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实习生 吴萌萌 赵雨悦2022年北京冬奥进行时。青少年是冰雪运动的未来,这股风暴中,他们备受瞩目。乘着冬奥的东风,近些年,上海通过将冰雪运动引入校园、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场馆、政府扶持引进高端赛事等一系列措施,为青少年逐梦冰雪提供了一片沃土。尤其叠加“双减”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在体育馆冰场里,孩子们在练习滑冰。那日益火热的冰雪运动会对青少年带来哪些特别的变化?当前参加冰雪运动的孩子,未来升阶路径有几条?国内如何完善现有的运动人才培育模式?“冰球培养团队意识,而花样滑冰则可以塑造体型,增进孩子对艺术的理解。”近日,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市场部负责人张晓喆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冰雪运动能提高身体素质,“来参加训练的小孩都很少感冒”。不过,在中国,青少年的学业压力较重,多数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就需要考虑兼顾学业。在这种模式下,冰雪运动也面临着因青少年升学后参与人数断崖式下滑的压力,由此也导致了专业队人才匮乏的困境。以冰球为例,教练张一鸣认为,中国的冰球要推广普及程度、提升实力,就要打通上升的渠道。她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加紧打造两个体系:一是将冰球纳入升学体系,打造中国的大学生冰球联赛;二是建立职业联赛,让想打冰球的孩子在十六七岁从青年联赛打起,最终成为职业球员。在校园普及中,培养兴趣、体魄和意志2020年9月,按照高中体育专项化的要求,上海嘉定一中开设了冰球课。学校将操场旁边一块2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打造成仿真冰球场。高一高二的学生可报名免费参加。身姿潇洒、装备齐全的冰球小运动员为校园增添了多彩的活力。每周三上午10点30分至12点,是高二年级部分学生的冰球课时间。一年半以来,学生罗邵源没有中断冰球课的练习。他告诉澎湃新闻,冰球课的名额十分抢手,每个班约有二三十人报名,针对兴趣和基础程度选拔后,有十几名同学留下成为正式学员。目前全校共有80多名学生在上冰球课,每周分别开两次冰球课,每堂课约2小时。课前,学生都会穿上专业的护膝和训练服,外聘教练也会逐一检查,再帮着磨一磨冰刀,提高安全性。而课上所有装备其实都与正规冰球比赛相同。罗邵源介绍,通常课上会先进行传球、带球、射门的练习,再轮流演练攻防,最后会进行对抗比赛。“球杆是一根长棍,左挥右转挺累的,加上仿真冰场容易打滑,没有真冰那么好滑。”对零基础的罗邵源来说,冰球训练有点吃力,但他乐在其中,“上课很快乐,老师也很有趣”。更重要的是,冰球运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冰球技术的同时,罗邵源也在运动配合中懂得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对抗的时候,配合好的话能够打赢对面单人技术强但是不会配合的对手。” 如今,上海至少有130所学校将中小学将冰壶、滑雪、滑冰等冰雪项目引入中小学课堂。而对于旺盛的校园体育需求来说,冰雪运动的尝试还需更多借助校外的场地。冰刀摩擦冰面的嘶嘶声、你追我赶的呐喊声……浦东新区上南五村小学与清流中学就将每周两节体育课搬到了三林体育中心内飞扬冰上运动中心的冰面上。学生们上戴头盔、脚踩冰刀,投入短道速滑课程中。2015年,在浦东新区教育局的支持下,中国首位冬奥冠军、场馆创办人杨扬带头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启动“冰上运动进校园”项目。目前该中心已与近20所幼儿园、中小学展开教学合作,提供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三个项目的普及课程。近日,这家我国首个市场化冰场的市场部负责人张晓喆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该中心20多名专业教练都由国家队的退役运动员担任。其中,上海市清流中学自2015年开设冰上课程以来,至少有1200多名学生掌握了短道速滑技能,优秀的个人运动员逐步“冒尖”。尤其“双减”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也看到了体育运动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带来的作用。“一来冰雪运动能提高身体素质,来参加训练的小孩都很少感冒。”张晓喆说,“二来,冰球培养团队意识,而花样滑冰则可以塑造体型,增进孩子对艺术的理解。”此外,不少参与者也表示冰雪运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恒心、勇于拼搏的精神,而团队协作也能让孩子更乐于沟通表达,开阔视野。从小在体校打冰球的张一鸣,正在上海一家市场化滑冰场担任兼职教练。“我属于中途退役选择升学的那一类,现在主业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她表示,练习滑冰让人看起来身材挺拔、有气质,而冰球项目很能锻炼人的体能和心肺功能,对孩子的四肢及大脑、小脑的训练都有帮助。针于不少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冰雪运动中容易遇到冲撞受伤和关节受凉,张晓喆解释,“其实训练上场前会有专门的防范措施,比如保护性装备和热身练习,下场后也会有针对性的体能恢复”。张一鸣则表示,只要做好护具防护,关节基本没有太大问题。而就算是对抗性较强的冰球项目,也只有在极端情况下,遭遇强烈冲击或过度训练才可能会受伤。青少年参与跳阶式增长,国内仍属“贵族运动”自2015年来,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实施,加之北京申奥成功的推动,冰雪项目魅力“出圈”,在上海的青少年群体中也逐渐火热起来。政府投入、社会力量的共同助力之下,上海冰雪场地的版图不断扩大。目前,上海共有冰场13块、室内滑雪场所34处、冰壶场地3个、8条冰壶道,各类冰雪运动场地分布于13个区、4所高校;全市共开展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速度滑冰、冰壶、雪车、滑雪等7个冰雪运动项目。公开数据显示,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上海在却有2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相较于2017年的约70万人次,不减反增。而据上海体育局统计,截至2021年,上海已累积举办青少年冰雪赛事5000多场次,共有120万人次参与。“冬奥开始筹备后,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增长得很快,尤其近两年可以说是跳阶式增长。”张晓喆说, “一方面是因为冬奥热度下,政府在宣传、引进赛事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一代80、90后家长观念上更加开放,乐意接受新事物。”然而,升学通道不畅之外,高额的费用也将不少孩子挡在了冰雪运动的门外。相较于篮球、游泳等其他常见的项目,冰雪运动在经济支出上颇为昂贵。张晓喆介绍冰上运动的费用,一方面来自使用一块1800平方米的标准商业冰场造冰和维护的费用就不低,加上冰球教练聘请的费用也比较高,另一方面来自装备的支出,小孩长身体长得快,大约一年就要更换一次。以青少年冰球培训为例,装备费、训练费加上一定数量的比赛,一年花费至少15万。其中,最基础的装备包括冰球鞋、冰球刀、护具、冰球杆等,一次配齐至少需要5000元人民币。尽管市面上的冰球鞋的价格从300元至3000元不等,但孩子一年更换的冰鞋价格也约得3000元。硬件之外,张一鸣所在冰场的冰球课程分为大课和私教课。她表示,私教课由教练根据孩子不同情况制定,通常入门级的一对一费用在300元左右;大课则是10人左右集体训练和比赛,每节需200元。作为和国际接轨的要求,教练会要求两种课程兼报,假期通常安排一周3节私教课,大课也要保证孩子来至少1次,平日由于学业压力则会减少到每周至少1次私教课或1次大课。“来我们这里上课的基本家庭收入都比较高,属于中产范围的居多,孩子多就读国际学校。”张一鸣说,“国内冰球目前还属于贵族运动。”但以她的观察,由于气候因素和整体冰雪运动基础气氛更优,在北京,每节冰雪课程的收费普遍会比上海低50元到100元左右。“如果上海冰雪项目学的人越来越多,教练排课排得满,就可能把每节私教课的费用控制在150元以下,能进一步吸引更多学员。”走出体制局限,仍需拓展职业和升学路径 学校的配合和市场化场馆的支持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上海市体育局以政府引导、协会管理、社会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培育冰雪运动后备人才。上海发展冬季运动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6全冬会的赛场上经受了检验。以冰壶项目为例,采取体教结合的方式,由学校学生组队参赛;花样滑冰、冰球与短道速滑队则以招投标的形式,借助社会力量组建——走出体制局限的“上海模式”备受瞩目。在上海市体育局的指导下,上海市冰壶运动协会成立上海市冰壶青年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两名来自上海本土培养的冰壶裁判员王珏和李凌姝就负责执场裁判和副计时长工作。而上海市冰雪运动协会副会长邵国民表示,截至2021年,冰球的注册运动员已经超过800名,花样滑冰运动员也已有200余人。在国际赛事中崭露头角外,上海已成型的俱乐部联赛机制也是青少年冰球推广的重要途径之一。2018-2019赛季,共有U7、U8、U10、U12四个年龄段,54支队在384场比赛中参与角逐。张一鸣表示,从传统赛制转向俱乐部赛制是上海推广冰球运动的关键,对于冰球小将们的知名度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帮助。“只有这样,冰雪运动才有可能提高可看性与互动性,成为全民性的运动。”此外,她还建议上海进一步增加专业冰场,并且进一步推广大众对于冰球运动的认知。从2008年开始教孩子打冰球的张一鸣也指出,在中国,青少年的学业压力较重,很多打到高中的冰球运动员就要考虑兼顾学业。目前国内公办学校中没有相关政策把冰雪比赛奖项作为升学助力,在这种模式下,冰雪运动也面临着因青少年升学后参与人数断崖式下滑的压力,由此也导致了专业队人才匮乏的困境。《中国教育报》曾报道,对清流中学的党委书记吴本勤来说,四年前的一个遗憾始终堵在心头。2018年,学校的两名学生入选国家冬奥会短道速滑预备队训练,最终入围了一名。但后来入围的那个学生也遗憾落选,却由于备战落下的学业和心态上遭到的打击考上普通高中都困难。吴本勤叹气,“这些孩子在专业上不屈不挠地拼搏过,为学校、全区、上海市都争得过荣誉,本应成为榜样,但如此结局叫人惋惜,也让很多有意向往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和家长犹豫了。”冰球项目也是如此。“一般孩子从五六岁开始打冰球,十岁左右就可以参加比赛,好苗子也会入选市队和省队,如果足够优秀,十多岁还有可能参加全国锦标赛,有的学校也会主动联系。”张一鸣说,“上海现阶段小球员在13、14岁之前打得非常棒,但到初中后就会断档,高中更少。从小练冰球的孩子想继续走职业冰球生涯道路,大多会去北美等海外国家上高中,参加青年联赛,因为国外打冰球的出路更多,而留在国内考大学的则大多会因为学业压力中断训练,放弃冰球。”张一鸣认为,中国的冰球要推广普及程度、提升实力,就要打通上升的渠道。她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加紧打造两个体系:一是将冰球纳入升学体系,打造中国的大学生冰球联赛;二是建立职业联赛,让想打冰球的孩子在十六七岁从青年联赛打起,最终成为职业球员。确实,对比中国,欧美国家的高水平运动员往往来自学校体系。在国外,在冰雪运动中突出的学生有机会以此申请上“常春藤”的名校,可以打职业联赛成为球星。也因此,相比北方的体制式训练,上海的不少家长更希望通过冰雪运动为孩子未来的教育之路带去更多选择。2016年夏天,就读于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18岁上海男孩郑智镭被“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交系统工程专业录取,除了优秀的学习成绩(SAT2330分),履历表上的“8年冰球经历”显然起到了“小众特长”的助力。在张一鸣遇见的家长中,多数都出于两方面的考量送孩子来训练,一是强身健体,塑造性格;一是为升学考试,拿名校offer。张晓喆也表示,来冰场训练的大多数孩子都来自国际学校。张一鸣见过许多通过打冰球申请国内、国外高校录取的例子。她介绍,北京体育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部分高校在招生的时会明确告知招收冰球特长生,再结合文化课水平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而对于未来留学,冰球也是申请中提升简历的一个重要项目,尤其北美的国家,有更多的学校青睐拥有打冰球经历的学生。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也曾指出,“国内教体融合的程度还不够,如果每一个985、211学校都能有体育特招生,那么就会给家长和学生更多的选择,同时专业运动人才也可以有更多储备。”面对人才输送的困境,近年来,高校的招生政策在逐步做出积极的回应。目前,全国共有275所高等院校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资格。除了竞技人才招生外,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冰雪运动的相关专业。北京体育大学于2016年4月15日成立了冰雪运动学院,与哈尔滨体育学院共同培养人才。首都体育学院则自2017年起在体育教育、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运动康复及新闻学6大专业下新增冰雪运动方向,着力培养冰雪专业人才。而如今,国内的长春师范大学、张家口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高校也开始招收冰球特长生。这也为热爱冰雪运动的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升学路径。责任编辑:徐笛 校对:张亮亮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