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又是是怎么发现番外篇照片(黑洞成像是怎么又是照片)「黑洞怎么发现的」

关于黑洞的诞生及消亡,前面的两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展开。
但是有许多朋友都不相信黑洞真的存在,认为黑洞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故事。
这一篇就黑洞是怎么被发现,用什么技术发现的,做一个详细介绍。
从1916爱因斯坦提出黑洞理论,到2019年拍摄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其间用了103年的时间。
那么黑洞是用什么技术发现的呢?它用的是计算成像技术。
是不是不太明白,没关系,我们仔细观察下面两张图,找一下,哪一张是真人拍的?猜对了没有,我来公布答案,男生是真人拍的。
难道女生不是真人拍的吗?是的,女生不是真人拍的,女生是用深度生成模型生成的人脸照片,就是上面提到的计算成像技术。
现在是不是对计算成像技术,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了。
计算成像技术是何方神圣,竟能让黑洞现出真容。
计算成像技术是利用所得到的大数据,整合成一个深度生成模型,然后给这个生成模型进行随机初始化,就能够生成一张我们想要的图像。
比如上面图片里的女生,她的图像便是深度生成模型的结果,如下图:这张图片里面,白噪声 指的是:一种功率谱密度为常数的随机信号或随机过程。
神经网络一般指的就是机器学习。
当然,这都不重要。
我们只要知道,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就能生成符合事实的图像就可以了。
不仅黑洞的图片是这样出来的,即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成像应用也很广泛。
比如,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医疗设备,由于它没有辐射、灵敏度非常高,是很多疾病诊断的首选。
另外,在生物医学成像中,计算成像应用范围也非常广。
比如在了解记忆产生的机制时,也需要在人体尺度,用医疗成像仪器对脑结构进行成像。
这时,你肯定会有这样的疑惑,地球上的数据好拿,但黑洞离我们那么远,它的数据是怎么弄回来的。
是的,给黑洞拍照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成像的这个黑洞,它坐落在距离我们2.7万光年的银河系正中心。
既然光都要跑2.7万年,那黑洞的数据又是怎么拿到的,难道它会自己送过来吗?是这样的,因为光无法逃离黑洞,所以黑洞是无法直接观测的。
但是,光经过黑洞会发生扭曲,可以通过观测发生扭曲的光来判断是不是黑洞。
然后通过宇宙的引力透镜放大效应,科学家就可以把普通的天文望远镜,变成黑洞专属望远镜了。
给黑洞拍照的是一个超级相机,叫作“事件视界望远镜”。
事件视界望远镜不是一个仪器,它是由来自全球80多个科研机构,3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合作组织。
在整个过程中,300多位科研人员分成一个个专业工作组。
有的专业小组负责仪器的研制;有的专业小组负责理论和建模;有的专业小组负责现场的观测还有数据收集;有的专业小组负责计算成像,简单来说,主要负责给黑洞洗照片。
为什么给黑洞拍照这么难呢?为什么不能像拍月亮一样,拿手机去给黑洞拍照呢?一句话总结就是,地球距离我们想看的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实在是太远了。
打个比方,我们在地球观测银河系中心,难度大概就相当于,从美国观测南海里的一粒盐。
如果要实现高精度的观测,根据公式计算,需要造一个地球大小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才能够实现。
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可以利用计算成像技术,把全球的8台望远镜联合起来,协同拍摄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就能够达到同样的成像效果。
这就是事件视界望远镜的含义。
在2019年,已经用类似的技术做出了黑洞成像,它背后主要科学原理就是“射电干涉技术”,更准确地来说叫作“甚长基线干涉技术”(VLBI)它的原理是,虽然不能用一个小的望远镜来代替大的望远镜,但是在射电干涉中,任意两台望远镜之间的连线,就可以获得一组对黑洞的观测数据。
这样,经过一晚的拍摄,就得到了一系列黑洞的观测数据。
之后再把这个观测数据,交给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就可以最终从数据中提取出一个有关黑洞的图像。
2019年之后的3年,又拍了一张照片,下图是2019年和2022年的黑洞对比图。
虽然这两张照片一张是2019年发布、一张是2022年发布的,但对它们的观测早在2017年就已经完成了。
也就是说,相比于M87黑洞,其实多花了3年时间,才最终把这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照片洗出来。
为什么它比起M87黑洞要难这么多呢?背后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概率成像。
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质量,仅相当于M87黑洞质量的1/1000,所以它的动态变化是非常快的。
拍照的过程,就像在观察天气剧烈变化下的风景。
所以,为了探索所有可能的黑洞图像,从而给出更精准的科学解释,自然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进行研究。
很多之前在给M87黑洞拍摄时洗照片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
那传统上,是怎么实现这种黑洞的概率成像呢?简单来说就是——猜。
怎么猜?用计算机算法,每一次先提一张可能满足观测数据的图片,然后利用观测数据验证。
如果这个图片靠谱,就收集起来,放到图像集合里。
再提一张照片,如果它不靠谱,就把它扔掉。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找到一系列认为能够满足观测数据的图像的集合。
然后,就得到了一组图片,可以表示图像的概率分布,从而能够精确理解这个图像到底是什么样的。
不过,你也应该能感觉出来,这个过程非常慢、计算量非常高。
首先,猜的过程就很麻烦,如果猜完了之后,还要扔掉一系列图片,那这个过程真的是麻烦到难以想象。
因此,发明一种新的方法,用更快的速度,把黑洞的整个概率图像,都准确地猜出来,是必须要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深度生成模型”上场了,这个深度生成模型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可以生成任意符合人类预期的自然图像。
还记得上面那个女生的照片吗,就是它的杰作。
利用了深度生成模型,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训练时间,就可以获得传统算法,花费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成像结果。
这就是黑洞成像的来龙去脉,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用收集到的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生成照片。
黑洞的发现也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又迈上了一个小小的台阶。
黑洞又是是怎么发现番外篇照片(黑洞成像是怎么又是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