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巍最近很火的直播答题号称是网络直播发展的新模式,短时间内人气爆棚,似乎成为平台商业变现和吸引流量的新“风口”。不过,通过这段时间直播答题的实践总结,笔者发现,这种商业模式存在诸多法律隐患,在后续的发展中必须得到足够的关注。首先,直播答题存在内容违法违规隐患。前段时间某直播答题网站在题目中将我国某特区作为国家的选项,属于典型的违法传播类别。去年我国正式出台的网络安全法,不仅是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基本法,而且也是内容安全的基本法。该法第12条明确了网络内容发布和传播的重要底线,特别是将“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也作为网络传播的重要合法性标准,这就是将低俗、恶俗、色情等传播内容作为法律排斥的明确标准。网络直播的基础是粉丝经济和关注度经济,直播答题的传播基础就在于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这造成目前直播答题盲目跟风,将一些明星、网红的爱好、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等八卦信息也作为“知识点”进行考察。这样做的效果是“圈粉”,弊端显而易见,让很多缺乏辨析能力的年轻人误将八卦和追星当成“知识能力”。一方面,这样的出题传播可能会侵害到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另一方面,这种低俗的题目也会误导网络传播方向,加剧网络文化的低俗化程度。一些平台与演艺公司或者网红公会之间存在商业合作,利用直播答题的机会,利用明星出题,既能增加流量,又能增加明星曝光度。但是,对于社会公共利益而言,这样的题目与知识扯不上丝毫关系,反倒容易引发拜金、追星、低俗、恶搞等损害社会公德和误导未成年人的情况发生。从这个角度讲,直播平台就是把受众作为工具,以低俗内容和高额奖金等方式,“引诱”用户点击参与。除了之前说过的题目直接违法的“硬伤”之外,更多的是让整个社会陷入“低俗陷阱”之中,误导一大批青少年受众群体。其次,直播答题存在违法广告传播隐患。直播答题的商业价值,很多都在于推广商品和服务。这种海量的流量以广告形式变现的话,效果比硬广告和信息流广告更好。一些直播平台与商家的合作协议上,明确写着流量的要求、植入的次数、品牌信息传播广度和内容等硬性要求。用户若想获得胜出,就必须充分了解该品牌。表面上高额的奖金,将有无数前台匿名的参与者分享,重赏之下,很多用户甘做分母。更何况,这些答题者中,非常可能存在所谓的“托儿”,即商家自己的答题人员。试想一下,普通用户怎么可能比得过这些商家的“自己人”。于是,“陪太子读书者”大有人在,最后绝大部分人落得少许金额,或者败兴而归。相比寥寥奖金,商家显得很兴奋,花了这么少的钱,就获得如此高而且真实的关注度,实在太过划算。这就是商家一直在鼓吹直播答题成为网络直播下一个“风口”的真实所在。广告法、互联网广告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互联网广告形式都必须标明“广告”的字样。但在网络直播答题中,很多直播平台在某品牌的专场中,“偷梁换柱”完成了广告与题目之间的转换,根本没有任何广告字样。一方面,这种去掉广告字样的表达能得到更高接受度,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被移植了大量广告元素;另一方面,平台可以不用承担广告发布者责任,在纳税方面更是省钱省到了家。可见,直播答题是平台与商家合作的双赢,唯独缺失法律责任,缺失对用户的足够尊重。从广告层面讲,现在直播答题有一种非常不好的趋势:本来严格依照广告法相关规定不能做广告,或者不能做代言的特殊类广告,通过“直播答题式”的洗牌,摇身一变成为明目张胆的广告发布内容。这其实是钻了我国网络监管责任划分的一个空子。本来广告是由工商管理部门监管,直播答题的广告形式特殊,这就出现了文化部门、工商部门和网信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出现了监管真空或重合。最后,直播答题灰色产业链已现端倪。直播答题本来是比较简单的一件事,后来大家一拥而上,商家更是乐见其成,一起忽悠成所谓“风口”,闹得全民参与。水涨船高,灰色产业链由此出现。第一,导流推广存在风险。直播答题的导流比较直接粗暴,需要下载某App,或者需要安装某种支付手段,再或者必须要玩某款游戏。目前绝大部分的引流产品问题还不大,不过,这种直播答题早已超越答题本身,变身为应用商店或其他推广者,一旦被推广的产品存在问题,推广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第二,博彩倾向初见端倪。必须强调,民办博彩业在我国大陆是违法行为。在直播答题中,参与人数与奖金分布,都是可以预估出来的,投入与产出,或者谁投入和谁产出的模型,是平台进入这种模式的前提要件。这不是简单的算法问题,也不是概率问题,更不是知识为王的问题,这是钱的问题。平台的控制力,比传统博彩的控制力更强,有多少机器人在哪里出现或退出,有多少或什么样的人能够最终夺冠,这在理论上都是小事一桩。其与福利彩票有所不同:一是没有公证部门监管;二是最终获取的是商业利益,而非用于社会福利;三是开办周期很短。这种产业与博彩业不同之处,只在于两者形式不同:直播答题用的是所谓知识外衣,博彩业用的是骰子,仅此而已。第三,用户信息安全难保障。用户参与、得到奖金、答题等环节,都必须提交个人信息。这就让我们非常担心,把这些能够影响到参与者身家性命的敏感信息,交到这些直播答题的平台手里,会不会不安全?尽管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但是,这么多平台呼啸而上,并非每个平台都能独善其身,特别是在开放平台背景下,授权一家平台就等于授权多家平台,一旦用户信息流入坏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有的平台就以此为契机,推广一些冷门支付,需要绑定手机和银行卡,你是否愿意为了提走几块钱就绑定你的一切?实践证明,愿意这样做的人几乎占到了绝大部分。以前“线下推”成本很高,每个人基本都要花5块钱以上,现在方便多了,不仅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广告内容,复习商家推广信息,还能把你的身家性命全都绑定其中,这一切可能只需花费一块钱。一次参与,你也就陷入了层层套路。第四,外挂、辅助、复活币等黑产早已泛滥。直播答题号称的所谓线上线下互动娱乐模式,实际已经变成空话和自欺欺人。在网上售卖各种辅助、假人答题、复活币的很多,这类辅助类作弊软件,说到底都是通过抓取搜索的方式快速获得答案。当然,不排除一些外挂本身就是黑客工具,当你利用它答题的时候,黑客们已经获取了用户的所有信息。与打击网络游戏等外挂态度不同,大部分平台对此并不十分在意。因为,不管如何使用辅助作弊软件,平台宣传效果、身份信息绑定结果、银行卡和电话信息、广告效果都已经完成,更何况很多外挂还能增加人气。总结一下,直播的未来在于分享经济,在于扁平化和去中心化传播,根本不在于这种商业气息浓郁,“谍影重重”的直播答题。我一直认为,直播答题不是2018网络直播的“风口”,反倒可能就此玩死网络直播。(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0 评论