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方法系列CCPLCLink(通讯方法系列模块主站)「cclink通讯原理举例」

通讯方法系列CCPLCLink(通讯方法系列模块主站)

1、概况2、定义CC-Link 是通讯和控制链接系统(Control & Communication -LinkSystem)的简称。
CC-Link 的基于 RS-485 通讯的一种总线标准。
当前总线种类:Profibus(欧洲),DeviceNet(美国),CC-Link(日本)。
CC-Link 协会现有会员 150 多家。
3、特点、功能1、速率使用双绞线,通讯距离为 100 米时通讯速率为 10Mbps,1200 米时通讯速率为 156Kbps。
可以通过增加中继器加长距离,通讯距离可达到 7.6Km,使用光中继器时,可达 13.2Km(注:普通 RS232,RS485 通讯的通讯速率为112.5Kbps)。
2、通讯数量三菱为2048 个,远程输出(RY)为2046 个。
每个系统最多可处理Q 系列 PLC C -LINK 通讯方法的实现,512 个远程寄每个CC-Link系统最多可处理4096个远程I/O点,其中远程输入(RX)存器 RW(包括远程写寄存器 RWw 和远程读寄存器 RWr)。
每个系统中最多链接的站点为 64 个。
每个远程站或本地站链接的个数为:32 点远程输入(RX)和 32 个远程输出(RY),4 个远程写寄存器(RWw)和 4 个远程读寄存器(RWr)。
4、站类型1、主站控制和处理整个网络系统,安装在基板上,站号必须为 0 号。
CC-Link 模块:Q 系列:QJ61BT11(V1.0),QJ61BT11N(V2.0)QnA 系列:AJ61QBT11,A1SJ61QBT11A 系列:AJ61BT11,A1SJ61BT112、远程站远程站分远程 I/O 站(R-I/O)和远程设备站。
R-I/O 处理远程开关量信号,远程设备站可处理 I/O 量和模拟量。
在一个系统中最多有 64 个 R-I/O。
R-I/O 模块有:AJ65SBT-16D(直流 24V/16 点输入)。
远程设备站如:特殊功能模块,变频器,GOT 或感应器等。
在一个系统中最多有 42 个远程设备站。
3、本地站本本地站具有自己的 CPU,可协助主站处理数据,但没有控制网络参数的功能。
本地站不能控制主站,也不能直接控制除主站之外的其它站点,只能通过主站控制其它站点。
三菱本地站与主站的选定由软件(GPP)网络参数的设置来决定。
4、智能站能够通过瞬时传送和信息传送来执行数据通信的站,就是智能站。
如带有RS-232 接口的智能仪表,变频器和伺服器等。
在一个系统中最多可以有 26 个智能站。
5、CC-Link 的配置1、传输介质数据传送可以用屏蔽双绞线(TP)。
线定义:DA,DB:数据线 DG:地线 SLD:屏蔽线为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普通 TP 可以在 DB、DA 间接一 110Ω的电阻,高性能 TP 在两数据线间接 330Ω的电阻。
2、站号分配主站为 0 号站,从站站号为 1~64。
3、占用站有时一个模块并不一定占有一个站号,有可能占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的站号,但最多占有 4 个站号。
6、通讯原理CC-Link 的通讯原理是基于数据链接和自动刷新的原理。
具体如下:CC-Link 的通讯原理是基于数据链接和自动刷新的原理。
具体如下:PLC 分别在CC-Link模块和CPU中开辟出一块内存缓冲区(BFM),其中,CC-Link 模块中的 BFM 和远程站的输入相对应(I/O 或 RWw,RWr,在编程时候可以对此BFM不予理会),通过“数据链接”接收从站的数据变化,同时,把数据传送到CPU中的BFM。
而CPU模块中的 BFM 通过“自动刷新”的方法接收从站的数据变化。
具体实现在下面会介绍。
1、主站和远程 I/O 站间的通讯以下面的 CC-Link 系统为例:主站为 0 号站,带有两个从站:1 号站 16 点远程输入模块和 2 号站 16 点远程输出模块。
首先需要在主站设置网络参数和自动刷新参数,步骤如下:(1)点击 图标,创建一个新工程,选择 PLC 系列和 PLC 的型号。
(2) 双击项目管理器中的“参数→网络参数”,在弹出的“网络参数”对话框中选择“CC-Link”。
模块数—CC-Link 模块的数量。
在一个站中最多可以安装 4 个 CC-Link 模块。
起始 I/O 号—CC-Link 模块的起始 I/O 号的地址。
CPU 为每个 CC-Link 模块的输入和输出分配 32 个地址,此地址和模块的安装位置有关,本例中模块的输入、输出地址分别为 XA0~XBF,YA0~YBF。
类型—设定是主站还是本地站。
模式设置—两种模式可选择:远程网络模式(远程网络 V1.0 模式和远程网络V2.0 模式)和远程 I/O 模式。
两种模式的区别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远程网络模式适用于所有的站,而远程 I/O 模式只适用于从站是远程 I/O 站的情况。
如从站都是远程 I/O 站,使用远程 I/O 模式比使用远程网络模式链接扫描时间更快。
远程网络 V1.0 和 V2.0 模式,是针对不同的 CC-Link 模块,对于QJ61BT11 来说是 V1.0 模式,QJ61BT11N 是 V2.0模式。
两站都占用一个站号(如1号和2号),此时总链接数为 2;假如其中一站占用总链接数—链接从站的物理数目,而不是站号数。
如本系统中连接两个 I/O 站,两站都占用一个站号(如1号和2号),此时总链接数为 2;假如其中一站占用,两个站号(如 1 号和 2 号,另一站占用 3 号),此时总链接数仍为 2。
远程输入(RX)刷新软元件—远程输入 RX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远程输出(RY)刷新软元件—远程输出 RY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远程寄存器(RWr)刷新软元件—远程读寄存器 RWr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远程寄存器(RWw)刷新软元件—远程写寄存器 RWw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特殊继电器(SB)刷新软元件—特殊继电器 SB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特殊寄存器(SW)刷新软元件—特殊寄存器 SW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再送次数—通讯失败后的重试次数。
CPU DOWN 指定—指定 CPU 发生故障时的通讯状态(停止或继续)。
扫描模式指定—指定通讯时的扫描模式。
处理信号和扫描信号同时进行时是同步模式,反之为异步模式。
(4)点击“站信息”,配置两站的类型和占有的站数。
经过以上 1~4 步,主站和两远程 I/O 站间的通信缓冲区(BFM)就已经配置好了,如下所示: 其中:黄色部分为在 PLC 中设定的参数(首地址); 灰色区域为没用的区域(但必须分配)。
如 2 号是 16 输出模块,没有输入,因此为其分配的远程输入地址 X120~X13F 就成为没用的区域,但分配时也为其进行了分配。
BFM 地址和输入/输出模块地址的对应关系如下: 编程举例:1 号站远程输入模块的 RX00 控制主站的 Y70 有输出;主站的 X0 控制远程输出模块的 RY00 有输出;1 号站远程输入模块的 RX01 控制远程输出模块的 RY01 有输出。
2、 主站和远程设备站间的通讯以下面的 CC-Link 系统为例: 主站为0号站,带有二个远程 I/O 站:1 号站 16 点远程输入模块和 2 号站16点远程输出模块,还带有二个远程设备站:3 号站(占有 3,4 号站)和 5号站(占有 5,6号站)。
首先需要在主站设置网络参数和自动刷新参数,步骤同上,结果如下:主站和两远程设备站间的通讯缓存区(BFM)对应如下:RWw/RWr 和主站 BFM 寄存器对应关系如下:两远程站的输入、输出 I/O 和主站 BFM 对应如下: 3 号站:5 号站两远程设备站需要进行初始化,初始化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软件法☆点击 CC-Link 配置对话框中“远程设备站初始化指定→初始设置”,弹出模块1 的设置对话框。
☆在相关站号中输入站号 3,再点击“登录顺序”按钮,弹出“顺序登录”窗口,输入格式选择 16 进制,按下表所示的内容输入初始化内容。
注:软元件号是远程模块 BFM 中 RX,RY,RWw,RWr 的实际元件地址,不是主站 CPU 缓冲区 BFM 对应的地址。
☆依照上述方法,设置好 5 号站的初始化内容。
如下所示: 实际上,此种方法是和下述所说的程序法相对应的,可以对应参考下面的程序法看有哪些区别。
(2)程序法如不使用上述初始化设置功能时,则需使用以下的顺控程序完成远程模块的初始化工作把此程序和软件法的初始方法对比一下,可以发现软件设置方法初始化实际上和程序法是一回事。
以第 3 站为例,设置表中的第 1~6 行相当于程序法中的第 0~59 语句(与前一条件相同即是都是 X158 或 X18 闭合),第 7 行相当于第 60~61 语句,第 8 行相当于 62~63 语句。
不同的是:软件法中的软元件地址是程序模块 BFM 中的实际地址,而程序法中则是主站 BFM 和远程模块软元件地址相对应的地址(在程序中,括弧中的是远程模块中软元件的实际地址);程序法中需要一个 TO 指令使模块的转换使能,软件法中则依靠 CC-Link 通讯自动完成此功能。
注:X0A0,X0AF,X0A1,SW80.0~SW80.4,SB0 和 SB5F 分别是主站CC-Link 模块 BFM 中的输入,状态寄存器和状态继电器,详细说明参看QJ61BT11 手册。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