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怀左很多人喜欢读小说,但最常问的问题是:读的时候很快乐,读完就忘,如何运用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了我很多年虽然我很早就开始就读小说,本科和硕士期间也学的文学,但之前我也就能读个故事,看的时候也会被引发各种情绪,但看完很快也就忘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个什么,出去和人聊天,当人知道我学的文学时,很快会摆出一个表情那个表情的意思,大概就是:这孩子算是废了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古龙的《白玉老虎》,因为邻居家当时有很多书,后来我连续看了金庸和古龙的很多小说最开始沉迷其中的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想象一个身在山村的孩子,漫游于李寻欢雪中飞刀、张无忌在光明顶大战六大门派的场景,简直是一种享受后来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小说,名叫《呼啸山庄》当时我用仅剩的零花钱买下了那本书,听名字,又是呼啸,又是山庄的,本以为也是一门非常牛的武侠小说,结果回去看了一半才知道,并不是少年心中容不下爱情,满脑子想的都是飞檐走壁高中、大学和硕士阶段,我也读了很多小说这中间有个明显的成长型,就拿《百年孤独》来讲,大学时我根本读不懂借来看了一个晚上,愣是不知道讲的什么那时候的我,习惯了线性推行和情理之中的场景,对书中的布恩迪亚家族,接受无能我理解不了那个村子里的人,也对那一家子人不感兴趣至于书名为什么叫《百年孤独》,我认为纯粹是为了大气又长了几岁,硕士阶段,我就基本能读懂了,而且读得很有意思,被很多情节吸引,也能感受到马尔克斯叙述的厉害之处再往后我每年都会读一遍,今年重读时,我对每个细节都做了标注,每个人的不同的孤独模式,我都代入琢磨了一番,尤其晚上看的时候,还会觉得特别难受老布天马行空的天才不被人理解;乌尔苏拉忙碌一辈子却从来没为自己做点什么;上校戎马纵横却在晚安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之中;阿玛兰妲渴望爱情但一辈子却无法正视爱情……把人物当成活生生的人时,他们才会从书中走出来,走近我们,走到真实的生活中今年到现在,我还认真重读了《活着》、《围城》、《人生》、《天龙八部》、《骆驼祥子》、《呐喊》以及《平凡的世界》(第一本)每本我都读得很细,做笔记,带着问题意识去分析,然后再讲给别人,最后有合适的话题还会写文章整个流程下来,我能通过书想到很多点,感受到的东西,也丰富了很多我建议大家,读小说的话,还是要读经典小说经典小说和三流小说不同的地方,首先是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以在作品中反映的时代特色、人们的生活场景,还有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行动,具有很大的真实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平凡的世界》来讲,少安和润叶相互喜欢,但因为条件和所处地位的原因,两个人无法在一起这样写,很真实;如果放在三流小说里,为了满足一般读者的口味,把他们的故事写成王子和公主幸福在一起那种模式,确实,看起来很爽,但不真实钱钟书的《围城》,我们的主角方鸿渐,什么身份,留洋博士(虽然是假的,不说也没人知道)、父亲是乡绅、朋友圈也都是精英,讲道理这样的身份应该是一路开挂,不说练什么降龙十八掌,好工作、白富美也是应该有的可在钱老的笔下,方鸿渐高开低走,工作一丢再丢,生活满地鸡毛,乌烟瘴气人物符合其设定,行为按照逻辑走,性格在历练中有变化,人性有其真实性那么,应该怎么读小说?如果是图一乐,打发时间,可以随便读如果想有更多收获,想看到更丰富的内容,就需要一方面读的时候认真一些,把握关键细节,像品茶一样去慢慢品,多琢磨;另一方面,你能想到多少东西,和你的积累相关,还是要多积累生活阅历,多读好书如果你只读小说,你的联想基本就是横向的,例如从《平凡的世界》到《人生》,从孙少平到高加林,不同故事和人物之间可以打通这种思考方式是横向的,由此及彼如果你放开视野,也读其他社科类的好书,比如历史、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等,那么你可以通过某个场景,纵向思考,挖掘到更多内容(由表及里)最近我正在读《平凡的世界》,简单展示一下,算抛砖引玉:1、村里谁家出了事情,一般的操作不是打官司,而是调停,或者找村里的强人来说情即便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也是找了干部调停这可以联想到乡村的礼治和人治,其实在过去,政府的管理只深入到县一级,无法到村,新中国建立后,有了很多改变,不过之前的风俗,还保留了很多2、双水村有几大姓,同姓人之间虽然有些关系也一般,但真遇到事情,还是先联系本姓人家同时,孙玉亭做人其实不太地道,但还是和玉厚一家常走动,有事相互照应从最亲的关系出发,构成了乡村中人的关系网络和组织结构这点也可以联系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3、王满银是人们眼中的二流子,但客观来讲,他也有一定的能力在身无分文、家里穷得叮当响的情况下,他还能顺利找到媳妇而且找媳妇的过程,他寻找目标、定计划、按计划行事,大胆求爱,最后成功拿下少安他姐关键少安他姐,爱王满银爱得死去活来,就问其他人,有这样的本事吗?空手套白狼,而且对方还死心塌地这个案例,让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看人物,同时除了书中体现的评判外,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评判4、少平高中毕业后,真实想法是不太想回农村见过更大世界之后,人其实都不愿意回之前比较差的环境当中少平的想法很真实,高加林的想法也真实在《人生》中,高加林为了这个事情,愁得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这些内容,可以联系两个点:第一,身份的焦虑,到了新地方之后,评判身份的元素会随之发生变化,带来新的焦虑;第二,走出洞穴,西方哲学当中的经典问题5、少平出生于农村,之前在村里生活中,得到的信息,基本都是周围人说给他的到高中认识了田晓霞后,感觉人家知识丰富,同时晓霞带他读书读报,极大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这部分内容,我想到的是:第一,一个好的伴侣,可以让人成长得更快,帮我们打开全新的世界;第二,不同媒介带来不同的模式的信息,媒介会影响人的认识6、第一本的五十章,为了名誉而引发的村庄械斗,其本质是家族之战王家的青年先和金家打了一场,又和田家打了一场,最后伤的伤,躺的躺,被批评教育,而且还赔偿人家的东西他们出发前不知道这些后果吗?肯定知道,但是在乡村那样的熟人社会中生活,名誉就是人的通行证,没有名誉的人以及其背后的家族,都很难立足7、少安和秀莲结婚后,生活很幸福,两个人腻歪得如胶似漆但就这样,也发生了矛盾秀莲想把家里的好吃的都给少安,少安还要维护大局,照顾其他人这部分我想到了:第一,理解很难,人无法完全认识自己,更别说指望别人认识我们,联系古希腊哲学的追问「认识你自己」;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不管多好的情感模式,都会有矛盾;第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人因为这点,就批评少安是渣男,这就是简单化的归因和评判,没有客观分析的思维8、天气干旱,双水村没水,眼看着庄稼都快干死村书记带着大家一合计,把上面村子的水坝打开,然后把水导流到双水村水坝当天晚上行动,结果出现了意外,三个水坝都垮,还淹死了人这个行动其实属于私自行动,没有和兄弟村联系协商,也没有上报上级单位少安回来后说,如果是他的话,他会先请示上级领导,看看能不能解决;然后再和其他村子领导去协商9、路遥在书中有很多非常细致的关于陕北民风民俗的描写,一部分现在还有,但还有很多已经消失了这让我想起了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原有的结构在改变,另外很多民俗也消失在了时间深处我媳妇是陕西的,我是山西的,书里的很多场景我也见过,不过现在真少了很多10、孙玉亭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想办法还很有一套,每次村书记田福堂遇到麻烦时,孙玉亭作为狗头军师,总能想到办法但因为他所站的位置,可以看到他也就再处理村里那几个人的事情时还可以,如果再说些范围更大的、情况更复杂的事情,他直接抓瞎这让我先到了人的眼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和人的经历阅历,以及站的高度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我也理解了为什么以前学习近代史的时候,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局限性还有很多很多点,我就先写到这里吧,也是给大家打个样,简单讲讲读书方法和分析方法如果再进一步,其实一个核心观点,就可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读、思、写就能打通,同时不断读理论+小说,在不同场景中体会人情人性以及社会规律,再结合现实生活,知识和实践就能互通,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不要小看小说,说无法指导生活,其实还是自己积累和运用的水平不够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好的小说当中,有已经洞明的世事和练达的人情持续学习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