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定范围内的人,自行约定,每天要完成多少多少步数,或许有娱乐性的奖惩。 其实,人们步行走路的确是件很好的运动,既锻炼了身体,还可以活动社交。但有了朋友圈内的排名以后,人们步行走路“打卡”的目的或性质或许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原先纯粹只是锻炼身体,享受健康快乐的行走运动,变成现在的为了每天获得更好的排名,获得较多点赞,朋友圈里好看,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而导致一些人“另辟蹊径”:或用设备,或用软件等进行刷取虚假的步数,人为的作假,这样可取吗?自从开始跑步运动后,我便不再用微信运动,我这么说,肯定遭到好多人的不喜欢。 在工作上,领导或老板交代的一件事情或工作,在没做好完成之前,我们总是把它挂在心上,记在脑海里,并尽心尽力去做。一旦领导或老板说可以啦,这就是在给这件事或工作“打卡”了。至此,我们的脑海里对这件事或工作的记忆或空间就会淡忘或消失。所以说,单纯抱着“打卡”的这一任务心态,很少会有工作的主动性,只是关心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工作体身无更多的热情和关注。 再说说学习阅读“打卡”。在无“打卡”环境下的学习阅读,人们往往可以主动学习、创造学习、钻研学习,以及享受学习阅读带来的快乐。然而,一旦开始打卡,人们的心态或潜移默化地开始发生转变:机械“打卡”学习,忽视了真正的学习效果;过度依赖“打卡”,忽略其他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思考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打卡”断档,会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打卡的目的,你明确了吗。
“打卡”的方式 最近,我在一个社交平台阅读到:读者阿莉在评论区流露出这样的困惑,为了更好地阅读学习,自己建立了三个学习打卡计划,起初天天坚持,学习效果也不错。她在想,如果哪天某一个打卡计划中断了,我是继续坚持,还是把它扔到一边,放弃? 评论区还看到这样评论,贪心了,打一个卡不就完事了么。再回到这件事情,不是她贪心,而是“打卡”本身就隐藏一个心理机制:好多人在打卡起初的时候,打得非常起劲,非常认真,时间一长,打卡的热情会慢慢降下来。对大多人来说,打卡只是一场充满激情的活动盛宴,无需多日,他们就会来到一个新的打卡阵营,或无疾而终。 事实上,打卡也是一种很好活动工具,对我们的日常活动肯定是有帮助作用的。自己也一名跑步打卡者,每次跑步后,都会对跑步时间、地点、天气包括空气质量以及跑步的各主要运动指标等全部记录下来,备存在我的电脑文件里面,并定期(周、月、年)进行整理总结,查找不足,以便今后改正或补上。 所以,打卡要摒弃任务心态。打卡,不光是记下事情做了多少次,为完成“打卡”而打卡,时间长久了,会造成我们做事的身心分裂,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也很难感受到其中乐趣。 找到合适的打卡方式,记录式打卡。记录式打卡不光是打卡一下“结果”,也不是非要天天打,是对一件事情的全过程记录,应包括结果、过程、方案(计划)以及事后的反馈等。等一件事完成后再回过头来,既可以让我们回想其轨迹,享受其成就感的快乐,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好好进行“温习”复盘,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提出整改或补救措施。记录式打卡,虽然看上去和“打卡”一样,其实有根本的不同,这样做,没有纯粹打卡任务的压力,我们可以把精力与注意力集中到事情的本身,而不只是事情的完成。 “打卡”的目标 无论是学习打卡,还是生活打卡,都是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是一种输入型的。是啊,上天给与了我们的生命,同时也赋予了我们应有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种输入 型的“生产”,根据供求关系的要求,有输入就应该有产出。比如学习,一味地只注重输入和学习,忽视了产出和反馈,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也使得学习者呆板无趣。天下苦学久矣,会把意志消磨殆尽的。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缺乏主动产出和反馈的意识,包括自己在内。虽然他们很努力,很优秀,但内心始终得不到应有满足感,感受不到自我价值体现。当输入和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候,他们希望自己产出点什么,拿点什么出来,展现在大众的面前,得到大多人们的认可和反馈,这才获得一点欣慰,得到一点满足。其时,输入学习,产出反馈;再学习,再产出,不断更迭,阶梯向上,这才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学习了知识,创造了价值,激活了量能,不断向前。 产出作品,才有未来。不管多有才干和水平,也不管有多大的技能和经验,但没有创作意识,没有产出作品,并将产品拿出来呈现到大家面前,人们是没办法,也无机会接触你,认识你、了解你的,更不用说对你有多大的认可。教是最好的学,用是最好的学,产出作品也是最好的学,是锦上添花,是能力的升华。 有些人创作了作品,但不愿和大家一同分享,估计可能是心理在作怪,怕作品不好,万一分享后受到的是批评或嘲讽,该如何是好? 不过,在分享之前考虑以下两方面,是不是更好一点。一方面,分享的作品一定要尽最大力气打磨,打磨成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样子,使之更完善,更精致。如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图片粗造等,这就是一个半成品。所以,对待作品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每次出门都要打扮得漂亮些,让人眼前一亮。另一方面,要掌握好分享的时机。要选择人们空闲时间较充余的时机来分享作品,这样就会有更多人群浏览、阅读,会有更多点赞飞向你的作品。 乐观对待评论反馈。作品一经分享,免不了读者们的点赞和评论。评论反馈是读者对于作品的直接反应,也是创作者了解自己作品优缺点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要乐观看待评论反馈。学习和成长,评论反馈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同时也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是与“输入学习,产出反馈;再学习,再产出,不断更迭,阶梯向上”相融合的。及时互动,评论反馈也是创作者与读者相互沟通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之一。可以通过回复评论、解答疑问等方式,与读者建立友谊联系,增进彼此的理解。保持谦虚和宽容,不要因为一条负面评论就否定自己的努力,也不要因为一条好评就沾沾自喜。对待评论反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理性分析,吸取有益的意见。 包容不同声音。评论反馈可能包含各种各样的不同声音,这并不意味着评论就一定是错的,而充分说明自己的作品具有多元性,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作品。不要过度解读,有时候评论可能带有主观色彩,或者评论者并没有完全理解你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过度解读评论,而是要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不盲从评论,保持独立思考,虽然评论反馈对于创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不必完全受制于评论。创作者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对于作品的创作方向和风格等,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