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神圣官网 > 计划生活 > 正文
撤回好想失眠醒来发出膨友圈丨(社交撤回好想的人软件)「好想撤回消息啊」
这两天大热的元宇宙虚拟公寓社交软件 “啫喱” 相信膨友们都玩了吧?捏脸、换装、分享实时状态,一时间大家好像又找回了某种社交热情,甚至那些半年没更新膨友圈的人也发出了自己的啫喱好友邀请。“啫喱” 上线短短 3 周时间,就经历了从爆火到被迫下架。也让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似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尝试用除 QQ、微信以外,新的交友软件了。曾经活跃的膨友圈如今只剩代购;许久不见的膨友也只剩一条 “三天可见” 的横线;虚拟形象鼻祖 QQ 秀不知何时功能已经下架;QQ 空间成了封存回忆的地方......我们还需要社交吗?互联网社交有多容易踩雷?社交的新鲜感还能从哪里获得?今天的《膨友圈》,我们邀请到八位膨友,一起来聊一聊社交软件那点事儿。Tinder 吧,因为用户会把需求写得很清楚,是谈恋爱还是某些目的,里面的男性大多数身材都不错,可以饱眼福。会用社交软件的初衷是什么?你觉得满足你的需求了吗?感觉微信现在都用在日常聊天,用 Tinder 本来是想打发时间,丰富业余生活,现在发现没有时间用来打发,实在太忙了。
我希望有个真实头像认证的功能,我可太经常遇到男生照骗了……还算是吧,微信、Ins、微博、the L、小红书、啫喱都在玩。现在最喜欢用小红书,可以拿来当挤眼软件+ Ins +豆瓣吐槽,各种内容都有。对我来说就是满足我的碎嘴屁话症。不同软件人越来越多之后,现在不同批话就要去不同平台说才能无人在意哈哈。其实有诶,我刚来上海的时候几乎没有认识的人,一度每天都很沮丧,就在挤眼小软件上写了很多树洞一样的话,过了一段时间有人私信我说:“你介意认识一个屁话也很多的人吗”,后面我被拉进了她运营的小社群,她们是一群很有趣的人,女生之间的关系也很纯粹,我们一起做过很疯的事,甚至因为一个失恋电话晚上三点打车去陪。别人都说上海人情冷漠,但我因为社交软件上接收到的一句话,在上海体验到像《老友记》一样的生活。基本没有了,也不会在任何平台分享生活了,感觉既不想关注别人,也不想被关注。也下了啫喱啦,但是作为从 QQ 秀时代走过来的人,感觉没太明白有什么特别。其实以前还会玩陌陌、探探、积目之类的,那时候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感觉。网络世界还有社恐吗?大家应该都挺能聊的吧,不管是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有不一样的表现,总归比真实世界社交容易些。但现在的社交聊天软件对你来说 “社交” 属性没那么重要了。对。对我来说现在就是还是跟短信、电话一样的 “通讯” 功能吧,可能因为人到中年了哈哈。有呀。
可以捏人,大家在一个空间里做各自的事还蛮有意思的,主要还是很好看。
其实我不太会和陌生人聊太多...…而且常常会碰到一些在我雷点蹦迪的人,算是体验不那么好吧,还是不太能接受纯线上的社交。就比如有的人明明不熟就说 “发张照片来看看”“现在拍一张”,这种就很让人讨厌,还有一些人已经表示拒绝了但还是一直发消息。也有好的地方,我很容易尴尬,线上的话就可以用表情包逃避大法。抖音算吗?我经常在抖音上跟膨友一起分享看帅哥哈哈,跨软件分享太麻烦了。会呀,平时就挺喜欢发的,也会去留意膨友都在干什么,刷到的时候装作没看见也很难吧。我不喜欢用表情包。有选表情包的时间为什么不多说几句话呢?如果只发表情包我会觉得是不想聊天的意思。微信、QQ、知乎、飞书吧,最喜欢还是微信,可以收红包。在不同社交软件之间穿梭的时候,会是不一样的状态吗?会,我就是多面体本体。用不同的软件本身目的不一样,跟不同的人聊肯定状态也不一样,我还挺喜欢这种变化的。感觉这种虚拟形象就是模糊了真实和网络的界限吧,但对于核心的社交什么的还是没太大帮助,主要我也懒得捏自己的一个个形象啦。能不能研发一些有意思的功能,比如 “已读” 那种,我想看看到底谁在装死。我不懂那种扣 1 回复的,也没人真的会统计,看起来大家都赞同一样,挺无聊的。微信和 QQ 的信息还是局限于好友,还是想看看不是好友的人发布的内容找点乐子的,嘿嘿。我不太喜欢 QQ 装扮功能呢哈哈,不过空间可以看到好友的留言,这还挺好的。最近在尝试啫喱捏脸,可以做一些有特色的形象吧,有虚拟形象会好玩一些。还有拍一拍,不知道说什么或者不敢说的时候就拍一拍,YYDS。虽然是网络,但如果是完全没接触过的人就还是社恐了。不过我也有同学会因为兴趣在不同的 QQ 群里跟网友聊天,她就很喜欢音游。虽然说是网络,但关注别人的动态之类的,不也还是为了现实的社交吗?我也挺喜欢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我是的,QQ 里认识的人多,微信主要就是拿来收钱,最近不是还有什么数字人民币的说法吗,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变化呢。基于虚拟空间的 VR Chat 之类的,应该算比较新的吧?我会很想用一些世界范围的软件,比如 Twitter、Line 之类的,奈何科学上网有点麻烦,也没人一起用,所以也没机会。感觉一些花里胡哨的软件,也就是热一时,最后还是会回归微信和 QQ。看起来,不同年龄层的膨友们对社交和社交软件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那些在社交媒体里如鱼得水的 “多面体们”,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少热情;对于现有社交圈觉得还算舒适的膨友们也能在既有的圈子中找到安全感;倒是许多膨友,既渴望通过社交软件认识新人,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全然投入。无论是虚拟形象、虚拟空间,还是社交软件自我展示页面,我们似乎总试图通过呈现某一面的自己,来找寻心中理想的那个社交对象。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这听起来确实是非常合理,但现实却是我们却依然会因此感到疲惫,最终回归本来的圈子。陌陌、探探、soul、扩列、clubhouse……层出不穷的社交新玩法的确能够引起一定新鲜感,但回答一些问题,就能匹配到同类;加入某个社群,就能找到组织;哪怕是视觉动物,也能通过左滑右滑迅速筛选出符合审美的对象。这种依赖于算法的交流又暗藏着多少波涛汹涌?相信辗转于各大社交软件之间的你我心里自然有杆秤。不论如何,处于人际巨网里的我们始终避免不了 “社交” 话题。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自己习惯的方式、和喜欢的人交流,还是能够发现生活里的那些惊喜和美好。
监制|卡卡/甘甘主编|捷伦撰文|Patricia设计|朋朋编辑|帆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