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效率速度心得作者(书稿速度一本书作者方法)「书稿一般多少字」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张萌萌,今年的“如何阅读”心得又来啦~如果说以前我还只是一个初级阅读爱好者,将读书作为一种爱好,经过过去一年给听书平台的供稿,我应该可以晋级成为中级阅读者了
在过去一年里,我每个月要给听书平台提供2~3本书的讲书稿,在每篇八千字的文章里解读一本书
从自娱自乐式读书,到详细拆解一本书,每一个论点,每一个论据,每一个转折,写稿的每一天都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呕心沥血,肝脑涂地
虽然过程很痛苦,但讲书稿的写作,帮我锻炼出了快速阅读和精读的能力,下面就来分享下我的收获吧
阅读其实有步骤要快速阅读并掌握一本书,甚至是读一遍知全貌,读两遍能拆解,这无疑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的阅读方法
于是我去翻了被奉为阅读圣经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书里讲到,阅读不是一时兴起和一蹴而就,而是有方法有步骤的,尤其是你必须带着目的去阅读,主动发掘信息,否则你很难坚持下去
也就是用一种“主动阅读”的方式去对待一本书: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论什么?作者在细节处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除了主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提到了“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是在小学就具备的读写能力;检视阅读是在初高中培养起来,通过寻找主题句了解文章大意的阅读方法;分析阅读则是我写讲书稿用到的,将一本书剔肉拆骨,分析作者每一个理论和每一个论据的阅读方法;主题阅读,则是将几本主题相同的书籍集中阅读,在相互比较中得出新结论的阅读方法
自己之前按照兴趣随意阅读的状态,就是最初级的基础阅读,而为了能完成讲书稿写作,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效率,我还需要熟练运用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
看不下去的书,就赶快换掉过去一年我写了几十本书的讲书稿稿件,听上去很厉害,但只有我知道,我看了多少“垃圾书”,自我折磨了多少遍
不管怎么样,我得出一个结论,要做不喜欢的事,还要坚持做,真是太难了,尤其是读书这件事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就告诫读者,读书一定要有目的,有兴趣,选择难度适中的
如果不是立刻要用,立刻想读,立刻想了解某些知识的书,最好不要买,因为这本书在你不需要时根本不会被你奉若上宾
我大学时《乌合之众》特别红,我就找来看,当时我对社会对人性还没什么认识,所以完全看不懂《乌合之众》,并且每次翻阅都以呼呼大睡告终
我也会在大促时买几百块的书,但最后总是读不完,很多书到下一年大促,塑封都没拆开
我记得我买过一本《沟通圣经》,挺厚的
拿到手读了立刻需要的部分后,剩下的就一直没看完
后来我就想,每次花近千元买书回来摆着,最后还得当废纸处理掉,这一千块和扔掉有什么区别?于是我改变策略,每次需要什么书,就立刻下单,当天就能拿到书
而且现在书很便宜,普通书籍也就是一杯咖啡或者一块蛋糕的钱
两厢欢喜一场,总比捧着不喜欢的书,日日折磨要好
为什么有人可以一天一本书2017 年时我参加过一个线上课程,每天需要写心得体会交作业
课程里有个同学特别厉害,每天读完一本书,还能做出思维导图
更惊人的是,这位同学说她每天只花一个小时读书,并且阅读和思维导图都是在这一个小时内完成的
当时我还是一个两百页书看四个月的小白,一直对这位同学的阅读速度有些怀疑,但人家确实每天都是不同的书,读完了还在作业里完整复述书里的内容,直到现在自己也能达到这种阅读速度了,这位同学诚不欺我
想要达到这种阅读速度,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要多练习,提高眼睛移动的速度,另一个是养成阅读习惯
想要找到提高眼睛移动速度的方法,则要先说说拉低阅读速度的障碍:逗留和倒退
逗留,很多人读书时会用一种默读的方式,据研究表明,你每读一行字,眼睛为了等待嘴巴,至少会在六个地方逗留
你也只能每次看到一个个单字或一个词组
倒退,则是在逗留的基础上,每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自然地倒退到原点,也就是说,他们又会倒退到先前度过的句子去了
而这两种阅读速度的阻碍,根本问题是你眼睛的移动,是你的眼睛没有进入“阅读模式”,而不是你的理解能力有问题
那么要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呢?“量子波动阅读法”显然不可取,《如何阅读一本书》给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 —— 指读法
是指利用双手来训练自己的眼睛,手指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你的阅读速度也会随之提升
具体可以这样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
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句子了
继续练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掘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指读法看上去有点蠢,但亲测有效,想提高阅读速度的朋友一定要试一试
刚开始你会觉得自己毫无进步,不要气馁,需要多实践才有效果,我是看到第四本书时速度才有明显提升,刚开始确实挺费劲的
另外一个可以高速阅读的秘诀,是培养阅读习惯
不是说你没有读书习惯,而是要养成一种高速阅读的习惯,让阅读变成一种恒定速度的模式,一开机你就能高速运转
想要达到这种高速阅读的程度,固定的阅读时间、场地都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我是每天早上通勤路上是我的阅读时间,上班前比较清醒,各项身体机能也在高昂状态
每次阅读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我不是像看小说一样随意浏览,而是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阅读机器
阅读前会给自己定下目标,比如今天读完一个章节,或者半本书/一本书
并且在这半小时里,我会开启高速雷达模式,精神高度集中,时刻搜索我感兴趣的东西
这种定向而刻意的训练,性质就是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试验
当你被特定事物触发时,你就会进入预先设定的状态,而且每一次都是如此
如果你无法很好的调配自己精力,总是觉得很累,把读书计划推了又推,建议你看看《你充满电了吗?》这本时间管理/经理管理书
学习如何在紧张的工作中,通过间歇休息给自己补充精力,安排好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的书评 工作疲惫不堪?3个精力管理方法助你电量满格如果你对如何给自己培养习惯有困难,或者觉得自己是个很随性的人,推荐你看看《微习惯》这本书
帮你发现你没注意到的小习惯,它们是如何影响你生活的,以及一些帮助你塑造对生活有利习惯的方法
工作太忙,想看的书太多看不过来怎么办?这里要明确的是,根本不用每本书都看,更不用每一页纸都一一过目
我们也不是日理万机的皇帝,每个奏折都是军国大事,偷个懒也无妨
偷懒还得有智慧,工作上需要看的书,很多都需要现学现用
这个时候就是培养你检视阅读能力的时候,不要浏览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而是要寻找主题句,关键字
通过段落首尾的关键句,甚至是章节标题,来获取书籍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之后再详细阅读感兴趣的部分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就是一本教你如何实践检视阅读的方法,它的作者赤羽雄二是麦肯锡公司一名资深咨询专家,而赤羽雄二认为,之所以自己可以高水平完成工作,完全是因为自己阅读的大量书籍
咨询公司面对的不是某一个行业,而是各种各样完全不同的行业,不管是什么行业的客户找上门,他们不能说之前没做过相关行业的咨询,就把顾客拒之门外,如何能从门外汉角度去给业内人士提建议,赤羽雄二的方法就是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专业书籍
赤羽雄二介绍,每次遇到新行业,他就会买十几本相关专业书籍,并在一周之内读完
这种高强度高精度的阅读,就需要充分运用检视阅读
通过检视阅读,在大脑中形成书的骨架,标记作者论据,这样能更好的理解书籍内容和作者论述,在阅读书籍快速了解行业信息的同时,获得作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把自己从门外汉变成内行人
而且同行业的不同书籍放在一起,就是前面所说的主题阅读,很多内容会重复,第一本书里看过的内容,第二本书再遇到时就可以直接跳过,节省不少时间
比如所有阅读方法类书籍开篇都会讲讲阅读是多么重要,作者自己读书上的困难,之后又是通过获得了什么窍门,走上人生巅峰的
直接跳过以上这些重复内容,一本书一下就会少掉三分之一,再加上每本书老生常谈的内容,最后你实际要认真阅读的内容,大都不会超过一百页,而此时你会觉得阅读文字不再是难题,一页一页的翻书反而成了难题
这本书的书评 同样是读书,精英和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读书笔记怎么做在所有阅读方法书籍里,都会强调做读书笔记,有些作者就算不记笔记,也会说一定要在书籍上划线,你可能也尝试过,但划线后并没有什么变化,读书笔记似乎也只是浪费时间的抄写,读书笔记是真的有用吗?读书笔记确实很重要,也很好用,但笔记的重点不在于记录,而在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复盘
摘抄不会让你记得更久,划线也不会让你被书中的知识击中,这些行为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大脑理解知识
那么读书笔记具体记点啥?《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告诉你,任何你感兴趣,有用,觉得重要,有共鸣,有疑问的东西,都是你要做笔记的
但并不需要一字不差的摘抄,可以只记录只字片语,或者你对这些内容的评论和灵感
具体的记录方法,可以选择摘抄、拼贴、甚至是影印
书中尤其推荐一个笔记方法,是一行摘抄内容,一行你自己的感悟,这种方法在书中被称为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指记录内容像葱鲔火锅(一种日式火锅)一样,一种食材铺在另一种食材,相互交替着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示例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示例上面这是一种简单的记录方法,要想高效的吸收你记录的内容,还可以参考《麦肯锡笔记思考法》,这本书不是在教你一些类似“康奈尔笔记法”这类记笔记的形式,而是教你如何利用你的笔记思考问题,如何用纸和笔将大脑里的思路整理出来,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与碰撞
这本书的书评 读书笔记,通往阅读之路的唯一捷径这里我再推荐一种做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笔记法
因为我要写讲书稿,就必须详细拆解书中的每个论点和论据,甚至是每一个转折都要注意到,而一本书的内容往往是相互关联反复而非简单的铺排,所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更能方便我对书籍的拆解
思维导图软件很多,我用的是 Xmind,先在大纲模式里录入主要内容,之后在思维导图模式中生成主要内容的骨架,这种图示的形式,更有利于大脑对知识的理解
人类大脑对画面的理解往往优于对文字的理解,大脑很难快速捕捉一段文字传达的内容,细节或者感情,却可以仅凭一眼就快速捕捉到一幅画的内容
并且有了大致骨架后,通过各种箭头和连接线,能更加理清各种论据论点的关系
这样一幅清晰美观的 Xmind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还可以时常拿出来复习
想知道具体如何用 Xmind 做读书笔记,可以关注我,会在下周文章中讲解
如何将书里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阅读应用类书籍,目的就是为了能掌握并应用书籍中的知识
但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困惑,阅读时醍醐灌顶,合上书两眼一黑,那么如何把书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呢?我推荐这本超薄的《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不太好读,初看可能 get 不到精华之处,需要多看几遍才能发现作者的高明之处
也可以结合我之前的文章阅读
要想把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方法在于实践,实践是你掌握一种知识最好的检验方法,只有通过自己做一遍,你才能知道你有哪些地方掌握了,有哪些地方还有漏洞
如果实践通过了,就说明自己掌握了吗?你还需要融会贯通,就是在《如何高效学习》里,作者斯科特·杨总结的学习流程: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
普通人往往只能做到“获取-理解”两个步骤,对后面四步则很难完成,这也就是普通人和学霸的差别
学霸学一种知识,会3种技能,普通人学一种知识都不能掌握一种技能,所以想要将书里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要认真落实实践环节,且不仅要实践,还要进行拓展知识,迁移知识
这本书的书评 你和学霸的距离,只差这三种方法 | MIT 学霸教你如何高效学习想给阅读找个陪练?如果你是一个阅读初级选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会觉得有些枯燥,我推荐你《洋葱阅读法》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彭小六不是什么名家,但是他从一个普通人,通过读书完成了跃迁
不像《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论,彭小六书里讲到的读书方法,完全可以称之为“保姆级”
每一个步骤他都亲身实践过,并总结了成功经验
也许不是最权威,但一定是最具有实践性、最易上手、最好操作的读书方法
为什么他的这些经验如此宝贵,因为大师们大多数属于阅读天赋者,会认为阅读就是这样,生来如此,大师很难了解普通人的疾苦,甚至会有点想不通:“如此简单的事,别人怎么就是做不好”
而彭小六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没有大师们的天赋,在读书这件事上,和你我他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不仅踩了坑,还记录了自己是怎么踩的,他就是你在读书路上的助教学长,任何你无法问教授的问题,他都可以帮你解答
而且《洋葱阅读法》是用故事的形式展开,对有阅读困难的人更友好
以上就是我过去一年在阅读速度和效率上的收获,如果你对读书这件事还有其他疑问,还可以读读我之前的文章
去年的读书感悟 这三本与阅读无关的书,却教会了我最好的读书方法读书有意思,读有意思的书,做有意思的人我是 @读书有意思,欢迎关注我下次见
书稿效率速度心得作者(书稿速度一本书作者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