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数据的收集是成本模型的“双引擎”之一那为什么要创建数据库呢? 有些数据(材料、机器设备、人工)是经常使用且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这时可以将数据信息归纳、分类整理,统一数据格式,形成数据库并保存到其中,在需要参与计算的时候进行调用这就好比一个大厨,菜单上有一百多道菜,但他不知道下一位顾客会点哪一道菜如果能预先收集整理好食材,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冰库中,当需要烹饪某道菜的时候,大厨可以迅速地从冰库中取出所需的食材,及时做出美味佳肴,这样就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而不是临时去菜地里摘菜、下河摸鱼或上山捉鸡 那数据库是如何创建的呢? 常用的数据可以按照六大成本结构进行分类组织、编制,例如: 材料类数据库,通常存放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信息来源等; 人工类数据库,通常存放各种不同级别的直接人工的工资率(应包括不同地区的数据),信息来源等; 机器设备类数据库,通常存放各种不同机器设备的工费率(由购置费用,折旧,能源耗费等计算得出),信息来源等; 地理区域性数据库,涉及到不同区域相关能源价格、租金、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等,与物流相关的距离或费率,信息来源等; 公司费用类数据库,通常存放各种不同规模、行业的研发费率,管理费率等信息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