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软件医疗设备如何正确医院(管理软件医院软件设备软件公司)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全院HIS系统、实验室LIS系统、影像科PACS系统等专业软件都在医院得到广泛使用。
设备科(或医学工程科)顺应时代发展和政策要求,也迎来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时代。
2011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各级医院,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院应强化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并通过信息化管理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鉴于此,各种医用设备管理软件纷纷出现,二级以上级别的医院大部分都已经采购安装或者准备上马设备管理软件的项目。
以往研究重点关注管理软件如何设计和必要性,却少有人提及如何落到实处和对相关问题的防范。
一、医疗设备管理软件的问题1.软件使用过程频繁出错,运行不畅 即便是著名品牌厂商开发的相对比较成熟的管理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也频繁报错,特别安装初期,经常出现卡死或者停顿的情况,严重影响使用积极性。
同时,在流程设置上有些地方不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别是采购审批流程和设备报修流程与医院实际审批程序不符。
2. 软件使用率不高,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大部分单位在软件安装后实际上很少用到该软件,多数单位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对设备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最多就是用作固定资产登记和管理、供应商及设备相关资料存档等有限的几项,其他如采购流程、维修保养流程等内容很少使用,甚至没有使用。
同时,由于医院各种信息系统数量繁多,临床科室和院领导无暇顾及,导致使用率严重不足。
3. 软件使用初期管理混乱,甚至管理效率倒退 部分医院在软件实施的初期,设备科和相关业务科室对信息化改造和升级寄予较高的期望,期待着能通过设备管理软件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但实际执行下来的情况却让人颇为失望,管理效率大大降低。
一方面是新系统无法及时启用,部分医院安装完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空白系统而已,没有将之前医院信息系统内的固定资产等数据导入新系统;另一方面是科室的采购需求无法通过管理软件正常、及时地提交到设备科,或者到了设备科后无法顺利提交到分管院领导和院长手上,只能采取传统方式将纸质报告给到设备科走流程,导致科室采购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设备和耗材无法及时补充;同样的问题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也存在,导致维修需求得不到及时响应。
二、医疗设备管理软件使用问题原因分析1.医院需求未得到清晰界定 从大部分项目实施的过程来看,很少有一个项目能完全按照实施计划来进行的,而需求变更是项目失败的最大原因。
由于项目前期医院和软件公司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医院具体需求未能得到充分表达,软件公司按照通用格式进行开发,最终安装到医院的软件势必和医院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更有甚者,部分软件公司为了节省成本,直接跳过需求确认环节,将为别的医院开发好的软件成品直接安装到不同医院,而医院在不知情或者不专业的情况下只能被迫接受,直接导致后期使用不畅,时间长了自然就弃之不用。
2. 准备工作不充分,系统仓促上马衔接失当 在部分设备科管理人员看来,有了设备管理软件就万事皆休,因此被动等待项目上马,而忽视了前期准备工作,如医院网络的准备,服务器硬件设施、手持终端的购置,固定资产数据按照一定格式导出等。
一旦开始软件管理系统的安装,才发现准备工作尚未妥当,手忙脚乱中无暇顾及对软件本身不妥之处的修改等,导致后期无法与临床科室顺利衔接,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3. 培训缺乏,操作能力有限 系统安装之后,软件公司会对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通常来说,培训时间为3~5d。
由于培训时间过短,一方面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充分掌握操作要领,不能形成良好的操作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培训内容无法深入全面,与实际使用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虽然通过培训,相关人员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但真正用的时候,仍然还会遇到问题。
4. 认识不足,制度无内化 由于设备管理软件使用对象不仅限于设备科工作人员,还包括临床科室和院领导,但这部分人员并不需要对项目直接负责,因此对设备管理软件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难免欠缺,从安装开始,部分人员就可能不配合。
在培训课上,前来参加的工作人员大多会对软件抵触,因为使用软件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与此同时,软件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操作指令,不能散漫随意,这就无形中增加了项目落实的难度。
5.信息孤岛的问题 由于设备管理相对独立,专业的设备管理软件虽然可以与HIS系统衔接,但也仅限于数据挖掘和获取的层面,仍然无法解决同一窗口审批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对临床科室而言还是对院领导而言,都需要打开多个软件才能进行相应的审批和管理,这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分散了时间和精力,对其工作积极性是不小的打击。
系统分散式开发和引进虽然使得设备管理简单便捷,却忽略了今后的共享与合作问题,难以形成整体的构架与体系,形成信息孤岛,目前类似的专业软件数量过多,最终的结果仍然是管理效率的低下。
三、改善医疗设备使用方法1.组织得当,论证详细 设备管理软件从立项到实施本质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依靠一个完整的组织来完成的,如果这个组织在管理上是无序的,开发过程是非正式和混乱的,那么很难说这个项目会获得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如何用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组织项目,确保软件开发的高效率。
这就需要更加清醒地审视软件开发中的问题,根据软件的特点和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论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效益优先,对项目组进行合理分工,对医院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整理。
2. 反复沟通,设计无死角 软件设计不合理直接造成后期使用的困难,开发过程中医院与软件公司的无缝对接与否决定了软件最终是否能发挥其应有效能。
因此,建立沟通的机制和平台,进行辅助的整体规划,可以避免实施过程中走弯路。
细节是沟通中必须注意的,在沟通过程中应做好工作记录,对遇到的问题及时填写问题报告,和软件公司交换的文件、计划等都应该统一管理好,这不但有利于需求的清晰表述,如果有了整个工作过程的记录,在实施完成后进行总结也会非常容易,分析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今后如何改进和避免等。
3. 准备充分,解决问题 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应该提前布局,避免临时抱佛脚。
首先,在项目负责人的选择上应该尽量挑选具有基本的网络诊断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人员,至少能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要通过与软件公司的充分沟通了解软件所需要的硬件环境,避免出现服务器和网络环境跟不上,或者和其他应用软件、杀毒软件发生冲突等问题;最后,要做好准备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和预期,有时新安装的客户端软件运行的速度实在令人不满,用户登录就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还会蹦出如超时、卡顿、死机之类的错误,此时若是医院就此否定软件本身,或者不置可否留下隐患,势必影响后期使用,必须正视问题并向软件公司提出解决问题。
4. 积极动员,强化培训 针对相关人员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操作能力有限的问题,一方面应该通过内部动员积极阐述软件使用的意义,通过软件公司尽力展示软件功能,明确这个功能起到什么效果,能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形成共识,使全员积极学习和使用;另一方面应延长培训时间,深化培训内容,让大多数人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同时,对软件公司明确提出后续服务要求,在前两周或者1个月必须有工程师留在现场或者能全天候及时提供远程帮助。
5.形成制度,规范管理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是几乎所有软件系统实施的著名原则,我们所使用的设备管理软件也等同此理。
软件安装之后,维护和管理制度是关键,通过医院正式发文的形式将设备管理软件的使用纳入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中,明确人员分工和工作职责,提出考核体系和指标,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软件使用的流畅性,才能做好数据保护,保证其正确性,防止意外发生。
管理软件医疗设备如何正确医院(管理软件医院软件设备软件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