高粱酒厂特稿)

工业时代的品牌成长故事大多是雷同的。
但最近十来年,各路新消费品牌的出现,则很难用后视镜逻辑去理解,比如江小白。
悄然间,江小白改变了大众对白酒的认知界面。
但同时,很多人对它的印象首先是瓶身上的话,至于其它相关信息,却是十分模糊的。
总之,白酒业在传统的路径上一直稳如泰山,稳定运行,这个品牌却偶然成了另一种玩法的“带路党”。
不久之前,新京报记者专程赶赴西南,去到江小白的原产地追根溯源,也由此发现了这个品牌的另一面:它可能并非行业里效益最好的企业,但绝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寻找酒瓶上的白沙镇江小白酒瓶上面标记的地址是: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
抵达重庆机场后,往西南方向去,高速路上有几处广告牌,上面用大字写着:“入驻白沙产业园区,与江小白为邻”。
显然,当地已经把江小白视作了招商外宣的利器。
白沙镇是江津乃至重庆市最大的一个镇。
地处重庆西大门,长江穿行而过。
据说是因为江边的沙滩,太阳光照下来泛出一片白色,所以被叫做白沙。
每天早上大概七八点,浩浩荡荡的电瓶车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江小白酒厂,这是白沙镇一天的苏醒。
下午4点,浩浩荡荡的电瓶车流又从酒厂倾泻而出。
园区周边的餐馆、超市、肉铺和菜摊迎来了一波经营高峰,穿着江小白蓝色工装的人们是消费主力。
白沙镇紧邻江边,曾有300余家酿酒槽坊沿江而列。
“以前白沙烧酒很出名。
”西南当地学者司马青衫在一本酒史中写道:“出产于白沙镇的白沙烧酒,年产量超过了1000万斤……遵义一带,每年都要从白沙进销230万斤以上的白沙烧酒。
这里曾经是西南第一酒镇。
”根据当地的《江津县志》,明朝嘉靖年间就有“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津”的说法。
清朝末年,此地曾经有300多家酿酒的槽坊,名曰槽坊街。
但后来因为一场大火,以及种种战乱,酿酒业逐步没落了。
唯一保留下来的,是“江津烧酒酿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技艺被一家始建于1906年的驴溪酒厂所传承。
但这家酒厂的经营并不算好,2017年又被当地另外一个酒厂保护性收购,出手的正是江小白。
“这些年,没想到白沙烧酒被江小白做起来了。
”当地文化陈列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我们这里水土气候好,北靠四面山,南接长江水。
”工作人员所说的四面山,地处渝黔交界,国家5A级风景区,这座山发源了两条河,习水河往南流注入赤水河再入长江,驴溪河往北流直接注入长江。
“这一带都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白沙镇一带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一个叫酒庄的地方能有多大?事实上,在江小白的官方平台上,其对自己生产地的介绍一直是江记酒庄。
酒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就是一个类似国外葡萄庄园之类的东西。
在大众的认知里,一般营销能力强的品牌,习惯性都会觉得它的后座会很轻,是飘着的。
由此,江小白到底有没有酒厂在舆论场上一直是个悬案。
事实上,如果不是身处现场,记者不会想到江小白会这么“厚”。
从白沙镇的长江边沿阶而上,爬几个长坡就到了江记酒庄,也就是江小白的酒厂。
一排排储酒罐在厂区耸立,大的酒罐据说可以装1000吨酒。
江记酒庄里飘着粮味,其中的一个酿造车间有300多米长,蒸汽升腾,空气里散发着高粱和酒的味道。
“这些高粱刚蒸过,来尝一口,会弹你的牙。
”一个酿酒的小伙子用指尖拈了些高粱,递到记者手掌心。
据说,酒庄年产能超过6万吨。
酿酒车间里,工人正在蒸煮高粱。
一个酿酒老师傅拿起水管,用温水清洗青石板窖池。
“你得去掉杂菌,才能让酒味干净。
”“顺口、清淡,有点绵甜是我们这个酒的味。
”传统认知下,白酒往往追求味道越丰富越好,窖池杂菌越多越好。
在这里为何反其道行之?“这是我们的特定工艺,这样产品才能顺口、纯净。
”酿酒师解释道。
味道干净等于好喝吗?喜欢的人说好,不喜欢的人说不好。
就像贵州人喜欢酱香,山西人喜欢清香,口感习惯的百口百味没人能够说清楚。
这就像餐饮界主流的观点:“好吃是一种习惯”,好喝也是一种习惯。
那么,历史上的白沙烧酒也是这种味道吗?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邵家艳对记者说:“白沙烧酒香甜味醇,粮香纯正。
应该说,江小白的酒是对白沙烧酒的另外一种传承,工艺做了些优化,酒体更纯了一些,绵甜爽净的特点没变。
”邵家艳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酒业协会的“国家级白酒评委”。
酒厂为什么叫“酒庄”?洗窖池的老师傅说得很“国际范儿”:“像国外的葡萄酒庄都有自己的葡萄园和酒窖,一体化酿酒。
我们这个酒厂也有自己的高粱地、窖池和酒库,也是个酒庄。
”你们高粱地在哪里?“在十公里外。
现在这个季节种了应季的油菜花,油菜收了之后就种高粱。
高粱和油菜轮播。
”江小白在白沙镇进行的土地轮播试验。
国民小酒的争论在重庆段的长江上,有37座大桥,属于白沙镇的那一座,还尚未成型。
江边上的渡口处,不时有人们背着竹篓,登上漆面斑驳的渡轮。
这里曾是长江上游的一个航运中心。
得益于这个交通位置,由白沙镇的朝天咀码头出发,用土陶罐装好的酒,会沿着四通八达的江河水网运往全国。
后来的历史中,相比同一产区的贵州、四川,包括白沙酒在内的重庆酒逐步式微。
而近十年来,白沙镇三个字,跟着江小白走遍了全球20多个国家,也是这个18万人口小镇曝光度最充分的一次。
《大历史视野下的重庆酒史》一书中,提到白沙烧酒畅销川黔。
事实上,类似江小白这种每年两亿多瓶的产品,已经可以算作这个时代的国民小酒了。
而这背后,关于江小白的各种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它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现象?为什么能从一片很旧的土壤里长出很新的东西?为什么它能同时拥有很多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有人曾把江小白比作白酒行业的优衣库,而优衣库的诞生的阶段,正是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的阶段,平价优质有审美的产品,渐渐成为消费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中国也正处于第三消费时代向第四消费时代的过渡时期。
从白沙镇顺流而下,直抵重庆商业中心解放碑。
抬头看,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广告上,“茅台”的广告不时闪烁,而视线往下,顶着“江小白”三个字的出租车,同样也在大街小巷里来回穿梭——这个时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相映成趣。
编辑 徐晶晶 校对 王心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