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充满期待的毕业季,来自北师港浸大(UIC)文化与创意学院的准毕业生们已找到各自理想的未来之路。回首过去的四年,她们认为大学生活的“圆满”,不仅体现在学业的成就上,更在于能够坚守热爱,不断思考与创新。在非遗文创中收获设计之乐黄子夕2020级文化创意与设计系获伦敦大学学院博物馆与美术馆教育硕士专业录取黄子夕从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毕业后,选择进入北师港浸大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学习。她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并在校外比赛中斩获第六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学生组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优秀奖等多个奖项。黄子夕与团队的IP设计获“国青杯”一等奖“国青杯”的参赛经历让黄子夕意识到我国非遗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也给她的毕业设计项目(FYP)带来启发。黄子夕的FYP是以大理白族非遗文化为主题的视觉识别设计,通过对白族的扎染、瓦猫、甲马、服饰等非遗文化进行视觉元素提炼与现代创新设计,向人们展示白族非遗文化的魅力。她期待传统文化能融入现代潮流,重回大众视野。自己能够通过所学为中国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贡献一点力量。她非常感谢导师黄小薇博士在专业课程及FYP的指导和帮助。黄子夕的毕业设计“南诏喜韵”黄子夕认为,在学习生活中,自驱力和计划性很重要。她不仅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力,还善于规划,通过总结上学期的经验为下学期设立合理目标。学习之余,黄子夕还会去参观艺术展和博物馆,了解与专业学习相关或感兴趣的内容,以储备创作灵感和提升专业素养。未来,黄子夕希望开拓视野,在艺术和教育领域深入研究,朝着攻读博士学位的目标前进。在多元平台中收获实践之乐宋亦心2020级文化创意与设计系获伦敦大学学院物质与视觉文化硕士专业录取来自洛阳市第八中学的宋亦心,对北师港浸大多元包容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资源平台抱有浓厚兴趣,因此选择了北师港浸大。“在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我能够涉猎宽广的学术领域,不断探索新知识,更全面地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宋亦心认为,大学不仅是个人成长蜕变之地,更是自我发现与完善的舞台。在活动策划课中,她与同学策划了以情绪为主题的展览,传递“快乐”“减压 ”的信息。课外,她曾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实习,负责带领学生研学活动;她还曾在洛阳广播电视台协助拍摄社区宣传片。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她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更让她体验到了利他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对于宋亦心而言,FYP导师、文化创意与管理专业助理教授王兮不仅是学术路上的引路人,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在毕业项目的实践中,王老师的实时跟进和悉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宋亦心的一篇论文已被国际学术会议录用。此外,王老师还就宋亦心未来专业发展提供宝贵建议,成为她人生道路上答疑解惑的导师。王兮博士(中)与宋亦心(右)及同学合影在多样化课程中享受探索之乐郑文雨2020级影视与新媒体系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体与传播硕士专业录取在北师港浸大博雅教育理念的吸引下,郑文雨从中山纪念中学毕业后选择了这里。“学校开设的陶艺、橄榄球、皮划艇等课程,让上课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影视学专业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社团活动更是开拓了她的眼界。郑文雨享受创作的过程,她曾担任爱秀剧社场务部部长,并参与毕业话剧演出,也曾独立执导一些短片。郑文雨参演舞台剧 郑文雨参演舞台剧郑文雨认为,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在于勇敢尝试并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在大三下学期,郑文雨参加了北师港浸大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的学期交换项目,这段经历不仅对她的未来规划产生积极影响,更成为她心态转变的契机。“在交换期间,我增长了见识,也拥有了更多自我反思和规划的时间。”她坚定了日后学术发展的方向,在导师、影视学专业助理教授支锂的指导和鼓励下,逐渐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研究路径。在助理教授樊斐的指导下,郑文雨的学术论文也被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学术会议收录,这也是她对感兴趣研究领域的一次初步探索。郑文雨在IAMCR会议发表的学术论文对于未来,郑文雨将保持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的心态,继续在媒体与传播领域深耕。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