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集群调度学习Kubernetes(调度节点污点亲和性策略)「节点调度算法」

Kubernetes 属于主从分布式架构,主要由 Master 节点和 Node 节点组成。
Master 节点作为控制节点,对集群进行调度管理;Node 节点作为真正的工作节点,运行容器。
Master节点Kube-Apiserver: 所有服务访问的统一入口,各组件的协调者Kube-controller-manager: 控制器,主要维护 k8s 资源对象Kube-scheduler: 调度器,为 Pod 选择一个 Node 节点Etcd: 分布式数据库来储存集群中的重要信息,比如 pod、service 等对象信息Node节点Pod: Pod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 k8s 的最小的服务单位,可以理解为把一组关系紧密的容器放在一起,它们共享了同一个 Network Namespace,并且可以声明共享一个 Volume。
所以,Pod 其实是一组共享了某些资源的容器。
Kubelet: 主要来执行关于资源操作的指令,负责 pod 的维护。
比如创建容器、Pod 挂载数据卷、获取节点信息和状态等工作。
Kube-proxy: 负责代理服务,在多个 pod 之间做负载均衡。
1. 调度器Scheduler 是 kubernetes 的调度器,它的主要任务是 为新创建出来的pod寻找一个最佳node 节点,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有很多要考虑的问题:公平:如何保证每个节点都能被分配资源资源高效利用:集群资源能被最大化的使用效率:调度的性能要好,能够尽快地对大批量的pod完成调度工作灵活: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调度的逻辑Scheduler 是作为单独的程序运行的,它启动之后会一直监听 API server ,获取 Spec.NodeName 为空的 pod。
调度执行完之后,调度器会将 Pod 对象的 NodeName 字段的值,修改为 Node 的名字,表明 pod 应该放在哪个节点上,这个步骤在 k8s 中称为 Bind。
调度过程调度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过滤掉不满足条件的节点,这个过程称为 predicate;然后对通过的节点按照优先级排序,这个是 priority;最后从中选出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作为最终的结果。
Predicate 有一系列算法可以使用,比如:PodFitResources:节点上剩余的资源是否大于 pod 请求的资源PodFitHostPorts:节点上已经使用的 port 是否和 pod 申请的 port 冲突PodSelectorMatches:过滤掉和 pod 指定的 label 不匹配的节点如果在 predicate 过程中没有合适的节点,pod 会一直在 pending 状态,不断重试调度,直到有节点满足条件;经过这个步骤,如果有多个节点满足条件,就继续 priority过程。
priority 由一系列键值对组成,键是优先级项的名称,值是它的权重。
这些优先级包括:LeastRequestedPriority:通过计算 CPU 和 Memory 的使用率来决定它的权重,换句话说就是选择空闲资源最多的节点BalancedResourceAllocation:节点上的 CPU 和 Memory 使用率越接近,权重越高ImageLocalityPriority:倾向于已经有要使用镜像的节点,镜像总大小值越大,权重越高可以看到,Kubernetes 调度器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控制循环。
Imformer Path第一个控制循环称为 Imformer Path , 它主要目的是启动一系列 imformer,来监听 Etcd 中 Pod、Node、Service 等与调度相关的对象的变化。
比如当一个待调度 Pod(即:它的 nodeName 字段是空的)被创建出来之后,调度器就会通过 Pod Informer 的 Handler,将这个待调度 Pod 添加进调度队列。
同时,调度器的 informer 还要负责对调度器缓存( scheduler cache)进行更新。
Kubernetes 调度部分进行性能优化的一个最根本原则,就是尽最大可能将集群信息 Cache 化,以便从根本上提高 Predicate 和 Priority 调度算法的执行效率。
Scheduling Path第二个控制循环称为 Scheduling Path ,是调度器负责 pod 调度的主循环。
这部分的主要逻辑,就是不断地从调度队列里出队一个 Pod。
然后,调用 Predicates 算法进行“过滤”。
这一步“过滤”得到的一组 Node,就是所有可以运行这个 Pod 的宿主机列表。
接下来,调度器就会再调用 Priorities 算法为上述列表里的 Node 打分,分数从 0 到 10。
得分最高的 Node,就会作为这次调度的结果。
当然,上面两个调度算法所需的 node 数据,都是从 Scheduler Cache 里直接拿到的,这是调度器保证算法执行效率的主要手段。
算法执行完后,调度器会执行 Bind 操作,将 Pod 对象的 nodeName 字段的值,修改为上述 Node 的名字。
但是,为了不在这个关键调度步骤中远程访问 API server,在 Bind 阶段,调度器只会更新 Scheduler Cache 里的 Pod 和 Node 信息。
这种基于“乐观”假设的 API 对象更新方式,在 Kubernetes 里被称作 Assume。
等 Assume 之后,调度器才会创建一个 Goroutine 来异步向 API server 发起更新 Pod 的请求,来完成真正的 Bind 操作。
对应节点的 kubelet 会进行一个 Admit 的操作,再次确认该 pod 能否运行在该节点上。
无锁化除了上面所说的,k8s 调度器还有一个重要设计,那就是 无锁化。
在 Scheduling Path 上,调度器会启动多个 Goroutine 并发执行 Predicates 算法,从而提高这一阶段的执行效率。
而与之类似的,Priorities 算法也会以 MapReduce 的方式并行计算然后再进行汇总。
而在这些所有需要并发的路径上,调度器会避免设置任何全局的竞争资源,从而免去了使用锁进行同步带来的巨大的性能损耗。
总结一下,调度的具体过程,以及提升调度效率的三个方法:Cache化、乐观假设、无锁化。
2. 亲和性调度亲和性包括:节点亲和性, Pod 亲和性亲和性简而言之就是,表示我们部署的服务更加趋向于运行那些节点上面,增加了服务的部署可控性。
节点亲和性pod.spec.nodeAffinity 分为软策略和硬策略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软策略requ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硬策略当硬亲和性规则不满足时,Pod会置于Pending状态,软亲和性规则不满足时,会选择一个不匹配的节点。
当节点标签改变而不再符合此节点亲和性规则时,不会将Pod从该节点移出,仅对新建的Pod对象生效。
对于软策略,会使用权重 weight 定义优先级,1~100 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apiVersion: v1kind: Podmetadata: name: node-affinity namespace: dev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pod image: nginx:latest affinity: # 节点亲和 nodeAffinity: # 硬策略,条件必须成立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nodeSelectorTerms: # 要调度到node的标签是kubernetes.io/hostname=node01的节点上 - matchExpressions: - key: kubernetes.io/hostname operator: NotIn values: - node01 # 软策略,条件尽量要成立 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 多个软策略的权重,范围在1-100内,越大计算的得分越高 - weight: 1 preference: matchExpressions: # 要调度到node的标签是area=beijing的节点上 - key: area operator: NotIn values: - beijing复制代码键值运算关系:键值运算关系Inlabel 的值在某个列表中NotInlabel 的值不在某个列表中Gtlabel 的值大于某个值Ltlabel 的值小于某个值Exists某个 label 存在DoesNotExist某个 label 不存在Pod 亲和性pod 亲和性主要解决 pod 可以和哪些 pod 部署在同一个拓扑域中的问题(其中拓扑域用主机标签实现,可以是单个主机,也可以是多个主机组成的 cluster、zone 等等),而 pod 反亲和性主要是解决 pod 不能和哪些 pod 部署在同一个拓扑域中的问题,它们都是处理的 pod 与 pod 之间的关系。
同理,pod.spec.affinity.podAffinity/podAntiAffinity 也分为软策略和硬策略。
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软策略requ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硬策略apiVersion: v1kind: Podmetadata: name: pod-affinity namespace: dev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pod image: nginx:latest affinity: # pod亲和 要求与指定的pod在同一个拓扑域 podAffinity: # 硬策略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 labelSelector: matchExpressions: - key: app operator: In values: - nginx01 # 拓扑域(node上的标签key) topologyKey: kubernetes.io/hostname # pod亲和 要求与指定的pod不在同一个拓扑域 podAntiAffinity: # 软策略 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 weight: 1 podAffinityTerm: labelSelector: matchExpressions: - key: app operator: In values: - nginx02 # 拓扑域(node上的标签key) topologyKey: kubernetes.io/hostname复制代码3. 污点和容忍度上面说的节点亲和性,可以理解为 pod 的一种偏好(或者是硬性的)属性,它使得 pod 被吸引到一类特定的节点。
Taint(污点)则相反,它使得节点能排斥一类特定的 pod。
Taint 和 Toleration 相互配合,可以用来避免 pod 被分配到不合适的节点上。
每个节点都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污点,而对于不能容忍这些污点的 pod,是不会被该节点接受的。
如果将 Toleration 应用于 pod 上,则表示这些 pod 可以(但不要求)被调度到具有匹配 taint 的节点上。
污点(Taint)通过kubctl taint命令可以给某一个 node 节点设置污点,node 上设置了污点之后,pod 可以拒绝 node 的调度,甚至可以将 node 上已经存在的 pod 驱逐出去。
污点可以用于集群节点迁移准备工作,通过打污点来使当前节点上的 pod 迁移出去。
k8s 的 master节点自带污点。
污点的组成为:key = value : effect复制代码每个污点有一个 key 和 value 作为污点的标签,其中 value 可以为空,effect 描述污点的作用。
当前 taint 的 effect 支持如下三个选项:NoSchedule:k8s 不会把 pod 调度到该节点上PreferNoSchedule:k8s 尽量不会把 pod 调度到该节点上NoExecute:k8s 不会把 pod 调度到该节点上,同时会把已有节点驱逐出去# 设置污点kubectl taint nodes node1 key1=value:NoSchedule# 去除污点Kubectl taint nodes node1 key1:NoSchedule-复制代码容忍(Toleration)pod 可以设置容忍,即使 node 有污点,也可以分配。
spec: tolerations: - key: "key1" operator: "Equal" value: "value1" effect: "NoSchedule" tolerationSeconds: 3600 - key: "key1" operator: "Equal" value: "value1" effect: "NoExecute" - key: "key2" operator: "Exists" effect: "NoSchedule"复制代码其中 operator 的值为 Exists 将会忽略 value 值其中 key,vaule,effect 要与 Node 中设置的 taint 保持一致tolerationSeconds 用于描述当 Pod 需要被驱逐时可以在 Pod 上继续保留运行的时间k8s 的 namespace 可以提供资源的逻辑隔离,但是无法提供物理隔离。
物理隔离可以通过污点与容忍来实现。
如想隔离不同产品线的服务,可以提前给 node 打上不同的污点,不同的产品线的 pod 容忍对应的污点即可。
4. 调度器的可扩展设计默认调度器的可扩展机制,在 Kubernetes 里面叫作 Scheduler Framework。
这个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调度器生命周期的各个关键点上,为用户暴露出可以进行扩展和实现的接口,从而实现由用户自定义调度器的能力。
每一个绿色的箭头都是一个可以插入自定义逻辑的接口。
比如, 上面的 Queue 部分, 就意味着你可以在这一部分提供一个自己的调度队列的实现, 从而控制每个 Pod 开始被调度(出队)的时机。
Predicates 部分, 则意味着你可以提供自己的过滤算法实现, 根据自己的需求, 来决定选择哪些机器。
系统化集群调度学习Kubernetes(调度节点污点亲和性策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