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粤语广东电子产品人学难度(东北人父母粤语妈妈自己的)「东北人讲粤语」

1958年正式确立拼音之前,大家学字都是口口相传为主,所以经年累月造成了非常大的口音差异,距离近点的就算互相听得懂口音,地方特色的方言俚语也经常让人一头雾水
比如各地对膝盖的称呼,各地对布条的称呼,各地对伯父的称呼(爸爸的哥哥)的称呼等等
父母一个76岁一个70岁,退休金可观,绝对不是没见过世面或没文化的老人,纵然如此,我教给父母使用电子产品的交流过程,基本就是东北人跟广东人学粤语的难度
第一步,动员父母换用智能机的漫长旅程
智能机之前,家里是有电脑的
妈妈酷爱保皇游戏,上午、下午都会在电脑上玩一会儿
有电脑的过程跟有手机差不多,都是强行拿回家,然后就顺其自然的用上了
我:“买个智能机吧,没事看看新闻、拍个照片、还可以随时聊天
”妈妈:“有事儿打电话就行,这么几步距离,想聊回家聊会
”顺便安排我给她买了个老人机
妈妈的老人机到手没几天,姐夫给姐姐换新手机,于是姐姐的旧手机就给了爸爸,给他下了几个新闻软件,下载了微信
于是:“你有时间回来看看这手机什么都不显示了
”回家一看,不知道怎么点错了,把wifi关了
“这网页一下跳出好多乱七八糟的,我关不掉,也找不到正在看的那本书了
”回家一看,看完免费的到了付费部分了,可不是人家不让看了吗?“卡在一个页面不动了,关机重启也不行
”回家一看,可能点了弹出来的广告,中病毒了
“你小姨让我加他微信,你回来帮我加一下
”“你四叔加我微信,你回来帮我加一下
”“面对面加好友怎么加,你张姨在这里,我俩都不会弄
”于是开视频,点这里,再点那里,然后扫二维码,申请,那边再通过
正好经历一个春节,父母加了好多微信好友,终于妈妈说她要买个自己的智能手机
这一个阶段,历时三年左右
第二步,移动支付
在我隔三岔五发个小红包的诱导下,爸爸先提出可以学学微信支付
妈妈坚决不同意:“你没看电视上说的,那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
”我内心:哪个电视说的......继续思想工作:“那都是受骗的,没有微信不是也有受骗的专门去银行转账的吗,只要你看好自己的密码,不主动给人转账,钱没那么容易丢的
”几次思想工作后,一贯比较古板的爸爸反倒跃跃欲试,我发了几个红包,教给他接收红包,和怎么发红包,以及怎么支付
爸爸倒是学会了,但是没机会用,也没给别人发过红包
这是一生甩手掌柜的习惯,无解
今年疫情,一些亲朋好友不能过来拜年,纷纷在微信上给两位老人转账或红包
某天晚上七八点钟,我正在工作,微信通话响起,妈妈电话过来问我电费怎么交,现在都让网上缴费了
“我给你缴吧
”我说
“不用,我微信上一千多了,我要自己缴
”于是接近四十分钟时间,妈妈开着爸爸手机的视频,按照我的指导,在她自己手机上操作
说真的,其中我又最少五次想说:“妈妈你快把电话挂了,我给你缴吧,我这还有一堆活没干完呢
或者我改天回去当面教你
”我在沙发上趴着,一遍一遍重复着步骤
心里突然想:那些辅导孩子暴躁了的家长们,是否都应该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爹亲妈的态度,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发火,就会放低姿态、平心静气的反复指导了
操作完了的那一刻,我松了口气,还没缓过神来
妈妈在视频那边得意的说:“哎呀,我简直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能学会了
”............果然人老了跟小孩子一样
我还同样方法教会了她用红包交电话费,还有
妈妈上周发了个视频给我,视频里说微信里的钱不安全,万一微信黄了,没人管
我就借机动员她绑定个银行卡,直接从银行卡里扣就行了
这个提议年底之前尽量实现
第三步,扫码支付惭愧,这个还没落实,今年除了工作,一直在生病
教会两个老人扫码支付当作2021的大目标了
他俩退休金比我收入,加上我身体不好,吃很多药,还要工作,时间金钱都没有父母宽裕,教给他俩自己手机扫码支付买东西真的很重要呢
我也一直寄希望于社区活动普及
国家一直在说推动经济、推动消费
城市老年人可是真正有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人群
老人们有个普遍心理是相信官方,子女说很多遍的话,他们不一定信,动辄说:新闻怎么说的,社区宣传怎么说的
就连那些视频里穿上个白大褂、换上套西装,一本正经的说一些似是而非概念的主播,老人们都信的不得了,互相转发
按键机时代是回不去了,老年人越早适应电子产品,便能越早的融入社会,适应数字生活的节奏
这个就像父母教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主要任务还是需要靠子女循序渐进的引导
社区也应该多多组织志愿者活动,不要让老人们谈‘虎’色变、敬而远之,也不能让老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惴惴不安,把安全性和必要性同时普及给老人,让数字生活切实落实到老年人身边,给他们带来便利
东北人粤语广东电子产品人学难度(东北人父母粤语妈妈自己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