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前,2022年电信终端产业协会移动安全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云端召开,OTT是指通过运营商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会上正式发布了《OTT终端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报告(2022年)》。报告显示,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互联网电视上APP和第三方SDK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流量欺诈方面,OTT领域虚假作弊流量比例较高,榨取广告市场预算,威胁家庭用户的安全;内容方面,内容盗版侵权,二创、搬运等软盗版行为突出,影响视频付费市场发展;投屏安全方面,投屏更加便捷但也存在泄漏用户隐私的风险。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OTT行业以互联网公司为媒介、以互联网终端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截止2021年底,互联网电视用户数达10.83亿。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报告重点梳理了OTT 行业现状、互联网电视安全问题现状、安全管理现状,从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政策标准、强化技术研究、推进检测认证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互联网电视销量稳步增长,传统和网上电视内容并驾齐驱,媒体价值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互联网电视用户数10.83亿,OTT广告营收达到150亿,较去年涨幅45%。发展趋势上软硬件同步发力;营销趋势方面,程序化、大小屏打通、精准化投放成为主流;内容方面,长视频平台内容和电视直播内容占据主流,点播、短视频等业务服务在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电视的日益普及,智能终端呈现出“强交互”与“强AI”特征,越来越多的软硬件及技术创新得以应用。于此同时,安全问题的爆发频次也有所升高,系统风险、DNS劫持、WIFI风险、恶意应用等,已经成为阻碍互联网电视发展的雷区。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方面,互联网电视上APP和第三方SDK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流量欺诈方面,OTT领域虚假作弊流量比例较高,榨取广告市场预算,威胁家庭用户的安全;内容方面,内容盗版侵权,二创、搬运等软盗版行为突出,影响视频付费市场发展;投屏安全方面,投屏更加便捷但也存在泄漏用户隐私的风险。2021年4月,有用户发帖曝光称,暗藏某第三方数据公司的“数据服务”,会自动收集用户家中的所有互联网智能设备信息并上传,甚至邻里的相关数据信息也会被收集,由于未得到用户的授权,并且对用户隐私政策提示不够清晰,引发了大量用户对隐私安全的担忧。2019年1月,一男子破解位于江汉路的某知名连锁火锅店的公共WIFI,在其店内的电视上投屏不雅视频,引起网络热议。报告中对多款互联网电视产品开展安全评测,包括6个方面66项,测试表明:75%的被测电视操作系统存在已知安全漏洞;80%存在调试接口防护问题;应用安装、语音控制模块普遍存在安全隐患;60%的预装APP存在违规采集共享MAC地址等用户信息的问题;80%电视系统的内置SDK、预装应用存在未获得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共享用户敏感数据的问题;APP隐私政策普遍存在内容展示不完善等问题。2020年年底,国家广播电视向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平台运营方下发了《关于对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开展年度内容安全检查的通知》,要求集成牌照方对集成平台推出的EPG版本和终端版本、节目源管理、节目内容等机构进行年度检查。2021年8月,广电总局针OTT行业出台了多份整改要求。在本轮的行业整改和要求中,分别就内容、新业务、数据管理、遥控平台、应用商店等多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要求。报告称,OTT行业是数字经济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在不断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需要产业生态的共同努力。加强行业管理,完善全链条监管;加快制定技术标准,解决行业痛点难点;利用隐私计算技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进安全检测认证,加强平台审核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用户隐私保护意识等方面多管齐下,统筹发展。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实习记者 王思琦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