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基层文化(济宁文化基层服务队传统文化)「济宁市文化」

鲁之西南,济水之宁
2500多年前,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萌发于此,在时间长河的浇灌之下根深叶茂,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积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宁曲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此后,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9年来,济宁牢记总书记嘱托,深耕人文沃土,探索文化“两创”的济宁路径,首批确定了100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并在更高站位上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
为此,本台特推出系列报道《走基层·文化“两创”的济宁实践》
管得宽,是邹城市钢山街道自发形成的社区服务特色品牌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一帮60多岁的老大爷将社区志愿服务搞得风生水起,编织起一张邻里守望的爱心网
走基层系列报道《文化“两创”的济宁实践》,今天一起来看《“管得宽”服务记》
齐鲁时代花园小区,隶属于邹城市钢山街道红星社区,是一个建成于2015年、居民达1900多户的住宅小区
每天一大早,一群身穿红马甲、头发斑白却又步履矫健的大爷们,就会在各栋楼之间做志愿服务、忙个不停
小区里妇孺皆知,他们是“管得宽”志愿服务队
今年72岁的石贵成,是这支“管得宽”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之一
他们刚刚入住时,小区里是另外一副模样
由于居民们来自不同地方,文明素质有高有低,小区管理水平一直提不上去,甚至连基本的公共卫生都成难题
几个退了休的大爷一商量,干脆咱们管管得了
为了维护好公共卫生,这些大爷们一层一层去检查、一户一户去敲门,耐心做居民们的工作
一开始,邻居们有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甚至还有说风凉话的
石贵成告诉记者,当时有人说他们,什么事儿都管,管得太宽了
服务队成立半年多,一直没有正式的名字,这句玩笑话让服务队有了正式的名字,就叫“管得宽”
2018年6月,这支平均年龄68岁的“管得宽”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
哪里有乱摆放堵塞消防通道的,有居民私拉电线充电的,不按规定停车的,随意丢垃圾的,哪栋楼邻居之间发生口角、哪家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纠纷的,只要是影响了小区安全、邻里和谐,他们都要管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慢慢地,大家就理解了“管得宽”
大爷出马,一个顶俩
几年来,他们先后巡查走访排除隐患400多次,调解矛盾纠纷50多起,帮助社区摸排登记信息2000多条,利用微信群、四点半课堂,给社区孩子开课200多次
“管得宽”服务队的人数也扩大到了30多人
这些有着丰富生活阅历而又德高望重的大爷们参与志愿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小区的管理水平,也让邻里之间更加和睦
小区物业经理高闯告诉记者,良好的人文环境已经让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小区”
管得宽,也要管得好,更要管得久
邹城当地正在总结提炼“管得宽”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标准,争取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邹城市钢山街道红星社区党委书记程玉秀认为,管得宽是方法,睦邻里才是目的
红星社区积极弘扬“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以人为本、以邻为亲、以和为贵、以文为魂、以助为乐、以诚为根”的邻里文化,通过文化引领,建立邻里之间的亲情,实现从陌生人到熟人再到友人的转变,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区、融入楼道、融入家庭,打造“管得宽·睦邻里”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品牌
记者手记: 昔日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如今在孟子故里邹城,这样良好的环境处处皆是
在文化“两创”的时代背景下,“管得宽”服务站正在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发扬光大,成为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招,造福子孙后代
孟母今若在,应该不搬迁
济宁基层文化(济宁文化基层服务队传统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