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
吴越争霸的故事家喻户晓,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隐忍多年,终于成功实施了复仇计划,在给夫差致命一击后,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吴王夫差英勇善战,在打败越王勾践后,开凿了邗沟也是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随后经由水路挥师北上逐鹿中原,透过这把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我们得以窥见列国争霸的刀光剑影,也回溯着大运河最初的悠悠岁月 (唐)含嘉仓刻铭砖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含嘉仓是隋唐两代特别是唐代用以储存粮食的大型国家粮仓,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这块一尺见方的刻铭砖,正面阴刻铭文10行110多字,刻铭砖体现了含嘉仓严密的管理制度,古时强大的运河体系是运粮和囤粮的保障,含嘉仓粮窖的发现反映出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与通畅的漕运,透过含嘉仓刻铭砖我们仿佛看见繁忙的隋唐大运河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以仰覆莲瓣花纹,线条柔和流畅,呈现出潺潺溪水般的韵动感五代时期,秘色瓷因其工艺复杂产量稀少而被视为贡瓷从产地越州经大运河运抵京都,以供皇室使用因瓷器易碎,彼时运河水路的发达纵横,为越窑瓷器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越窑青瓷沿浙东运河抵达宁波,沿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在世界掀起一股潮流风尚 (北宋)清明上河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大运河图卷,画中心位置有一座迷人的木构拱桥,演绎着戏剧性的冲突与险情它表现了汴河附近的街市,而汴河即隋唐通济渠的一部分,从宋代起,除了明初定都南京外,汉文化版图内的历代都城均处在大运河沿线,足证漕运的深远意义古汴河又称汴渠,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汴河作为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及商业交通要道,承担着向京师运输物资的作用在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中便生动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行栉比、樯橹相连”的繁忙运输景象,也将千余年前运河边浓郁的市井生活娓娓道来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双兽耳盖罐现藏于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 此盖罐器形体大、厚重,肩部对称贴塑一对狮面衔环耳,青花用料为苏尼勃青,发色浓艳,纹饰为元青花,典型的多层装饰风格达12层,主体纹饰为缠枝牡丹纹,辅以菊、莲、卷草纹,画面构图严谨,布局繁而不乱,画工流畅,元青花的出土器在江苏不多见,这也反映了当时淮安商品流通贸易活跃 (清)青白玉渔家乐船形摆件,现藏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明清两代在运河的滋养下,扬州商贾云集,文化繁盛到了清朝扬州的玉雕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渔船及渔乐题材摆件在清朝雕刻艺术品中较为盛行中国农耕社会中将渔樵耕读比喻为四个最重要的职业,可见“渔乐”题材在中原文化中受欢迎的程度,这种题材多用于表现社会百姓充盈富足的生活面貌 渔船及渔乐题材摆件,常见以玉石、青金石、水晶、寿山、玻璃等材料雕刻,渔船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木差、舢板、帆船等在中国大运河上,船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还是一种文化符号,船上的装饰、图案、色彩等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同时船上的生活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清)象牙圆雕说书艺人现藏于安徽博物院 大运河滋养着两岸人民,也生发出丰富的文化场景为沿岸居民带来丰厚的艺术享受这件牙雕说书艺人采用整段象牙雕刻而成,运用了圆雕、镂雕等雕刻技法,线条流畅极具动感,人物笑容可掬神态自然,石桌下雕四只小兽顽皮可爱,更增加了作品的情趣明清时期民间文化繁荣,老百姓乐于通过说书艺人来了解历史故事,运河岸边往往书场林立听客云集,无数动人故事随运河水传扬,成就“书香运河”的美名 策划:车玉明 李志晖 监制:徐寿权 万方 统筹:吴新生 执行策划:袁晗 戚轩瑜 文案:别培辉 文静 王正一 编辑:刘璐 海报设计:陈婕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网江苏公司 联合出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