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功课环境家庭设备NAS(看你功课设备家庭环境)

作为一名数码区的创作者,我最近也开始纠结起了新房的装修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各种线路的预铺和设备的采购
而【搭建家庭万兆局域网环境】就是我当前非常重视的工作之一
虽然是首套房,但总想规划长远一点
加之目前已经入手了部分万兆设备,就开始考虑预铺光纤的方案,相对便宜且后期升级灵活,下面就是我初步规划的拓扑图,可以放大看看
因为本文篇幅较长,故而分成三个大板块进行展示
第一大板块是「终端设备篇」,主要介绍万兆 NAS 硬盘等配件
第二大板块是「影音设备篇」,主要展示 Apple TV 2021 4K 和 iclick 万能遥控器
最后一个「前端设备篇」,主要是家庭万兆光纤网络铺设所需的设备清单,大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阅读
一、【终端设备端】:想要玩转万兆家庭网络,你还需要终端设备来加分第一个部分我们主要聊聊万兆家庭网络的应用场景,主要围绕 NAS 配件内容展开,下图中便是我出租屋的设备架,你看看能认出哪些产品呢?❶ NAS 设备:群晖 DS1621+ / 群晖 E10G18-T2 万兆网卡首先,我铺设万兆就是奔着 NAS 场景去的
此前就给大家晒过群晖 DS1621+,通过 PCIe 拓展搭配群晖 E10G18-T2 万兆网卡实现了 20Gbps 的链路聚合,体验出色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之前写的评测《家用双万兆 NAS 的终极理想型:DS1621+ 详细体验,兼评 DSM 7.1 功能升级》,本轮我们着重聊点它的周边配件
❷ 【仓库盘】:希捷酷狼 Pro NAS 硬盘 8TB × 4NAS 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硬盘了
硬盘价格高昂,如果买齐全部仓位,应该是全屋网络的最大开支项,甚至要高于 NAS,比如群晖 DS1621+ 最多支持 6 个 SATA 硬盘位和 2 个 M.2 缓存硬盘位,所以我就给它一次性安排齐了
其中包括 4 个 8TB 希捷酷狼 Pro NAS 硬盘、2 个 1TB 希捷酷狼 IronWolf 125 SATA 固态硬盘以及 2 个 1TB 希捷酷玩 510 M.2 固态硬盘,加起来的售价已经突破万元大关了
如果再算上 NAS 和拓展卡,合计达到 2W+
我们说回硬盘,目前希捷面向 NAS 场景的硬盘序列主要为「酷狼」「酷狼 Pro」「银河」三种,前面二者的区别在于,带 Pro 版本具有如下优点:「AgileArray™优化网络存储」:支持 AgileArray 的 NAS 进行优化,拥有双面平衡和限时故障恢复功能「旋转震动(RV)抗振技术」:内置旋转震动(RV)传感器,可以在多盘位系统中提供抗振动性和一致性能「额定负荷工作负荷(WRL)」:酷狼为 180TB / 年,酷狼 Pro 为 300TB / 年「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酷狼为 100 万小时,酷狼 Pro 为 120 万小时「希捷 Rescue 数据恢复服务」:酷狼和酷狼Pro 系列都标配希捷专业实验室免费 Rescue 救援服务一次(三年内)「五年有限质保」:酷狼为 3 年有限质保,酷狼 Pro 为 5 年有限质保所以酷狼系列定位接近于家用或者小型工作室,而酷狼 Pro 则是商用和企业级环境,当然想要更好的规格就可以考虑银河系列的企业级硬盘了
我上手的酷狼 Pro 系列 8TB 硬盘具体参数如下,总体来说配置还是非常扎实,不愧为民用级天花板
毕竟是为了 NAS 这种 7 × 24 小时压榨硬盘的“资本家”而用的,稳定可靠最为重要
而且我个人很看重希捷专业实验室在三年内提供的免费 Rescue 救援服务,万一运气不好硬盘故障,还有得救
「型号」:IronWolf Pro 硬盘(ST8000NE001)「缓存」:256MB「转速」:7200 转/min,「速率」:持续数据传输速率为 240MB/s「磁道技术」:全传统磁记录(CMR)技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高达 120 万小时「额定负荷工作负荷(WRL)」:300TB / 年「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20 万小时「希捷 Rescue 数据恢复服务」:希捷专业实验室免费 Rescue 救援服务一次(三年内)「保修服务」:五年有限质保4 个酷狼 Pro 系列机械硬盘被我放在 1-4 仓位做「RAID 5」,RAID 5 有一个灾备盘,剩下 3 个硬盘加起来还有 21.8TB 的容量
如果选择 RAID 6,那么就是 2 个灾备盘,不过容量会进一步下降到 14TB 左右
可能以后会考虑把两个 SSD 换成 8TB HDD,直接 6 个硬盘组 RAID 6 甚至 RAID 10,提高安全性
在初次使用的时候,我个人还建议你在希捷官网上使用硬盘序列号进行注册,这样便于后续享受希捷专业实验室提供的免费 Rescue 救援服务
此外,希捷还为 IronWolf Pro 硬盘提供了 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IHM) 酷狼健康管理,相比于常见的 S.M.A.R.T. 检测能够监控 200 项硬盘指标,并在发生问题前主动报告潜在风险
以群晖 DS1621+ 为例,在存储管理器→HDD / SSD→状况信息里面就可以打开 IronWolf 健康监测功能,我还把它设置了定期检测计划程序,每周检测一次,便于我提前发现硬盘故障风险
❸【仓库盘】:希捷酷狼 IronWolf 125 SATA 固态硬盘 1TB × 2想要发挥万兆 NAS 的实力,除了大容量的 HDD 外,还需要能够高速读写的 SSD
我选用的同样是来自希捷的酷狼 IronWolf 125 SATA 固态硬盘
这款硬盘目前只有在亚马逊海外购有销售,国内并无官方渠道
作为希捷家族中比较少见的 SATA SSD,酷狼 IronWolf 125 的品质还是不错的
外观方面使用了黑色金属外壳,正面印有红色的「IronWolf NAS」图样,代表其面向 NAS 的定位,背面则是产品信息贴纸
酷狼 IronWolf 125 的端口为 SATA 3.0,其连续读写速率能够稳定在:560MB/s 和 540MB/s
所以我把希捷酷狼 IronWolf 125 SATA 固态硬盘 1TB 组了 RAID 0,实际可用容量 1.8TB,平时就拿来放一些需要高速读写的相机照片、视频素材,可以直接通过 Mac 端的 Adobe 全家桶和 Final Cut Pro 进行后期处理和剪辑渲染工作
把六个硬盘塞入群晖 DS1621+ 后,咔哒一声锁上硬盘位,对于强迫症而言真是非常治愈
六盘位 DS1621+ 相比于之前四盘位的 DS920+ 确实有了更好的灵活性
❹ 【缓存盘】:希捷酷玩 510 1TB M.2 固态硬盘 × 2群晖 DS1621+ 还预留了两个硬盘位给 M.2 缓存,需要注意:单根固态做缓存只能进行读取加速,两根固态读写都可以通过缓存加速
所以我准备了 2 根 1TB 的希捷酷玩 510 M.2 固态硬盘插进去
希捷酷玩 510 M.2 固态硬盘之前给大家做过详细的测试,它的传输模式为 PCIe 3.0 × 4,NVMe 1.3 标准,闪存颗粒为 3D TLC,缓存为 28GB 动态 SLC 缓存,顺序读速 3450MB/s,顺序写速 3200MB/s
在耐用性方面达到了 1300TB,希捷酷玩 510 M.2 固态硬盘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 180 万小时,还有 5 年有限质保
我把希捷酷玩 510 M.2 固态硬盘放在群晖 DS1621+ 里面组了 RAID 1,得益于 DSM 7.1 的新功能,可以把缓存分给多个存储池,我就分给了 HDD 500GB,剩下 431GB 留给了 SSD,如下图所示
缓存是可以起到读写加速的作用,后面给大家展示下效果
❺ 【外置盘】:希捷睿翼系列移动硬盘 2TB最后再给大家加一道菜,因为群晖 DS1621+ 拥有三个 USB-A(5Gbps),后面的 2 个 USB-A 我接驳了绿联的硬盘拓展盒和 UPS,前面的就可以用来接驳外置的移动硬盘或者 U 盘了
希捷家正好有便宜大碗的「睿翼系列移动硬盘」,非常适合做一个外置场景的备份工作
我选择的是 2TB 的版本
这块硬盘采用了黑色的斜纹设计,同时还有一个银色的 Logo,辨识度还是非常的不错,重量不过 159g
而且这块硬盘是默认 exFAT 的文件系统,对于 macOS 和 Windows 用户都能够即插即用,无需格式化操作
此外,睿翼系列移动硬盘还享受 3 年有限质保和 3 年内一次希捷原厂数据救援,售后和数据安全都算很有保障
在数据线方面使用的是机械硬盘常见的 Micro USB to USB 3.0,峰值带宽能够达到 5Gbps,实测读写速率在 130-140MB/s 左右
平时出门可以带上它,回家用完后插入群晖 DS1621+ 的前置 USB-A 端口,在 DSM 系统中设置自动备份功能,就可以将移动硬盘数据自动备份到 NAS 的指定区域
❻ 数据测速最后,我们来看看内置 SSD、HDD、外置移动硬盘在万兆网络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首先是带宽测试,「macOS」端的速度通过 Disk Speed Test 测试,可以看到写入速率为 597.2MB/s,读取速率为 1045.8MB/s,这个数据表现还是相当亮眼的
「iPerf3」的上下行带宽测试中,在 NAS 端的 Docker 里面安装了 iPerf3 测试工具,然后分别以 NAS 和 Mac 为服务器端,测试上行下行带宽
「Mac 为服务器,NAS 为监听」:上行带宽为 10.9Gbps▼ 「NAS 为服务器,Mac 为监听」:下行带宽为 8.20Gbps接下来进行的是实际性能测试,主要通过大文件拷贝耗时来计算平均读写,使用的是《Ambulance》的 IMAX 影片,文件容量为 25.88GB,测试绰绰有余了
从实际的测试来看,峰值的下行速率已经能够达到 1140MB/s,而峰值的上行速率也有 670MB/s,希捷硬盘配合群晖 DS1621+ 的性能表现确实不俗
下面就是所有硬件测试的结果了,可以看到 RAID 5 的 HDD 硬盘速率也非常可观,这是我都没能预见到的
增加了 M.2 的缓存组后速度小幅提升
而 RAID 0 的 SSD 自身速率则表现得中规中矩,加入了 M.2 缓存后速度陡然提升,基本上达到了万兆带宽的天花板了
「希捷酷狼 Pro - RAID 5」:写速 587.18MB/s、读速 1132.47MB/s「希捷酷狼 Pro + 希捷酷玩 510 缓存」:写速 625.35MB/s、读速 1140.96MB/s「希捷酷狼 IronWolf 125 - RAID 0」:写速 475.16MB/s、读速 1057.93MB/s「希捷酷狼 IronWolf 125 + 希捷酷玩 510 缓存」:写速 670.04MB/s,读速 1141.46MB/s「希捷睿翼系列移动硬盘 2TB」:写速 155.89MB/s、读速 146.20MB/s万兆网络环境+希捷硬盘最终的归宿便是生产力场景,过去我在进行一些照片编辑、视频处理工作时,也尝试将素材放在 NAS 里进行处理
但实际的体验并不理想,最大问题就是卡
我用 Lightroom 导入 A7R4 拍摄的 RAW 素材编辑时,会涉及到修改的同步
120MB 的单张容量,再加上 NAS 里面的机械盘读速势必会变得很慢,哪怕是外接机械硬盘问题依旧,只有素材在本地或者外接的移动固态硬盘中才会有所改善
而更换成了万兆网络+希捷硬盘时,速度明显就提起来了
最直观的感受是:之前就像是老大爷爬楼走一步歇一步,而今就像是吃了炫迈一般,根本停不下来了
照片涉及到缩放、切换上下张时场景,都变得非常流畅了
我测试了下 Adobe Lightroom 处理 100 张索尼 A7R4 拍摄的 RAW 格式图片(单张 120MB),改图之后安装长边 4000 像素,容量小于 5MB 的效果导出,最终耗时 5 分 51 秒,这个速度非常接近 MacBook Pro 本地的导出效率
那么视频表现如何?我按照直接给大家介绍过的杜比视界工作流
也是比较接近于本地处理的速度,而且回放佳能 R5C 拍摄 8K 视频原始素材也是比较流畅的,这几乎和本地硬盘的素材没有什么差异了
不过我目前远远没有榨干万兆局域网的性能表现,所以未来我还要想方设法打通高码率的 4K HDR 工作流,同时也为 8K 视频素材的编辑做好战略储备,说不定以后我会创建一个工作室,把 DS1621+ 拿过去作为数据中枢,以实现多终端同时的素材访问和剪辑工作,相信这样才能够发挥万兆局域网的真正价值
❼ 不间断电源设备:施耐德 BK650M2此外,为了保障 NAS 硬盘的安全(断电伤硬盘),我还购置了一台施耐德 BK650M2 不间断后备电源,选择的是「施耐德 BK650M2」
这款 UPS 提供了 4 个三口插座和 2 个 USB-A 端口,还有 USB 通讯接口、电话&网络防浪涌接口
最大功率 390W,电压也是 160-278V 宽电压输入,实用性比较强
按照官方提供的后备时间数据来看,240W 能够坚持 7.5 分钟、116W 坚持 16 分钟、79W 则是 25 分钟、40W 则能够达到 48 分钟,像 NAS 这样的低功率设备就更久了
而且我比较看重这款 UPS 的独立电池仓,因为电池寿命一般仅有 2-3 年,后续可更换就是很大的加分项了
UPS + 群晖使用还是很简单,只要把 RJ45 to USB 分别插在 UPS 和群晖 DS1621+ 身上,同时在 DSM 系统中打开不断电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
值得一提的是,你还可以在群晖内设置断电时间和来电自动重启功能,6ms-10ms 转换时间无需担心切换时断电,相当好用
如果你搭配电脑,就需要 APC PowerChute 自动关机软件来实现了同样的功能了
❽ abostudio 防尘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群晖 DS1621+ 的防尘能力比较弱,用了一周之后基本上边缘都是灰
想想也正常,NAS 的 7 +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模式决定了它就是一个固定位的吸尘器,所以安排上了 abostudio 家的防尘网
防尘网的安装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房间内灰尘吸入对于内部硬件的潜在风险,也可以简化清洁的流程
而且 abostudio 家的覆盖算是比较全面的,正面、侧面、底部、转角、夹缝都被全面保护起来了
用了一段时间,我发现防尘网上已经有了灰尘,简单清理之后恢复如新
庆幸大部分灰尘没有进入 NAS 内,否则就有的折腾了
二、【影音设备篇】:Apple TV 2021 4K + iclick 超级遥控器最后一个部分给大家介绍下我目前在影音方面的设备清单和控制方案,主要是围绕 Apple TV 展开,苹果的生态真是把人绑得死死的
❶ Apple TV 2021 4KApple TV 目前已经迭代到了第六代,也就是最新发布的 Apple TV 2021 4K,新一代相较于五代升级巨大
处理器从 A10X 升级为 A12,制程工艺为 7nm,晶体管数量翻倍有余达到 6900 百万
而且遥控器改观也很大,增加了转盘触控板、支持手势操作,支持了 Siri 语音按键
8 字电源口和千兆以太网口保持了不变,但 HDMI 端口升级成了 HDMI 2.1,支持 4K 120fps 甚至 8K 60fps 的视频画面
此外,Apple TV 2021 4K 还支持音频共享,两对 AirPods 可以同时接入
Wi-Fi 6 也纳入了升级范畴,不过我个人还是更期待能够给个 5Gbps 网口
想要玩转 Apple TV 的核心 APP 便是「Infuse 7 Pro」,它可能是最好用的专业播放器,甚至没有之一
Infuse 可以直接搜刮 NAS 里面的片源组成海报墙,4K HDR 都是小意思,杜比视界、杜比全景声都能正常解码,第七代还加入了对于 Mac 端的支持
而且在电影界面还会从网络上搜刮视频的海报图、演职员信息、视频规格等内容,视频也是多平台同步播放记录
比如你在客厅看了一半,回卧室拿着 iPhone 或者 iPad 都可以接着播放,开了家庭共享还可以免费共享给家人使用
Infuse 唯一的缺点就是要付费
我选择的是 70 元/年,跟师弟平摊
因为买断制只能管本代的 Pro 系列,以后升级 Pro 还需要重新付费
而且第 7 代涨价严重,买断不值当
有了 infuse 7 Pro 来解决本地 NAS 资源的串流后,云端的串流就看个人喜欢了,Netflix、HBO、Amazon、Disney 乃至 Apple TV 都是不错的
不过互联网流媒体对于留学能力有要求,而且如果带宽低了,都无法适配高码率的视频规格
而且此类流媒体平台价格不便宜,所以建议还是考虑组团购买,分摊成本
不过国内比较热门的 B 站,推荐大家考虑「MiaoProject」
这个软件支持直接绑定 Bilibili 的账号访问视频资源,会员功能、视频弹幕一个不落,堪称做得比官方还专业
不过这 App 也是要付费的,好在价格实惠,据说上线当天就冲了 AppStore 的榜首,足见刚需程度,B 站你可长点心吧,至于爱优腾,你们自己玩去吧
❷ iclick 超级遥控器因为我房间里的数码产品众多,所以常常需要在不同的遥控器中切换,比如下图中就是我房间内依次用到的极米投影仪、AppleTV、空调、智米风扇、真力遥控器
作为仅有 7 秒金鱼记忆的我,有时候翻找起来真心麻烦
想要省去翻找切换遥控器的困扰,我就给大家再安利一个万能遥控器——iclick
所谓万能遥控器,就是通过射频 / 蓝牙 / 红外等多种连接模式将智能设备控制实现 All In One
从外观上来看,iclick 万能遥控器的身形修长,120g 的重量也比较适中,钢琴烤漆般的镜面黑色系风格也呈现出了一定的高级感
iclick 超级遥控器支持 Infrared 红外协议、BLE 蓝牙、射频 433 / 315 协议三种模式,几乎可以实现全屋设备的控制,电视、回音壁、 Apple TV 等电视盒子、功放、灯光、幕布、窗帘乃至空调风扇都可以适配
而且在按键功能方面,iclick 家超级遥控器拥有 20 个自定义按键,其中包括 18 个自定义按键、2 个快捷按键(灯光、窗帘)
在遥控器上部还用上了一个 1.92 吋高清 OLED 显示屏 + 8 个可视化按键,底部还有一圈氛围灯光,按键时会亮起
「适配设备」时,需要在应用商店下载同名的 iClick 手机 APP,按照提示匹配遥控器后,就能够适配设备了
在 APP 中,比较成熟的就是连接电视盒子,已经预设了包括小米、芝杜、亚马逊、索尼、Apple、谷歌、英伟达、三星在内的主流电视方案,简单易用
红外和射频如果找不到预设,还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自定义设置按键名称,满足了个性化需求
我已经为 iclick 家超级遥控器匹配了 Apple TV、空调、真力、极米以及翻页笔的方案(Mac),用 AIO 的方案后确实少了平时翻找遥控器的困扰
而且这款遥控器还拥有多功能轨迹球,滚动可以切换控制设备,长按呼出鼠标,拿来当个翻页笔都是很实用的
我个人比较常用的便是控制 Apple TV、打开空调、控制电脑,而且如果你搭配米桥 / 猫桥 / 鸦桥,还可以接入米家 / 天猫精灵 / 涂鸦智能的 IoT 智能家庭生态
未来我就打算把 iclick 超级遥控器拿到我的新房里面,真正实现全屋 AIO
▼ 控制 Apple TV▼ 控制空调▼ 控制 Mac PPT 翻页最后在设备供电方面,iclick 超级遥控器设计有磁吸式充电,待机时间为 180 天,正常使用能够一周,使用还是非常方便
个人期待下一代产品能够提升一下正面的抗油污能力,同时把身形做的更短一些,这样对于我这样的小手用户会更加友好一些
三、【前端设备篇】:想要预铺万兆光纤,你需要哪些前端网络设备?最后一个部分,我来跟大家讲讲家庭预铺光纤的硬件选购知识
具体布线思路,大家可以优先参考一下@carrot8848 的大作《生命在于折腾 篇一:如何在家庭布设光纤万兆局域网?总结一下自己的折腾过程》
我主要从设备需求向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会涉及到以下产品,详情见如下的思维导图
(一)光纤 / 网线❶ 光纤类型预铺光纤的第一步就是确认【光纤类型】,家用推荐单模单芯或者单模双芯,工包皮线就可以,价格异常低廉,1000 米都才百元出头,我选择的是「单模双芯光纤」
相比之下,如果想要用以超六类网线实现万兆带宽速率,价格已然接近光纤的 10-15 倍有余,而且电口设备普遍贵于光口设备,未来升级也不太方便,这就是光纤的优势所在了
如果不具备墙内预铺光纤的条件,也可以考虑【隐形光纤】,可以参考如下文章《拯救单条网线的家,隐形光纤实战》,把裸纤隐藏在踢脚线中
但缺点就是不能过度弯折且耐用性不如埋在墙内的皮线光纤,家里有宠物和熊孩子的慎重
最后,建议同时配一根【八芯网线】与光纤走一个管道并行,一光一电保证全屋网络
在网线种类方面,六类网线已经能够在 100 米以内的万兆,如果是超六类则可以满足 100 米以上的万兆,家用根据距离需求选择即可
墙内的线六类非屏蔽网线足矣,实在不放心也可以考虑超六类,不过七类线就是智商税了
因为有时墙壁网口插座同设备还有一定距离,所以还涉及到飞线的需求
个人比较推荐超细款的网线,比如我之前的租的房间就不具备光纤改造条件,就选用了「绿联超六类 2.8mm 细线款」
从前文的实测数据来看 Mac → NAS 的上行带宽为 10.9Gbps, NAS →Mac下行带宽为8.20Gbps,说明这两根绿联超六类的速度都是非常达标的
直接将网线从桌面飞线到置物架的那一端,最好的路线就是从踢脚线再到门框外延绕行,估计了下长度,大概需要 10 米
组链路聚合需要两路,所以就准备了两根,借助粘贴式的理线扣进行固定,效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虽然在门框边缘部分有一些黑色线条,但整体还是比较清爽
最后不建议大家考虑扁线,适用场景有限,除非是要穿门而过
❷ 光纤接头光纤的末端就是【光纤接头】,目前常见的有 LC、SC、FC、ST 以及 MPO 等五种,但家庭常用主要是 SC 和 LC 两种规格,俗称大方头和小方头
▼ 咱们插在光猫上入户光纤主要就是「SC 接头」
但墙内铺设的光纤则以「LC-LC」插头为主,相比于一根就能收发的 SC 插头,LC 的一收一发共需要两根光纤(如下图所示),当然如果你遇到需要 SC 口的场景,也可以考虑 SC-LC 的光纤跳线方式
❸ 光纤连接模式:冷接 / 热熔因为装修所需光纤长度难以预判,同时插头穿管时容易卡住,所以往往购买的是一捆一捆的,而非成品线
所以皮线光纤与尾纤接头相连还需要「冷接或者热熔」
一般家用冷接和热熔差距不大,冷接便宜,适合动手能力强的小伙伴
热熔稳定性更好,但需要借助热熔机,价格高昂,可以考虑请电信的师傅上门熔接,按芯收费
个人比较倾向于冷接,相比于热熔更加实惠,而且假如 5-10 年后光衰比较大了,大不了手动再弄一遍,到时候如果光纤普及 + 热熔机价格降下来了,还可以考虑再改热熔
❹ 光纤插座有了光纤和接头之后,就要将其连接到设备上了
如果你是墙内走线,可以考虑直接把线从墙壁里牵出来插在光交换机上,但「光纤插座」会更美观,有些房间当前只是预留光口,而没有设备匹配,掉根线在墙上始终不好看
目前某宝家的光纤面板都还比较便宜,不过在入手时要跟店家确认好是 LC 还是 SC,将光纤接头插进去就可以了
如果是主交换机这里可以选择双光口面板,不过三光口及以上就不推荐了
(二)网络模块❶ 光纤模块光纤插头想要与终端设备进行通讯外,还需要将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模块——【SFP+ 光纤模块】,两根 LC (收 / 发)插入光纤模块尾端,然后另一端插入交换机上光口上
在选购光纤模块时需要注意标签上的标注,如下图中的「10G-1310nm-10KM-SM-SFP+」
10G 代表的带宽速率为 10Gbps,1310nm 代表的波长,10KM 则指有效使用距离,SM 代表单模,SFP+ 代表类型,家用万兆一般选择这种规格即可
❷ 猫棒说到光纤模块,不少小伙伴还考虑过【猫棒】这种产品,实际上就是把光猫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光纤模块上,直接插在交换机上,省下光猫占据的空间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酱紫表 的《用猫棒替换光猫,支持 2.5G 突破 1000M 宽带,100 块就能带你用上猫棒 pon stick onu》
❸ 光电转换模块后面我们会介绍光纤交换机与 RJ45 电口交换机,二者可以互联,这就涉及到一个新的设备——【光电转换模块】,它的末端是 RJ45 电口,前端则是 SFP+ 光口
光电转换模块就是把 RJ45 网线(铜)传输的电信号与光纤传输的光信号进行相互转换,主要插在光交换机上使用
下图左侧的便是光电转换模块,右侧则是 LC 光纤与 SFP+ 光纤模块
光电转换模块缺点就是发热量很大,当超过温度阈值之后,带宽可能会遇到降速,所以最优的方案其实还是光电复用或者既有光口也有电口
(三)万兆交换机❶ 万兆光口交换机最后,光纤往往不止一路,而汇聚光纤模块的设备便是【光纤交换机】,目前比较便宜的有像普联(TP-LINK)万兆交换机 TL-ST1008F,它拥有 8 个 SFP+ 万兆光口也才 749 元,当然你也可以去二手市场淘一些机房淘汰下来的交换机
❷ 万兆电口交换机不过家用还有需要网线的时候,可以加个【万兆电口交换机】,比如普联(TP-LINK) TL-ST1008,它有 8 个 RJ45 万电口,电口接交换机,然后再输出到光口交换机,这样基本上可以从机柜输出 6 路 RJ45 和 7 路光纤,不要说家用了,小型工作室都够了
❸ 光电复用交换机但如果你考虑 All in One 的方案,需要一个设备同时输出光口(光纤)和电口(网线)的话,就要考虑集成了光口+电口或者光电复用口的方案了,个人比较推荐光电复用,就是光口和电口二选一工作
我目前用的是威联通(QNAP)QSW-M408-4C 交换机
它内建了 4 个万兆光电复用端口(支持 10Gbps、5Gbps、2.5Gbps、1Gbps、100Mbps 自适应)及 8 个千兆以太网络端口,而且还支持二层(L2)网管功能:LACP、VLAN、ACL、LLDP
在我现在的房间里,将群晖 DS1621+ 接入了其中两个电口,在交换机后台设置了链路聚合,最后在 NAS 后台就能够看到成功握手了 20Gbps 的网络带宽,直接性能拉满了
不过 QSW-M408-4C 最多支持 4 路万兆,全屋光纤就不够用了
以后会把它放到书房,然后核心交换机考虑更高规格的威联通(QNAP)QSW-M1208-8C ,它有 12 口万兆,其中 8 个是光电复用口,一个机器就能搞定全屋,但 5000 元价格就比分开的设备贵上 1 倍
(四)终端万兆端口拓展❶ PCIe 转 SFP+ 拓展卡前面的模块主要是负责光纤与交换机的连接,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交换机与终端的万兆连接模块
因为目前 Windows 台式机电脑上用光口的还非常少见,除非你直接买【PCIe 转 SFP+ 的拓展卡】(如下图所示),也可以通过 LC 光纤和 SFP+ 模块相连
❷ PCIe 转 RJ45 拓展卡或者你可以考虑【PCIe 转 RJ45 拓展卡】,目前比较常见的就是 intel X540 T2 万兆双电口拓展卡,价格在几百元左右
如果你从官方订 iMac 就可以 +750 元升级 10Gbps 电口,当然如果更富一点可以考虑 Mac Studio,默认 10Gbps 网口,用一根六类网线就可以接入万兆了
❸ 雷电 3 转 RJ45(10Gbps)而笔记本电脑都是电口,2.5Gbps 规格都是凤毛麟角,5Gbps 乃至 10Gbps 就是闻所未闻了,所以只有通过 USB 端口接驳
但这涉及到一个端口带宽问题,常见的 USB 3.2 Gen 1 的带宽有 5Gbps,所以 2.5Gbps 和 5Gbps 的网卡都够用了
但如果是万兆就得用 USB 3.2 Gen 2 以上了,其中使用雷电端口转接最常见
比如我为 MacBook Pro 16 就搭配了雷电转万兆的方案,选择的是【 威联通 QNA-T310G1T 雷电 3 转万兆网络转换器】,它拥有 10GbE NBASE-T 端口
▼ 可以看到在 Mac 里面已经握手了全双工 10Gb/s这个转换器速率不错,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比较吵且发热严重,只要通电用上一段时间就会有持续的中高频噪音,所以并不适合放在卧室内
至少不能放在桌面上
而原装的 0.5 米的雷电 3 数据线线缆又很短,所以我它配了一根 2 米长绿联的雷电数据线,摆在脚边噪音明显就小多了
❹ 雷电 3 转 SFP+(10Gbps)威联通家还有一个光口的 QNA-T310G1S 转换机
不仅便宜,而且光口要比电口发热量更低,但前提就是交换机得有光口,如果你跟我一样用的光电复用交换机就可以了
❺ USB-C 转 RJ45(5Gbps)雷电 3 转万兆虽然香,但耐不住价格贵,光口要 1200 元,电口直逼 1500 元
所以我又在终端设备里搭配了 2 个 【绿联 USB-C 转 5Gbps 网络转换器】,售价 400 元不到,相比之下后者的成本仅为前者的 1/4,性价比就很高了,而且自带 USB-C 线缆,发热小、无噪音
绿联 USB-C 转 5Gbps 网络转换器的网卡芯片为 AQC111U,能够在 10Mbps / 100Mbps / 1Gbps / 2.5Gbps / 5Gbps 间自适应握手
兼容性方面,macOS 和 iOS 都是免驱使用的,Win7/8/10/11也可以通过内置的驱动安装后使用
而且这款转换器是铝合金材质的外壳,左右两侧都是镂空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可以看到 Windows 电脑使用这个绿联 USB-C 转 5Gbps 后,在菜单的网络设置中已经成功握手 5000Mbps
从 iPerf3 的测试结果来看,实测搭配 Windows 笔记本的上行速率能够达到 2.18Gbps,下行速率能够达到 3.87Gbps,性价比还是很划算的
以上就是你在预铺家庭万兆光纤时会遇到的大部分设备清单,当然还有高端玩家会考虑加入「软路由、旁路由」等设备,因为篇幅原因就不再拓展了,大家可以自行检索内容进行补充学习
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耐心观看,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爱好测评的研究生
看你功课环境家庭设备NAS(看你功课设备家庭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