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程序关了之后我认真算了一下,2TB SSD的实际可用空间是1.81TB,可用并行7个K=32,而32GB的内存可以吃满的话继续堆就好了,我们手头上容量最大的那套内存是16GB8的芝奇皇家戟,索性直接把HEDT平台搬出来好了,最后真正用来P盘的系统变成了18核的Core i9-10980XE,128GB内存,缓存盘还是技嘉AOURSU Gen4 7000s 2TB,目标HDD是西数的红盘6TB。这次正式P盘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我排了7个K=32的队列,随便分频了下CPU线程与内存,基本上算过可以把资源耗尽的,但实际开始后只有两个队列是真的在动,其他的都卡在1%,经过两小时后没任何动静,我决定把5个不会动的序列删了,加了3个K=33队列,在确认这三个队列都能动后就放一边不管了。第二天回来上班查看HWInfo记录的日志,生成一个K=32文件大概需要6.5小时,K=33文件开始时间没有记录,所以不太清楚到底花了多少时间,生成三个K33两个K32文件总共占了829GB的硬盘空间,而HDD的写入量是840.1GB,但SSD的读写非常厉害,整个P盘过程,SSD读取11.8TB,写入12.06TB,看到这个写入量我就头痛,因为SSD的写入次数是有限的,把这个6TB的红盘P满虽然不至于把SSD写死,但磨损也很厉害。然后看了下内存占用量,最高是42.6GB,所以插64GB其实就够了,CPU最高占用率是97%,但基本上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很空闲的。看了下剩下这么多内存可用,我都了歪脑筋,干嘛不用RamDisk?但除非你插满256GB,否则也别指望能完全用RamDisk来P盘,最初尝试的时候我发现Chia的软件是可以指定两个缓存盘的,所以我划分了110GB的RamDisk盘做主缓存盘,SSD做备用缓存盘,这样来试了P一个K=32,结果就是这软件远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智能,RamDisk用光后就直接卡在那里不动了,没有自动跳转使用备用缓存盘。最终是用了混合模式用内存+SSD组合出了一个300GB的RamDisk盘。效果还是蛮好的,P一个K=32的文件产生了1401110MB的写入量,而实际写到SSD里面的只有859561MB,内存帮SSD抵消了39%的写入量,相当于延长了它39%的寿命。然而这样做的局限性很大,因为这样每次只能P一个K=32,而且时间并没有快多少,想高效率P盘还是得同时并行多个才是最好的。P完这个K=32后我就停手了,因为每P一个对SSD的损耗太大了,以K=32为例,对HDD的写入其实就101GB,但SSD的写入量是1.33TB,差不多是13.5倍的写入放大,简直是谋杀SSD。说真的这个Chia,普通人玩下无所谓,通常来说写满一两个HDD也不至于把SSD写死。但对于矿工来说选择只有两个,一个就是把SSD当作消耗品,写死一个就换一个,二就是买的企业级的SSD,MLC或者SLC这种耐久度高的比较适合,当然最佳选择是Intel的傲腾,这个几乎可以忽略寿命的东西是最好的选择。我跟一个挖矿的朋友讨论过这个Chia,其实挖Chia的投入可能不比用显卡挖ETH低,挖ETH的话用专用矿板可以一块连多张显卡,但这个Chia你想P盘快的话得有高性能的CPU,大容量的内存和高寿命的SSD,还需要一堆硬盘,普通主板的SATA口数量最多就8个,所以你还得去买阵列卡来增加SATA口数量。最适合做Chia矿机的其实是数据中心服务器,但这东西太贵了,普通人玩不起,但云服务运营上手上是有现成的设备,如果某日Chia真的起来了,他们觉得有利可图入场的话,全网大小肯定直线飙升,到时候想挖Chia就真的难了。所以我对Chia的态度就是,玩一下可以,但是否值得投入就真得慎之又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