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教具将至亲子出行假期(旅行亲子带着教具识别)「亲子玩教具制作方法」

看过很多推荐出国旅行app的文章,但至今没有一篇推荐国内亲子旅行需要的app,可能国人大都觉得在国内没有语言障碍、也没有往教育方面多去想,所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如果说推荐地图、携程、去哪儿、途牛、穷游、马蜂窝等这些大众熟知的旅行所需的app,的确没有什么必要。
但亲子旅行不同的是,在旅途中有对知识获取的需求,如果您亲子出游的目的是教育,那么这方面的app就很有必要了。
比如以下这些我们在环中国旅行中用到的:1、植物认知孩子总是对他们看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不停地向父母问着各种为什么。
亲子出行时,自然场景出现的比例非常大,且不说自然景区、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等这些直接和植物有关的目的地,就算是历史、人文的室外景区,花草树木,也随处可见,那么孩子提出相关的问题就非常高频了:“这个是什么花啊?”“看这个种子像个黑珍珠。

”“好漂亮的叶子,这是什么树?”“这个果子能不能吃,不会有毒吧?”“这个叶子怎么像花一样?到底是花还是叶子?”“这是高粱还是玉米?”……这些问题都是娃在路上问过我的,只要在路上见到特别的植物,就会问我是什么。
我的植物知识积累很少,怎么办呢?形色 app找了一款非常实用的app,叫做“形色”。
只要用手机对准植物咔嚓一拍,上传后系统就通过比对数据库进行自动识别,很快结果就出来了,虽说识别率不能做到百分百,但绝大多数还是能够提供详细准确的结果,包括植物的名称、生物性状、分布、用途,甚至相关的历史文化、诗词等。
尤其这最后一点,有一定的故事性,有助于讲给孩子听。
而且,app还支持用户之间进行鉴定,支持一键浏览知名景区的植物样态等,旅行过程中用起来非常地方便、实用。
类似的植物识别app网上其实有很多种,“形色”目前最受欢迎,其他还有“苗叔”、“花伴侣”、“识花”等,功能大同小异,可自行选择使用。
2、昆虫识别除了植物,昆虫也是野外常见的物种。
孩子们对昆虫的兴趣,显然比植物还要大得多,毕竟人类普遍存在着“植物盲”现象(指人类天生对周围环境中的植物缺乏主动的注意和易混为一体),但却没有“昆虫盲”或“动物盲”。
我们一路上,只要遇到了奇特的虫子,娃们必定走不动道,可以全神贯注地蹲在那里看很长时间。
就如之前所述,去黄果树瀑布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趴地上围观蚂蚁和蚯蚓大战。
孩子对虫子的敏感度,也比植物更强。
大人眼中差不多的昆虫,孩子们眼中往往都有着很多不同的差别,这个时候如果提出问题,实在是难以回答。
见虫app找了很久关于昆虫识别的app,不过不是太尽如人意,只有“见虫”一款app尚可用。
识别的方式,也是拍照后上传,系统比对后会有一个结果,识别精度一般,识别结果信息包括名称、生态性质、生活习性、分布区域、防治方法等,这并不是一个专门为科普教育开发的软件,而是服务实际应用。
App的界面采用的是百度地图,整体设计上还比较简单,昆虫数据库内信息有限,不过聊胜于无。
对于常见的昆虫种类,还是可以解孩子询问的一时之急。
3、鸟类识别鸟类同样拥有一定数量的爱好者,国内著名的观鸟目的地也很多,比如观鸟之都秦皇岛、北京的野鸭湖、上海的东滩湿地、广东新会的小鸟天堂、山东荣成的海驴岛和烟墩角等,几乎每个省都有合适的观鸟湿地。
即便是在一些非观鸟类的自然景区,也经常见到不同的鸟类。
那么,孩子难免就会提出相关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一款智能识别的软件就非常必要了。
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识鸟软件,代表性的主要是识鸟君、懂鸟和图音识鸟。
那么他们采取的识别方式同样也大多是拍照,然后通过内部数据库进行比对识别,呈现相关资料,包括物种分类、居留类型、习性、分布地域等,同时也有鸟类的查询、同好者社区等功能。
不过,拍照这种方式,对鸟类识别来说,并不是太方便。
因为鸟类大都离得较远,手机拍摄难以呈现出较大而又清晰的效果,所以识别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在这方面,“图音识鸟”app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在图片识别的同时推出了“声音识别”的方法,为识别鸟类又增添了一些手段。
但总的来说,就“野外识别”这种应用场景而言,识鸟软件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我们野外使用的需求。
4、景区和场馆解说父母自己旅行,可以不用讲解,但带孩子旅行,讲解是必要的需求。
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我们往往需要雇佣导游或者解说员来为我们讲解,若走的地方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解说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然而大浪淘沙,前赴后继的创立、倒闭了很多家后,如今这个市场已经呈现出几个主要的头部app,包括三毛游、美景听听、一路乐旅游、恋景旅行(原“链景”)等。
个人比较习惯用“三毛游”,这个app与高德地图可以无缝链接,在使用地图导航时就可看到目的地的“三毛游”语音讲解。
三毛游app不过,最好是单独下载,软件体验很好,能自动定位讲解,目的地比其他同类软件丰富,尤其是有很多的博物馆,同一个目的地不仅有不同风格、内容和深度的解说,还配有一些游学课程、展览资讯等,这一点是亲子旅行最适合也最需要的。
5、辅助参考资料除了以上,还需要一些音视频的辅助参考资料,比如用视频看一些和目的地有关的动画片、纪录片等,视频软件很多,就不特别推荐了。
音频资料是一个选择。
毕竟路上看视频多了损伤眼睛,有时可采取听得方式了解相关资料,推荐“喜马拉雅”app。
作为一个音频软件,虽然不是为旅行服务的,但却也有一些博物馆、景区的解说音频,不过最有用的还是大量关于目的地的深度解读,以及相关主题系统的课程。
喜马拉雅app问答社区类app也是一个选择。
以学习为目的的话,选择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国内这个领域首推“知乎”app,毕竟太多各领域的大神在里边,如果有什么问题实在不知如何回答,不妨在“知乎”中发个提问,等待专业人士的详细解答。
6、特定景点的app国内有些高流量的目的地,也开发了自己IP的app应用,从而为参观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其中最长袖善舞者,当属故宫。
目前已经开发了10款app,其中最受欢迎的包括:“皇帝的一天”(Android & iPad):以活泼的手绘画风、卡通化的人物,引领孩子深入清代宫廷,了解皇帝一天的衣食起居、办公学习与休闲娱乐。
“紫禁城祥瑞”(iPad):可了解故宫博物院文物中的一些瑞兽形象,每个都有详细的说明,有高清像素的照片可供浏览,能放大观察到细节。
“韩熙载夜宴图”(Android& iPad):一种通过富媒体形式展现的“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向观众全方位解读这幅画作中的每个细节,了解画中每个人物、用品的名称、历史和典故等;画中人还可以鲜活地动起来,演奏乐器、翩翩起舞,让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除上面三个外,还有“胤禛美人图”、“故宫陶瓷馆”、“清代皇帝服饰”、“每日故宫”、“故宫展览”、“故宫社区”等app,为参观者提供全方面的参观、学习体验,也将故宫的历史文化更好地向大众传播,成为最受期待和关注的文创品牌,一时引业界之先。
其他有些景区也陆续开发了自己的app,比如西湖的“掌上西湖”、黄山景区的自动导览、国家博物馆的解说导览、敦煌的虚拟展示“数字敦煌”等。
我们在带娃旅行之前,下载这样一些app,将是很好地进行旅行教育的“教具”,让我们的亲子旅行能够了解到更多,学习到更多。
您还有什么可用于旅行教育的app推荐?欢迎在文章下面评论区中分享。

关于郎叔400天环中国亲子旅行教育者《走,去上旅行课》作者郎叔亲子环中国:一家四口,两个男娃,辞职休学,自驾65000+公里,400个日夜,250+市县,走过150+博物馆、40+工厂车间、30+非遗体验、30+少数民族地区......,自制27省旅行教育课件,一场以旅行为载体的实验性教育,一次永生难忘的亲子陪伴;
带着教具将至亲子出行假期(旅行亲子带着教具识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