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月 19 日,微信推送了 iOS 平台 8.0.49 正式版更新,3 天后又推送了安卓平台 8.0.49 正式版更新。可是直到今天(6 月 26 日),两个月时间已过,微信 8.0.50 正式版依然不见踪影,这对于一月一更的微信来说,太不寻常。关于微信离奇停更的原因,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怀疑微信可能要憋出个大的,届时会让 8.1 或 9.0 大版本登场。也有人猜测,微信或许把精力都放在了适配纯血鸿蒙上,早前腾讯客服智能助手曾确认,微信正与华为进行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开发适配与技术沟通工作。“彼时勤更嫌人烦,此时不更却想念”,这句话可以很好的描述网友们的心情 —— 之前微信稳定更新时,许多人觉得烦,现在微信不更了,反倒又催促赶紧更。而就在这两天,也许是大众太过期待所致,关于微信的两则话题登上热搜,分别是:原来微信可以自动定位未读消息,这微信是真白用这么久了。其中,第一个话题源于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表了名为“微信,你怎么不等我死了才告诉我”的帖子,称其发现了一个微信功能 ——双击两下菜单栏中“微信”图标的红色数字,会自动跳到未读的对话框。本以为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功能,没想到翻看了评论区发现,竟然有好多人不知道。看来,尽管整天高频使用,但还是有部分用户尚未做到对微信的操作了如指掌。而伴随着该话题登上热搜并引发热议,第二个话题随之诞生。因为有大量网友开始分享自己日常使用的微信秘密功能,再经媒体的整理传播,形成了“微信隐藏功能扒皮大赛”。由于学习到了自己不得而知的技巧,诸多用户直呼“这微信是真白用这么久了”。身为IT之家家友封的“微信卧底”,雨仔看了一下,可以说对绝大部分的都一清二楚,也在以往的更新详解中介绍过。但是,也确实有今天头一回知道的,接下来,就将热门的几个向各位分享一下。一・建一个人的群点击右上角“+”选择发起群聊,再选择面对面群聊,随便输入四个数字后,点击进入该群,就会创建一个一人群。创建这种单人群,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群名,进而将其作为分类收纳使用。比如命名一个群聊名称为“图片”,以后所有收到感兴趣的图片都可以转发到该群中,不必再担心找不到,是专属于自己的收藏天地。二・图片生成表格当微信收到了表格图片,可以通过“长按图标 - 搜一搜”,生成 Excel 表格。生成的表格可在腾讯文档小程序中打开,并且还可以对表格进行修改、重新编辑、再发送。该技巧可以在部分场景中帮助用户告别手动制作 Excel,对一些打工人较为友好。三・共享实时位置时可语音和别人约在不太熟悉的地方时,通过“共享实时位置”功能,可以较为清晰地知晓对方所处的位置。不过,一些人为了保持沟通,习惯于退回到聊天中发文字 / 语音,或打电话,这样就无法即时查看对方位置。但其实,在共享实时位置界面可以直接对话,只需长按下方的黑色圆形按钮。四・长拼图在需要将一个个图片拼接成长图时,很多人习惯用第三方图片 App 去实现,但微信自身具备该功能。在收藏界面中点击右上角的“+”,再点击“照片”选择需要拼接的图片。调整好图片后,点击右上角“…”,再选择“保存 / 导出为图片”即可拼接为长图。五・待办事项提醒同样是在收藏界面点击右上角的“+”,编辑栏中第五个带有对勾的图标为“代办清单”。点击该图标,笔记中就会自动出现标签,后面可以编辑待办事项。编辑完成后,点击右上角的“…”选择“在聊天中置顶”,回到聊天界面,就能看到待办事项,且可以自由增加删除做二次调整。如此一来,就能起到规划的作用。六・设置提醒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时常会在聊天中,和别人约定好某天某时要做某事。为了避免遗忘,微信提供了“提醒”功能,仅需长按聊天消息,就能打开入口。设置好提醒的时间后,微信届时会发出弹窗提醒,以防止错过事项。七・开启快捷功能使用扫一扫、收付款、二维码这三个功能时,大家普遍会先进入到微信,再做进一步操作。实际上,只要长按微信 App 图标 2 秒,就可以启用这三个功能快捷键,无需再打开微信。八・提取文字有时在工作中,会遇到要把对方发来图片中的文字,记录到文档中的情况。一个一个字打,未免费时费力,这时可以利用“提取文字”功能。长按图片 2 秒,选择提取文字,就能把图片上的文字提取出来,且能一键复制。九・调用系统相机拍照许多安卓手机的用户往往会抱怨,用微信自带的“拍摄”拍出来照片很模糊。但其实,是可以调用系统相机来拍照的,只需长按“相册”图标即可。这样的话,不仅拍出来的照片比“拍摄”清晰,也省去了先拍照再用微信发送的繁琐步骤。十・微信支付提醒这个是今天第一次知晓的微信功能,关于微信支付的提醒。一位网友分享故事,他在饭店吃完饭回家后,收到了“微信支付客服提醒”,显示商家告知微信支付客服,可能在消费时遗失了物品。该网友这才发现,自己的蓝牙耳机忘在店里了,急忙赶回去取。万万没想到,微信还存在这么一个暖心的提醒功能,当然,商家的善良是前提。以上就是今天在热搜上,网友扒出的几个热门微信功能了。本文源自IT之家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